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回首再看2018年的互联网科技行业,有人离场、有人身陷危机,还有人逆势生长。
总的来说,2018年科技股算是集体遭遇“滑铁卢”了。强如如苹果、谷歌、微软、腾讯、阿里等巨头也不禁直打寒颤,更别说趣头条、美图等一众互联网科技企业了。2018年11月美图卖身求存,它大洋彼岸的“远亲”Adobe公司却是科技股中少有不受“寒潮”影响的企业。
Adobe公司全称Adobe软件系统公司,虽然大家对公司名称感到陌生,但是对它旗下的产品必定不陌生。例如当图片效果不好或想加特效时普通大众吐口而出的“P一下”或者说“用PS修一下”,使用的软件就是用Adobe公司的PS;而用户在使用IE浏览器内核的浏览器观看流媒体时会经常弹出版本更新提醒框的Flash也是Adobe公司旗下的产品。Adobe是早就名声在外了。
投资者、市场的芳心是Adobe的抗生素
当然,Adobe公司的表现也符合其响亮的名声。据外媒报道,Adobe 2018年全年营收为90.3亿美元,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近20亿美元。另外,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Adobe公司的市值约为1100亿, 去年同期Adobe公司市值才950亿美元。在科技股集体下挫的2018年,Adobe展现出了极强的抗风险能力。
Adobe公司具备极强的“抵抗力”,其原因是它得到了市场、消费者与投资人的认可,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Adobe公司财报靓丽稳住了投资者的心。Adobe公司的财报靓丽不仅仅表现在营收高,更多的是利润高。从Adobe公司2018年已经公布的财报来看,其利润一直处于高速增长阶段:2018年Adobe第一财季净利润为5.83亿美元,较去年增长了46%;2018年Adobe第二财季净利润为6.63亿美元,较同期增长77%;而第三财季利润则为6.7亿美元,较同期增长59%。
Adobe公司的利润不断攀升是营销成本不断下降的功劳。我们知道软件行业除了研发经费就只有营销开销,因此软件行业的利润率本就较高,而Adobe公司的利润率则更高。几年以来Adobe的营销成本占比在不断降低,从2014年的营收的40%将至2018的29%,并且,未来可能还将进一步降低,据悉,Adobe 2018年上半年花费47.5亿美元收购了市场营销软件公司Marketo,有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利润率。因此,Adobe公司2019年的财报还将表现得更好,当然投资者也会更加看好,公司在股市的抗风险能力也不断提升。
二是Adobe公司的产品获得了市场的芳心。Adobe公司旗下的产品涵盖数字媒体服务、云服务与数字营销几大领域,并且在这些细分市场大都占有优势地位,因此Adobe公司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例如在图像处理这个细分市场,Adobe公司旗下的图像综合处理软件photoshop(简称PS),不仅拥有极高的知名度,而且还拥有超高的市场占有率,相关数据显示:PS的市场份额达到了图像处理软件行业的90%。此外,文档云产品Acrobat的市场份额为行业第一;体验云营销业务为行业第一,超过70%的50强企业是Adobe公司的客户;Adobe公司旗下的其它多媒体设计软件如PR、AU、AE、XD等,也各自的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都足以说明Adobe公司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Adobe公司广阔的市场前景背后是因为旗下的产品具有强大的功能、良好的使用体验,消费者愿意为其服务买单。
Adobe产品的功能强大从其2018年的产品发布会可以看出,Adobe在大量产品中加入了人工智能,例如“ Fastmask ”功能,只需操作者简单点几下人物关键点,就能利用机器自主学习完成自主抠图,将以往的长达两三小时的繁杂操作缩短到几分钟,有效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另外,产品良好的兼容性也是使用体验较好的重要原因。Adobe系列软件不仅内部之间兼容性较好,而且由于其文件格式被国家标准组织采用,在外部与其它软件的兼容性也较好。强大的功能与较好的使用体验俘获了消费者的心,最终让Adobe公司拥有了极高的市场份额。
Adobe高光背后的阴影
Adobe公司抗风险能力虽强,但是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2018年这场“寒潮”的影响。Adobe公司市值在2018年12月月底约为1100亿美元,与2018年的最高市值1200亿美元相比也跌了100亿美元。有经济学家说此次“寒潮”是去泡沫,更多的是让企业与资本回归理性。对此观点作者也十分认同,Adobe市值下跌是因为自身发展存在“杂质”,至于“杂质”为何,大概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产品口碑存在问题,尤其是在用户隐私与漏洞修复速度上。Adobe在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强》中排名第157,在英媒评选的10大最让人讨厌的软件中也占有两席大众对千亿市值的Adobe是又爱又恨。
