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庄临旭GPLP
2016年3月,DeepMind开发的AI程序AlphaGo击败了“可能是当今世界最强围棋手”的李世石,这轰动了全世界,被万众所瞩。
如今,这股风挂到了中国。
2017年,刚刚落幕的两会提出“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的战略部署。这次“点名”不仅是“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有可能让“人工智能”在2017年乃至今后更长的时间里成为最受人关注的领域之一。
那么,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又为什么它会有如此广阔的发展前景呢?今天,就让GPLP君带各位解读“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
可能我们每天都能听到“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可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呢?
“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
从定义上来讲,人工智能可分成“人工”和“智能”两个方面。关于“人工”,顾名思义,即人力制造,而“智能”则标准比较模糊。它涉及到思维、意识、自我、伦理等多方面的问题。目前,比较普遍为大家所认可的人工智能评价标准是“图灵测试”,但是到目前为止,除一款名为尤金·古斯特曼的程序外,再无计算机通过图灵测试。(严格来说,尤金·古斯特曼并不是超级计算机,它只是一款聊天程序而已)
因此,包括Alphago在内,我们生活中大多数所接触到的“人工智能”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具有“智能”,它们更多是按照现有的模式进行运作而不具有更高级别的学习和创造功能(因此,Alphago战胜李世石更像是‘一百个二流棋手合力战胜了一个一流棋手’)。当然,虽然严格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具有更强大的思维与运算能力,但也同时加大了其自身的不稳定性与不可控性(可参见《黑客帝国》、《终结者》等作品~)所以,更稳定、更实用的“低端”人工智能已经逐渐为大众所接受。
但是未来是否会出现这种人与机器的大战,虽然低端人工智能不会出现,但是未来几十年科幻电影出现的场景显然不排除这种可能。
而且,由于人工智能其自身的“可塑性”极强,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与极高的应用价值。目前,包括教育、医疗、交通、通信等极多重要领域已经开始在传统的运作模式下加入“人工智能”这一重要元素,因此,从行业来讲,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人工智能必将是大势所趋。
2017年初,专注于智能物流仓储的机器人公司Geek+不断获得资本注入则代表了人工智能大幕早已开启。
人工智能,你该往哪儿走?
如果说,2016年人工智能得到跨越式的发展,是“人工智能元年”,那么2017年则极有可能成为“人工智能应用元年”。
如何投资与创业,显然还要具体根据行业的基本额情况而来。
通常而言,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即“运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目前,在前两个阶段我们都已将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可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论储备对于当前的实际问题而言已基本充足的。
但是,客观而言,为何在过去五年人工智能没有被大规模关注?无论是创业还是具有预见性的投资机构?
显然,这跟其相关特性也紧密相关——由于“人工智能”本身是没有任何商业模式与商业价值,如同水一样,虽然很重要,但是却是无形存在,因此,人工智能只有与实体产业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这就好比一个会思考的人不去运用思维能力学习职业技能就很难创造社会价值一样),因此,在技术储备相对充足的情况下,2017年可能会被爆发式地投入到实体产业中,创造一批新兴产业,比如物流行业及服务行业方面的机器人产业。
另外一个不能忽视的现实,同时人工智能最能爆发的领域为大数据,在互联网不断普及的时代背景下,GPLP君的观点为,“大数据”领域很有可能成为人工智能在广泛应用方面的第一个“孵化场”。
因为人工智能本身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计算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工作的持续性,因此,一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结合后,数据的标准化处理问题的解决将会变得容易很多。同时,数据处理的准确性、时效性将大幅提高,而人力成本将会被压缩到一个极小的比重。同时,人工智能的垂直领域将会取得跨越式的发展甚至形成一次小规模的“产业革命”。例如交通方面无人驾驶系统、医疗方面自助医疗与远程医疗产业,VR、AR、工业生产无人化智能化的发展等等都给“人工智能”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
从数据上来看,人工智能在未来几年的发展几乎被机构一致看多。截至2016年11月,全球1485家人工智能公司总融资金额高达89亿美元。有关机构预测,到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380亿元。
泡沫?人工智能市场前方的陷阱?
“雷声大,雨点小”
如同AR领域的浮躁,在人工智能领域一样可以用“恐怖”二字形容。不管是创业还是投资,大家一窝蜂的都挤了进来——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领域的新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VC们更是不愿放过这个大好时机,将大量资本注入“人工智能”领域。
因此,这就诞生了新的问题——在人工智能市场的不断扩展是大势所趋还是泡沫堆积呢?这个行业到底有没有泡沫?
就这个问题,360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和创新工场的董事长兼CEO李开复都曾肯定表示:泡沫是肯定存在的。
李开复认为,人工智能市场的泡沫肯定是存在的,并且该市场极有可能面临第一次调整,一批人工智能企业可能会在调整中面临死亡。但是,人工智能的整体发展趋势还是正向的,“调整”很快就会过去。
但同时,李开复认为VC们短期内的巨大利润要求很可能“带歪”整个行业的发展,导致一些AI公司死亡,整个行业估值下降。出身技术的他提出,在选择人工智能项目是要关注三个方面:一看创始人团队中是否有技术专家,二是要能够解决实际的商业问题,三则是看是否针对单一领域。尤其第一点。
资本+AI=更高效的投资
“人工智能”在作为一项实体产业被关注的同时,VC们更应该看到人工智能被运用到“投资”本身时的巨大潜力。人工智能和金融的结合目前有多个领域:用人工智能进行量化交易;辅助生成报告、投资意向书;做语义搜索,用于行业研究;以及智能投资顾问等。
利用人工智能完善资本配置过程的行为已经不断出现。
其中 典型案例便是高盛等投行对于交易型人工智能平台及系统的研究——2014年,高盛投资并开始部署一款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交易平台“ Kensho”。对冲基金创业公司Walnut Algorithms从一开始就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另一家对冲基金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还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来打造可自我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工智能系统。该项目的负责人为大卫·费鲁奇(David Ferrucci),之前曾领导IBM沃森(Watson)计算机的研发工作。
十年变迁,高盛向我们讲述了自动化是如何给交易员带来毁灭性打击的——2000年,高盛位于纽约的股票现金交易部门有600个交易员。而如今,只剩下两个交易员,剩余的工作全部由机器包办。这还是在人工智能全面冲击高盛之前的情况。Kensho CEO丹尼尔·纳德勒(Daniel Nadler)称:“十年后,高盛员工肯定比今天还要少很多。”除了高盛,每家主要金融公司的交易大厅也将如此。
这虽然是个案,然而人工智能正在冲击人类这是所有人都必须承认的现实。
因此,在整体趋势看多的大环境下,人工智能能否进行最大利润的投资,则如何进行具体投资,这取决于VC们能否慧眼识珠,在众多的人工智能项目中选择最好的一个。
让我们且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