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放在如今的美股市场而言,敢于面对惨淡的市场逆势冲击上市,也称得上真的勇士。前有疫情的影响,后有瑞幸自爆财务造假引发中概股被众多做空机构轮番做空,美股市场到如今更是危机四伏,充满了未知和深渊。
然而这充满挑战的市场,依旧会涌现出不少勇士敢于直面。上市之后逆势暴涨40%的金山云是真的勇士,刚递交招股书预计登陆纳斯达克上市的达达集团也是真的勇士。
而达达集团的上市之路,算得上是真正的负“重”前行。
左肩重担:日渐失控的骑手支出
高额的骑手支出是预备上市的达达,左肩头上难以卸下的一个重担。
近三年来,在达达营收一直增加的同时,亏损也一直相伴左右。根据招股书显示,达达集团在2017年—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12.18亿元、19.22亿元和30.997亿元。另一方面,达达集团的净亏损同样巨大,三年来,净亏损分别为14.49亿元、18.78亿元和16.698亿元。
亏损的一直存在,与达达居高不下的运营成本脱不开关系。而运营成本中90%的份额,用来支付骑手交付订单的报酬和奖励。
根据招股书,三年来公司在运营以及支持方面的成本分别为15.93亿元、20.44亿元、28.46亿元;而其中骑手的支付成本分别为15.267亿元、19.183亿元和26.791亿元,而同期对骑手的奖励分别为1.274亿元、2.237亿元和1.922亿元。
高额的骑手支出,已经让达达在三年内积累了50亿的成本支出,然而达达却没有控制这项支出的意愿。作为核心业务中最基础的配置,配送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随着达达引入更多的商家资源并渗透到更多城市,骑手数量也会随之增加。
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前12个月,达达共有超过63.4万活跃骑手,累计完成了8.22亿单,平均每日订单数约为220万,较上年数据150万有较大幅增长。而达达快送业务已经覆盖了全国2400多个县区市,日单量峰值约1000万单。
但达达对现有的规模并不满意,在招股书中达达表示,“我们预计随着业务的扩展,骑手成本和运营成本将会增加。”这预示着达达集团在骑手支出方面,短期内依旧要面临持续的攀升,这也使得达达距离盈利目标,愈发的遥远。
当然,除了左肩,另一个重担也压在了达达的右肩头上。
右肩重担:单一保守的营收来源
预备上市的达达,在收入来源上,却像一个还没断奶的孩子。
达达集团的营收来源主要有两点,服务和销售商品,其中服务业务占据了绝对的大头。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一季度,服务业务的营收分别为11.76亿元、18.40亿元、30.58亿元和10.90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6.6%、95.7%、98.6%和99.1%。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为达达贡献了超过一半的营收。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一季度,达达提供给京东的物流服务收入分别为6.91亿元、9.431亿元、15.644亿元和4.16亿元,占达达服务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8.76%、51.26%、51.16%和38.17%。
另外,沃尔玛也为达达的营收贡献了一份力。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达达提供给沃尔玛的服务收入分别为4.033亿元、1.636亿元,分别占据13.2%和15%。
然而,这两位达达营收的主要贡献者,和达达的关系不只是合作伙伴那样简单。在2018年的时候,达达宣布完成最新一轮5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分别为沃尔玛和京东。另外,从招股书披露的股权结构可知,京东占有达达集团的股权份额高达51.4%。
达达作为一家冲击上市的公司,营收来源却显得单调且保守。这并不利于达达集团的未来发展,单拿上市而言,超过五成的关联性交易,有可能会影响市场对达达集团的市值评估。同样,单一保守的营收来源,也让投资者对达达的抗风险能力表示怀疑。
如果未来失去了这些“靠山”,达达很难保证自己的营收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下跌。如何将风险分摊,如何多元化营收来源,如何走出京东的阴影,成为了达达不得不考虑的难题。
而京东对达达的影响,并不只存在于营收方面,还有更加深层次的影响隐藏其中。
内压:京东“最后一公里”的重担
达达上市所背负的,是京东完善自己物流网络的“最后一公里”重担。
自2016年京东到家与达达合并成为达达—京东到家之后,京东完善自己物流网络的计划就愈加明显。虽然在去年年底达达—京东到家改名为达达集团,但是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依旧是达达集团最主要的两个组成部分。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的2019年前9个月订单量和GMV,达达快送已经是中国领先的本地即时配送平台。而京东到家作为达达集团旗下中国最大的本地即时零售平台之一,旨在让消费者、零售商和品牌商共同受益,业务已经覆盖全国超过700个县区市。
依托达达快送,京东到家为消费者提供了超市便利、生鲜果蔬、医药健康等海量商品1小时配送到家的极致服务体验。
不难看出,京东在达达的布局,是想通过达达集团的业务布局和京东自身的物流来实现优势互补,借助达达即时配送的优势来落实“最后一公里”的布局,完善自身的物流网络,保证自己的行业地位。
毕竟,后起之秀拼多多的市值又一次反超京东,京东电商老二的地位已经悬之又悬。但这份重担,不免让达达集团倍感压力。
外压:拥挤的赛道,竞争对手带给达达的压力同样很重
达达集团想要独占这“最后一公里”,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竞争对手的重压。
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本地零售业仍是中国零售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中国本地零售市场的线上到线下渗透率仅为0.6%,这意味着,国内本地零售的市场规模仍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根据预测,到2023年,国内本地零售市场的线上线下渗透率将增加至3.5%。而超市恰恰是国内本地零售市场的最大组成部分,在2019年的占比已经达到23%,未来还有更大的空间等待开发。
但是竞争对手当然不会让达达独占市场。达达集团的竞争对手很多,而且个个都不好对付。
2017年,美团上线跑腿业务,开始试水本地即时配送;2018年,美团点评上线闪购业务,涵盖超市便利、生鲜果蔬、鲜花绿植等众多品类;2019年,美团正式推出新品牌“美团配送”,同时宣布开放配送平台,对便利店、传统商超、近场零售、写字楼等不同场景进行连接。
2019年6月,阿里巴巴旗下饿了么口碑宣布即时物流品牌“蜂鸟”独立,并将在未来3年建立2万个全数字化即配站。
与此同时,今年3月,菜鸟网络完成对即时物流企业点我达的全资收购;而专注于本地生鲜配送的盒马鲜生、苏鲜生等同样在抢占着达达的市场;就连送快递的顺丰也有顺丰同城业务,在本地零售市场分一杯羹。
尽管在更低线的市场中,达达的市场占有率高于其他平台。但是在阿里、美团等巨头企业努力挖掘下沉市场的时候,他们都将给达达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
对于达达来说,此番冲击IPO,一路并不轻松。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