Adobe口碑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三方面。一是Adobe在美国本土与其它地区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异,例如中国官网显示Adobe CC 15款软件一年订阅价为7499人民币,美国的订阅价仅为52.99美元一月(约4358人民币/年),几乎仅为国内价格的一半。
二是对系统漏洞修复不够重视,例如代号为CVE-2018-4878的系统漏洞,Adobe在用户发现6个月以后才发布官方安全补丁,比国内的金山毒霸等第三方安全软件发布的补丁还晚几个月。
三是对用户隐私也不够重视,国外媒体早就提过Adobe存在收集用户隐私的行为,之后Adobe有所收手,但是2018年Adobe 公司发布的“中国特供版 Flash Player ”被指出悄悄修改用户协议,悄悄收集用户隐私信息。
其二是产品还是存在盗版泛滥、正版市存率低的问题。Adobe公司从2012年就开始向SaaS模式转型,其SaaS业务的市场份额已经从10%提升至90%以上。据悉,Adobe公司在采用SaaS模式后,截至2018年三季度,订阅产生的营收接近产品收入的13倍,也从侧面反映出正版软件的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但是由于Adobe系列产品的SaaS模式收费还是较高,使用盗版Adobe CS系列软件的行为依旧泛滥,CC系列正版产品在市场中所占的比重还不理想,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存率更低。
其三是Adobe公司市场营收结构还不合理。Adobe公司当前的业务主要有数字媒体服务、数字营销与云服务等,但是Adobe公司发布的2018年第三财季报告显示,数字媒体服务在Adobe的总营收中占比超过70%,由此看来Adobe公司的营收仍然较为单一。
较为单一的营收会削弱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这也能够解释为何Adobe公司营收数据在达到金融分析机构预期值后股价仍然小幅下降的现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以金立为例,金立手机2016年的出货量在3000万台左右,稳居国产智能手机第五的宝座,但随着手机业务出现危机,昔日能够与OV抗衡的线下手机之王在短短两年间便以破产落幕,究其原因,在于它的营收太过于依赖手机业务,营收结构的不合理使其抗风险能力愈发薄弱。虽然Adobe公司营收结构在不断优化,但当前还是较不合理。
中国科技企业应从Adobe身上取“经”
Adobe不仅是全球最大的SaaS商,在2018年《世界品牌500强》中位列157,还是全球五大云服务商之一,无论是从市值,还是市场表现与品牌价值来说,它都是一家优秀的科技软件公司。Adobe用了6年让市值翻了6倍,特别是在“寒潮”来袭的2018年依旧稳住中有进,简直就是科技软件企业的教科书,它的成功对于广大中国科技软件企业又有何启发呢?
一是SaaS模式(软件即服务)是科技软件行业大势所趋,国内互联网科技企业也可采用SaaS模式。SaaS模式具有两大优势,一是能够有效降低使用者的使用成本,SaaS模式一般是按时间收费,能够降低购买软件服务的花费和使用软件所需硬件的成本。此外,SaaS模式是按需收费,收费更加合理,遇上中国消费升级,就能有效防范盗版的泛滥。由此看来采用SaaS模式对于国内互联网科技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是一种较为不错的商业模式,此模式将来还可能大规模用于游戏等其它行业。
二是企业的营收要更加多元化。前面提到Adobe的营收超过70%都来自数字媒体服务,因此它在营收达到市场预期值后仍然难逃市值下跌的厄运,由此看出营收结构多元化的重要性。Adobe当前正在使自身营收结构更加趋于合理,例如大力发展以文档云、创意云、体验云为核心的云服务,通过并购收购等手段拓展软件营销业务,开始涉足电商等其它行业。国内的一些巨头也在调整自身营收结构,例如大名鼎鼎的腾讯就在云服务与产业互联网方面发力,最近因为云服务出色的表现市值有小幅上升。因此国内的一些科技软件企业营收结构也需要多元化。
2018年是科技企业IPO最多的一年,也是科技股从牛市转为熊市的一年。如今已经来到2019年,虽不知道“寒潮”是否已过,但是向在2018年“寒潮”中过得较为舒适的企业如Adobe“拜个师、学个艺”,或许能使国内的科技企业在2019年会过得更好。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本文首发旷创投网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