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各大公司对于移动入口的争夺可谓从未停歇。从应用商店到浏览器,从地图再到社交,从电商到搜索、新闻客户端……不论是创业者也好,还是巨头也罢,他们都在试图通过从不同的领域切入来争夺移动互联网第一入口的位置。在很多人看来,微信是目前整个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入口,不过纵观眼下各大巨头的布局,刘旷认为移动入口的争夺战才刚刚打响。
腾讯内部竞争激烈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腾讯凭借着微信和手机QQ两大超级平台,正在称霸整个移动江湖,不过与此同时腾讯内部这两大超级平台也在暗暗较量,他们都想成为移动入口的第一霸主。对于微信来说,纯粹用户数量增长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目前它需要做的是不断提升平台的用户活跃度,维护好自己的生态体系。
而从用户数量上来说,手机QQ坐拥8亿多的用户,超过微信的6亿用户,但是就用户的活跃度而言,微信的活跃时长已经远远超过手机QQ,目前手机QQ在二三线城市的年轻用户群体上仍然占有一定有优势。从入口的价值来看,微信的价值也要高于手机QQ,但是对于手机QQ团队来说,他们并没有守成不变,而是发起了反击。
手机QQ团队一直都在努力追赶微信,从新版的语音发送消息到QQ公众号的推出,手机QQ虽然是在模仿微信的步伐,但是在微信的产品基础之上还是做了不少改进与提升。微信今天具有如此高的活跃度,除了朋友之间的语音聊天之外,还有微信朋友圈与微信公众号两大功臣。眼下QQ公众号也正处于内测当中,虽然有些人并不是特别看好QQ公众号,但是毕竟手机QQ坐拥8亿多的用户,一旦QQ公众平台全面对外开放,必然会引发众多的微信公众号用户纷纷开通QQ公众号,不论从何角度来说,QQ公众号对于手机QQ的活跃度增加还是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有意思的是,微信为了守住自己在移动端的优势地位,却反向PC端的QQ发起了进攻,企图围魏救赵。不过毕竟是自家兄弟,相煎何太急?微信在PC端的动作还是小心翼翼,当然话说回来了,QQ也不怕微信的挑战,毕竟QQ在PC端还是有较明显的优势,不仅仅只是用户数量上。从移动应用的角度来说,目前还真没有其他平台能够撼动微信、QQ的入口地位,但是其他巨头们不但没有放弃,反而对于移动入口的争夺越发激烈。
阿里携YunOS杀手锏杀入
对于阿里抢夺移动入口,刘旷认为有三个看点。当然第一个看点则是通过投资收购优酷、UC、高德、微博等移动应用与微信、QQ来形成对抗,目前略有成效。不论是微博,还是高德,其用户活跃度较此前都有明显增强;第二个看点则是阿里钉钉的进攻,阿里钉钉通过避开与微信、手机QQ面对面交锋,选择从企业端入手,也算是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不论是投资布局,还是阿里钉钉,要将他们打造成移动入口的超级霸主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关键的看点就在于YunOS系统了。
日前,YunOS刚刚对外发布了其最新的版本YunOS 5,其用户激活量更是突破了4000万之多,仅次于苹果ios与谷歌android两大系统,成为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系统。仅仅在11月份的中旬,阿里方面公布的数据还只有3000万,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就超过1000万用户的突破,不得不说YunOS的发展势头令所有竞争对手为之汗颜。不过刘旷认为YunOS真正想要的并不只是简简单单地作为一个手机操作系统,而是借助系统来植入移动应用,进而打造移动互联网第一入口,阿里巴巴对于YunOS有着更高的使命。
其实对于YunOS系统,很多人还是存在一定误解,认为YunOS与小米的MiOS一样,都是基于谷歌安卓系统开发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YunOS的意义也就不大了,事实上,并非如此。YunOS不仅是独立于安卓系统之外的新系统,而且还能够兼容安卓系统的移动应用,这一布局为其打造移动第一入口埋下了伏笔。对于YunOS用户的激增,其实还是从去年开始,尤其是3.0版本发布之后,刘旷认为三大因素在促使着它的发展。
第一个还是在于系统本身不断改善的用户体验,从YunOS一代开始一直到去年的10月3.0版本正式上线,YunOS针对系统本身做了很多改变,不论是从UI设计、用户使用习惯、系统功能操作等方面,都有较大改善,这也就是为何YunOS在用户使用习惯上的体验越来越佳。如今YunOS再次发布新的版本,对于它未来的发展来说,无疑又是一个非常大的催化剂。
