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111集团(YI.US)发布了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2019年第一季度业绩。业绩报告显示,一季度111集团整体净收入达到6.5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了98.5%,较2018年四季度增长了17.6%;一季度毛利率较上一季度上涨了1%。
可即便是如此,1药网还是处于亏损状态。根据财报,公司2019财年第一财季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1.18亿人民币。那么,1药网为何营收上涨?又为何盈利艰难呢?
营收大涨背后:业务规模扩大,运营效率提升
集团营收大涨的原因其实主要有两点。
一方面,集团B2B业务规模的提升推动集团营收上涨,其中规模增长极快的B2B业务已经成为集团营收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根据1药网2019年一季度财报,截至2019年3月31日,B2B产品收入较去年同期激增246.5%,季度环比增长39.2%。
从数据上看,B2B的增长态势丝毫不减。据了解,去年111集团B2B板块的营收达到9.23亿元,较2017年增长962%。从收入占比看,B2B板块占集团营收的比例从2017年的9.1%增长至2018年的51.6%,B2B已然成为集团营收增长背后的重要推动力。
而B2B业务之所以能实现如此增长,是因为111集团近几年热衷于扩张B2B的业务规模。根据2019一季度财报,截至2019年3月31日,集团B2B已经为超过17万家药店提供服务,并且预计在2019年年底,覆盖全国23万家药店。此外,111集团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于刚还透露:23万家药店覆盖完成后,111集团将占据中国超过50%的零售药店市场。
除了规模扩大,B2B业务增长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运营的效率提高了。据了解,截至2018年底,111集团已在华南的广州、华东的昆山、华北的天津、西南的重庆等四地建设了区域履单中心,能够在24小时内向全国23个省份的主要城市提供服务。此外,111集团已与国内外98家知名制药公司建立了直采战略合作。
2019年1月,111集团还与跨国医药巨头礼来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围绕药企分销“第四终端”建设、大数据、电子处方、医患服务以及患者教育等重点方向展开深入合作。合作后111集团作为礼来指定的互联网B2B分销商,通过互联网B2B的方式积极开拓民营医院、药店等零售渠道,助力礼来快速触达传统公立医院以外的渠道。
另一方面,集团B2C业务也有显著增长。早在去年上市之时,作为集团B2C业务板块的1药网就已经是坐拥1500万用户和超过2000人的医疗专业团队的大平台。换言之,上市前的1药网已经是国内最大的B2C自营网上药店。
据了解,1药网2018年全年实现营收8.47亿元,对集团营收增长助益颇大。此外,1药网的服务收入同比增长53.3%,至1,574万元(主要是医药营销推广服务收入)。
集团还将B2C事业部划分为慢病、隐私、普病和大健康4个新的事业部,进一步聚焦把用户从消费型向医疗型转化。此外集团还推出了针对慢病用户的续方管理系统,这是对慢病管理体系的一次系统化升级,将极大地提升用户忠诚度和用药依从性。111集团的这一系列动作极大提高了B2C业务的运营效率,这也是集团营收得以上涨的又一重要原因。
不过,即便是营收得以上涨,1药网还是处于亏损状态。
盈利难背后:1药网的“伤”和行业的“痛”
事实上,1药网难盈利跟自身有关,跟整个医药电商行业环境也有关。
就1药网本身而言,难盈利的原因有两点。一方面,1药网的业务成熟度不够。据了解,1药网官网和移动客户端均提供“医+药”服务,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与签约专家医生进行远程视频诊疗,确诊后可以延伸医嘱开具电子处方,然后由1药网旗下药房以及合作药店完成药品配送。1药网的网上诊断一面依靠自身的团队,另一面借助同属于111集团的1诊平台的团队。可惜就目前而言,1诊平台的知名度并不高,为1药网导流的用户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1药网的投入仍然保持在一个增长和持续的状态。根据招股书,111母公司为了实现B2B业务的合作药房增量,在这其中投入了很多资金。另外,研发方面也是重要的成本支出。此外,1药网前期建设物流也需要资金投入。
就整个电商医药行业而言,行业同样存在不少痛点。
其一,人们在网上购买药品的消费习惯还未养成。长期以来,人们看病吃药都是根据医生或者药师的处方和建议。也就是说,在购买药品之前会有一个“看诊”的环节,而大家普遍接受传统“望闻问切”的看诊模式。
但是目前互联网医疗看诊并不能提供一个让人们普遍认可的看诊场景。可见部分人并没有正确认知互联网医疗。他们片面地认为光是靠口述症状或者远程观察用户的表征,并不能作出最准确的诊断。
