餐饮SaaS下半场,聚焦效率革命?

疫情之下当众多媒体的焦点火力,集中在餐饮企业的“生死困局”之中时,曾被大范围看好的众多餐饮SaaS的没落,则显得悄无声息。从几年前大厂引领、百舸争流的“热闹”,到如今资本遇冷、不断依靠输血求生的“困窘”,餐饮SaaS企业们的舒适日子没过多久就草草收场了。

而在一众餐饮SaaS企业增长乏力的背后,不仅仅受到来自于餐饮行业本身的变动影响,更受到自身产品的行业同质化影响。同时,数字化穿透力不足、流量瓶颈与运营方式落后等多重枷锁,也在给行业带来全新的变化。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正在到来的变局

其实,早在2005年,国内市场就兴起了一批旨在兼容C端营销、B端引流的高频业务企业,比如如今知名的餐饮SaaS服务商雅座、二维火等就诞生于这一时期,但受网络发展和推广成本因素限制,彼时这些模式并未得到大规模推广。2012年以后,移动互联网浪潮下又诞生了客如云、美味不用等等新玩家,经过了十多年的洗牌之后,巨头的入局让该行业重新陷入了新的鏖战之中。

也许正是巨头看好、资本青睐的加持,也许是新兴行业影响使然,餐饮SaaS从一开始就没有走“一般SaaS”的“寻常路”。具体来说,典型的SaaS是少定制、无定制的标准化产品,其本质是按年续费。但国内餐饮SaaS企业却很另类,产品通常是用户一次性买断,而用户却可以长期在云端储存数据。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餐饮市场的零散属性,致使餐饮SaaS厂商在竞争初期采用“跑马圈地”的方式来争夺B端商家资源。而后再借由用户规模和超高增速,博取一级市场的更高估值,在这套互联网打法的指导之下,烧钱换规模、比拼融资速度就成了行业的竞争常态。但如今受行业、资本、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过去粗放的规模扩张模式已经越发难以为继了。

一是近年来餐饮行业的增速明显放缓,或将进入较长时间的缓慢爬坡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餐饮行业收入41878亿元,虽然已经重新返回4万亿大关,但两年平均出现微跌,11月更是同比下跌2.7%,行业受外部环境牵连十分显著。

二是餐饮SaaS竞争格局基本确定,“价格大战”渐成过去式。餐饮SaaS行业经过多年洗牌,如今仍在赛道之上的,包括具备SaaS综合性服务能力的美团收银、客如云,以硬件SaaS为主的奥琦玮、商米科技,以软件SaaS为主的二维火、美味不用、哗啦啦、天财商龙等玩家。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美团、阿里投资的企业,比如美团投资的美团收银、阿里投资的客如云等等。

伴随着行业渗透率陷入阶段性瓶颈,餐饮SaaS企业基于增长的欲求开始大于“扩张”的欲求。虽然疫情大大加速了餐饮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并使整个行业整体渗透率达到了10%,但这个数据在疫情此起彼伏的今年并没有进一步增长,其根源在于个体餐饮的闭店率居高不下,行业稳定性很差。在此背景下,餐饮SaaS转而聚焦存量品牌做精细化渗透,做大收益的动力更足了,而停下“价格战”也就因此而顺理成章了。

一体化、纵深化加速演进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餐饮SaaS市场在外部增速持续放缓之下,也在纷纷发生着全新的变动和调整。

一方面,餐饮SaaS开始从前端营销向纵深转型,稳定高效的供应链成为餐饮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餐饮连锁化率提升、团餐快速发展以及外卖业务的发展,对快速出餐的要求都催化了下游餐饮企业对食材加工标准化、预制化的需求。在此背景下,餐饮供应链的新诉求呼之欲出,即包括整合原材料采购、加工、配送等环节,为餐饮企业提供各类食材,稳定高效的餐饮供应链,成为支撑餐饮业规模化发展、效率提升的重要基石。

在行业需求发生巨变之下,一批代表性的餐饮SaaS企业也在崭露头角。以哗啦啦为例,其针对当前市场上供应链系统功能多、参数多、落地实施周期长等问题,推出了普适性强、操作简捷的供应链系统—畅捷版SCM,很好地将单店管理系统与多店加盟系统融合,并结合门店、用户、客户等不同应用场景,推出了与之相匹配的应用版本,很好地支撑了餐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另一方面,过去一年餐饮行业内部轰轰烈烈的行业反垄断,打破了曾经受限于不同平台、不同系统的数据割裂,让餐饮企业的数字化服务日益从单点混用向一体化系统转型。以往由于企业过往理念、体制、各业务的机制不统一,过程标准的规范缺失,导致各个系统之间兼容性和集成性难以提高。比如餐饮商家在POS数据、会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不同环节都要面对众多系统供应商,多系统难以融合,不同平台之间互设“系统壁垒”更加剧了这一状况。