第二个因素在于YunOS的开放性。由于系统本身的优越性以及其开放性,YunOS为魅族、朵唯、纽曼、小辣椒等几十家手机厂商的赋能,大幅提升了智能手机的性能与用户体验,尤其是今年魅族手机实现了400%的增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厂商开始使用YunOS系统,其用户量自然而然也就获得了飞速的增长。
第三个因素在于YunOS系统的兼容性和安全性,不论是对于安卓系统还是对于其他的诸多系统,YunOS都能够兼容,同时对于安卓等应用也能够更好地运行在上面。此外,很多安卓手机用户经常会被手机无缘无故地吸费、上传用户数据,甚至病毒泛滥。而YunOS从系统底层开始,层层加固,从端到云形成一个安全闭环。在操作系统内核安全加强方面,YunOS实现了入侵检测和主动防御,能有效地防止非法越狱。
小米不甘落后
小米至始至终都把自己当成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非一家硬件科技公司,这是有原因的。低价、低价还是低价,但是小米低价的背后是想实现手机用户的增长,而后借助MiOS系统来打造小米式的移动入口。与YunOS采取的开放生态合作不一样,小米则是封闭式的战略,意图效法苹果。
不可否认,凭借这小米手机这几年的销量,小米的多款移动应用产品都获得了不错的增长。其中小米商店已经成为了仅次于百度手机卫士、应用宝、360手机卫士之后的第四大应用分发平台。通过小米商店的布局,小米再将自己的移动应用诸如小米钱包、多看阅读、米聊等植入进去。从小米的布局我们可以看出,小米对第一移动入口的打造始终有着自己的战略和雄心。当然,对于小米的布局刘旷是存在三种担忧的。
一个是目前小米手机的增长速度在明显放缓。年前雷军所指定的小米1亿台销量计划之后被缩减到了8000万台,而来自彭博社报道称,两位了解小米生产计划的人士透露,雷军这家高速发展的初创企业可能难以达到年销售8000万部智能手机的目标。与此同时,供应商也开始削减了对小米的内部目标。一旦手机销量增长放缓,小米的移动入口霸主梦如何实现?这是一个问题。
另一个,小米的MiOS并不对其他手机厂商开放,同时由于小米手机与其他手机厂商的竞争关系,也不便于对他们开放。这就会导致一个什么局面,要想打造移动入口巨无霸,仅仅靠自己一家的手机销量如何做到?
此外,小米的MiOS与阿里的YunOS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MiOS是基于安卓系统基础之上开发的,并非是独立自主的系统,这就会导致MiOS处处依赖于安卓系统,一旦安卓系统对其封闭,必将是毁灭性的灾难。那个时候即便小米打造了强大的手机系统入口也将瞬间毁于一旦。
百度依然坚挺移动搜索
说到百度在移动端的战略,正在由过去的“多”转变成现在的“专”。在移动互联网刚兴起不久后,很多都为百度的移动未来深感担忧,百度自己也着急,于是全集团开始疯狂向移动互联网转型。从19亿美元收购91助手开始,百度的移动产品线开始全速增长,短短的一年时间就实现14款产品用户过亿。
不过后来,百度慢慢发现自己的战略出现了错误,14款上亿用户的产品,那么究竟哪款产品才是自己的核心?到了今年,百度将整体的战略重心全部放在了O2O上面,于是不惜200亿砸向百度糯米,同时百度地图作为出行O2O和车联网的入口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此同时,手机百度、百度地图也接入了各种生活服务。今天,几乎所有人都会把百度糯米、百度地图、手机百度作为当下百度的三大入口,但是要打造移动入口巨无霸产品,刘旷认为当前百度的重心仍然在移动搜索上面,百度糯米用户量与微信不在一个级别上,而百度地图毕竟只是在出行方面,其打开频率还是不高。
至于手机百度,虽然当下百度自己号称用户数超过6亿,甚至比微信还多,但是论起活跃度来,自然还是远远比不过微信。不得不承认,在PC端,大多数的网民都离不开百度搜索,但是在移动端,很多网民都离得开移动搜索,却离不开微信,这就是超级入口之间的隐性差距。不过百度并没有放弃,他们正在不断通过语音搜索、图片搜索等技术的研发,试图打造更好的移动搜索用户体验,以此来培养用户在移动端的搜索习惯。
入口争夺战刚刚开始
从上述四大巨头的布局来看,目前腾讯的微信的确占据了一定的入口优势,不过微信也正在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个是基于微信的同姓兄弟手机QQ,另一个则是增长势头凶猛的YunOS。
目前手机QQ的活跃度也有增强势头,而YunOS虽然眼下不能跟微信比,但是有两个因素是微信所不能忽视的:一个是YunOS在短时间内突破4000万的激活用户量,尤其是最近一个月的时间实现1000万的迅猛增长,足见其势头之猛;另一个则是已经有将近4000万的微信用户是运行在YunOS之上,这对微信来说是一大威胁,也就是说微信反而要依赖于YunOS。
再加上百度对移动搜索一如既往地看好以及不甘心的小米,还有众多对移动入口虎视眈眈的互联网新贵,这场移动入口的争夺战才刚刚打响。
作者:刘旷,以禅道参悟互联网、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QQ公众号:liukuang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