其二,关于网售处方药的政策一直不曾真正开放。目前医药电商市场有上万亿元药品销售额,但是其中85%来自处方药,而这些处方药销售的主要渠道还是医院和线下药店。据了解,2014年的时候,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互联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只有拥有合法资质的网上药店(即拥有“网上药店”牌照)才能向个人消费者销售处方药。可是真正拥有合法资质的药店一般都是一些实体药店的经营商。所以说,在当时能够在网上销售处方药非常少。
到了2017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又发布了《网络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网络药品销售者为药品销售企业的,不得通过网络销售处方药和国家有专门管理的药品”。此规定一出,网售处方药政策窗口被关闭,1药网在内的医药电商平台相当于没有了处方药的销售机会。
其三,我们知道医药电商有两个范畴:一个是B2B(面向药店、诊所等药品批发业务),另一个是B2C(针对个人的药品零售业务)。据统计,当前中国在线医药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元,但是销售份额大部分来自于B2B,B2C只占了其中约60亿元的份额。其实,医药B2B和医药B2C的份额占比如此悬殊有一个原因是B2C的相关流通渠道建设不完善。1药网就是属于医药B2C的范畴,自然也承受流通渠道建设不完善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来,医药B2C没有彻底解决医保支付的问题。即现在大部分的人都享受医保,而现阶段在绝大多数医药B2C上购买药品还无法使用医保支付。二来,医药B2C也没有与医院机构协调好处方外流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有些药品牵扯到利益问题,所以限制处方外流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即便是网上一些有合法资质的网上药店的处方药也销售无门。
总的来说,内忧外患使得1药网盈利困难。不过相比之下,大环境对1药网的限制更大一些。
内外病因下,1药网当如何维持“第一股”地位?
当我们从1药网本身的内因和整个医药电商行业的外因上解读1药网难盈利的原因时,我们同时也要关注一个问题,那就是1药网的营收还是呈上升态势。内因外因交织制约下,1药网的销量还保持增长,这说明市场有需求。
随着互联网医疗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释放。换言之,医药电商的市场前景光明,所以1药网的发展前景也是光明的。但是1药网也当严肃正视现阶段内外因素的制约,并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方面,1药网要在营销广告上不断发力,同时还要接入更多的服务方式。比如,1药网可以通过提高1诊平台的医疗业务渗透率扩展1药网的交易场景,从而带动1药网用户规模的增长。而要提高1诊的渗透率,就要把医疗水平和配套服务打磨得更加好出色,升级用户在互联网看诊方面的体验。再比如,1药网也不妨接入传统药店,让传统药店成为平台的线下点位,自然就可以共享传统药店的用户流量。再比如,发展O2O送药业务,借鉴平安好医生“1分钟接诊+一小时送药”的模式。换言之,1药网就是要不断延伸可能获取用户流量的场景。
另一方面,1药网要不断升级用户的服务体验。传统电商通过快递发货的方式过于低效,即时配送服务正在成为消费者的重要偏好。为了完成即时配送,1药网可能需要在各大城市铺设药品仓库,或者,将传统药店发展成为1药网的“仓库”,来实现“网订店取”或者是“网订店送”。
而鉴于1药网并不能像京东医药那样可以凭借自身的物流体系完成药品配送,所以1药网要寻求外力赋能,比如可通过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来加强物流能力。解决了物流的问题就相当于升级了1药网的服务,使得同样是看病吃药,消费者可以在1药网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如此一来,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成为1药网的用户,在1药网上购买药品。
解决了用户流量和物流配送的问题,1药网的盈利之路将会变得顺畅很多,毕竟1药网能率先上市说明还是有两把刷子。不过要使整个医药B2C的盈利之路也变得顺畅,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加速B2C医药流通渠道的建设。只要整个医药B2C的流通渠道通畅完善,医药电商平台们的盈利之路或许将会变得平坦很多。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本文首发旷创投网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