随着平台反垄断的落地执行,各个餐饮SaaS企业开始在点餐系统中接入其他平台的数据接口,各平台的数据连通日益紧密,数据“孤岛”问题逐渐被打破,餐饮SaaS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大为增强。总之,在行业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餐饮行业数字化向一体化、纵深化方向加速演进已是大势所趋。

商业模式加速SaaS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增速持续放缓之下,餐饮SaaS的商业模式也逐渐从之前的lisence收费模式转变成SaaS模式,即摆脱一次性收费的买断模式,向按次/按年收费的服务模式转变。

一来,现有的行业现状已经不能够继续支持原有的lisence模式继续存在了。正如前文所述,近年来受到餐饮SaaS行业增速下滑、资本遇冷等因素影响,从前依托lisence买断收费的商业模式已经变得愈发难以为继。毕竟,随着行业增速下滑、餐饮SaaS获客难度变大,餐饮SaaS企业过往的烧钱模式变得越来越低效,资本也不再对传统的“烧钱模式”买账,规模扩张的故事不再好讲。

另外,lisence模式本身的弱点也十分明显。比如,lisence实行一次性收费机制,餐饮SaaS企业与企业用户之间的联系只有一次且属于重交付,因此收费较高、用户决策成本很大。而在行业增速下滑之后,餐饮SaaS企业的获客成本正在变得越来越高,其客户开发难度也在直线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坚持从前的lisence模式显然不利于餐饮SaaS企业的发展。

二来,相比lisence模式,SaaS模式更加符合餐饮SaaS的行业发展趋势。一来,SaaS模式大多采用年费制收费,收益可以持续,可以为SaaS企业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二来,在餐饮SaaS行业逐渐向“工具+服务”转型的趋势下,年费制收费更符合行业“服务化转型”的现实需要。

另外,在获客成本日渐高企的背景下,SaaS模式的推行可以使企业聚焦餐饮企业的痛点推动服务改进,从而增加餐饮SaaS企业的用户粘性,提升其总体续费率和行业影响力,降低因为企业获客成本高企带来的增收压力。总之,对于当下的餐饮SaaS企业而言,推动商业模式向SaaS模式转型已成必然选择。

餐饮SaaS棋至中局

实际上,餐饮SaaS企业寻求SaaS化转型,并不只是出于当前现状的应激反应,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其实,对于餐饮这种消费频次高、毛利低的行业来说,降本增效、获客留存一直都是增收增利的关键所在。在原材料、人力、租金等成本上扬的情况下,餐企对于控制成本、提升人效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疫情进一步刺激了线上消费,餐饮SaaS服务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种情况便愈发蔓延。

从整个餐饮业的链条来看,餐饮SaaS服务商可以从前后台的采购、库存、支付等众多环节入手,通过相关的配套服务来提升餐企的经营效益。比如,在餐厅前台,在线点餐和支付可分散前台的服务压力,对接外卖平台可增加客户流量;后厨环节,前台订单与后厨实时同步,预点餐后厨可提前准备,出菜效率提升;另外,门店翻台率、营收明细、商品销售情况、财务报表等经营信息也可在系统即时更新,进而辅助管理决策。

比如,像外部SaaS服务商与美团这样的平台对接之后,就可以直接在服务系统内部核验平台购物券,不用另做登记,商家做服务报表也会很方便。由于用户的餐厅消费数据本质上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私域连接,因此这些餐饮服务商也被阿里本地生活、美团等公域流量为主的互联网平台所看中。显然,在C端流量见顶的情况下,大厂之间的用户争夺战已然延烧到B端乃至SaaS服务商领域。

另外,在“增收提效”的指导方针之下,餐饮SaaS企业越发看重餐饮企业本身的运营质量、品牌影响力和具体定位。过去基于规模扩张的逻辑,很多餐饮SaaS企业会跟很多小型商户合作,新开张的门店也会被看做重要的开拓对象,根本不会去考虑其存活的概率和稳定性,但在“增长收益提升效益”的指导方针之下,这种情况就不再被允许了。

取而代之的是,餐饮SaaS对自身业务模式的全方位变革。比如,在销售模式上,直营做高线城市优质规模、 服务,通过渠道、电商在低线城市铺量并持续导入新商家,推动部分长尾商家转化为腰部商家;在产品矩阵上,营销类产品将成为主打,管理类产品作为个性化选择,模块化搭配、组合式售卖的产品,将是餐饮商家面临的新常态。凡此种种,都预示着在新变局之下增收提效,已经成为了餐饮SaaS行业发展的新焦点了。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2-09-23
餐饮SaaS下半场,聚焦效率革命?
其实,早在2005年,国内市场就兴起了一批旨在兼容C端营销、B端引流的高频业务企业,比如如今知名的餐饮SaaS服务商雅座、二维火等就诞生于这一时期,但受网络发展和推广成本因素限制,彼时这些模式并未得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