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关于“大数据杀熟”的话题炒的沸沸扬扬,出于好奇我也去围观了大家的很多讨论,大致的内容是,新用户比老用户便宜,安卓比ios便宜,不仅开房如此,打车也是如此,网络上各种截图扔的满天都是,好像一个个的都证据确凿一样,于是大家都觉得自己被大数据“杀熟”了。
作为一个消费者,自己的权益当然需要高声维护。假如一个新用户开房要200元,老用户开房要250元,作为老用户我肯定不干,为啥我250?这就是很明显的杀熟。你要么线上支付交钱,要么就别去开房,这个价格就不会变了。这样的杀熟现象我能理解。
另外对于大家关注很多的打车杀熟,我就有一些疑问了。很多网友都在比较滴滴的预估价格,两部手机一放,从A到B,同时打滴滴,大家的评测结果是有价格差别,我看了下每个人测试相差的价格还不一样,0.1元的也有,3元的也有,于是大家就高呼,滴滴杀熟。
但是我想说,你关注你实际的打车价格了吗?你要知道你每天打车上下班价格不同,不是因为滴滴的预估价不同,而是因为路况不一样。打车是否杀熟,应该去判断滴滴是否对新用户和老用户分别定价,而不是比较滴滴的预估价。如果滴滴老用户起步价13元,新用户起步价10元,老用户和新用户的每公里的价格不一样的话,那才是真正的杀熟。另外,你们都坐过出租车,也都知道同样的路线每次打表价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先思考下这个问题。
我先来普及一下什么是预估价,预估价和实际的车费是不同的概念,预估价是用户在打车时,滴滴对于价格的一个参考,这个费用会根据乘客的定位、实时路况、预估行驶里程、时长来计算。而定位、实时路况、行驶里程、时长这些,因为网络偏差,路况实时变化等,这些都可以算作是变量。
然而,在变量这么多的情况下,大家却在跟风比较滴滴的预估价,这是不是有点太不理性了。另外滴滴官方也称滴滴预估价是按毫秒实时刷新的,即使你同时摁下你面前的两个手机发单,也可能有毫秒的差距,而恰恰是这几毫秒,路况就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另外网不好的话,定位也会发生变化,还有有一些地方结构非常复杂,你每天打车难道就没有感受到吗?
有关于打车价格,大家一定要以实际的打车价格为准,至于预估价多一块少一块其实不是问题所在。因为滴滴每公里以及每分钟都是明码标价的,如果你的实际打车时间和实际公里数有很大的差距,那倒是应该着重关注的。另外我就不说有一些网上的对比case没有关注到优惠券的事情了,一对比就大呼小叫价格不同,咱作为互联网大环境下的用户,能不能严谨一点?不过在此,我建议滴滴把优惠券的icon再放大一些吧。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和解释。
以上道理希望大家都能懂,面对互联网中的各类事件,更希望大家都能理性面对。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