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近两年频频冲击IPO,却都未如愿。
今年再次站在上市的大门口,眼看只差临门一脚,却又遭遇了严重的“食品安全”舆论危机。怕是“水果零售第一股”的梦想又要破灭了!
据悉,百果园是在5月2日向港交所提交的上市申请书。
但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递交招股书后4天不到,就被曝光出了食品安全问题。5月6日,微博却爆料出了百果园“售卖隔夜水果、用变质水果做果切、用小凤梨充当大凤梨售卖等欺骗顾客”。
次日,百果园发布道歉声明,将锅甩给了加盟商,称本次事件是因为涉事门店故意躲避总部检查所致。
不过消费者们却并不领情,声讨此起彼伏。毕竟食品安一直都是非常敏感的话题,这次的事件不过是冰山一角。
百果园多年积累而来的口碑瞬间崩塌,不仅上市有点悬,接下来必定会流失掉一大批顾客!
毕竟,想建立起来品牌信任度很难,或许需要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但是要毁掉它却很容易,一夜之间就足够。
所以到底怪谁呢?百果园这些年狂飙快跑,急于打天下,却忘了静下心来守天下。
如今陷入如此的尴尬境遇,或许早已是冥冥之中的事。
卖最贵的水果,哪里来的底气?
提到百果园,可能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贵”,这其实这和百果园的品牌定位策略有关。
已经坐上行业老大哥位置的百果园,觉得自己有这个底气去做高端市场。
百果园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水果零售企业,根据2021年水果零售额相关数据显示,其线下门店5351家,遍及22个省130个城市,在全国各地拥有强大的分销网络。
目前,百果园已经突破了百亿营收大关,全年收入102.9亿,位居国内水果零售企业榜首,其营收规模是第二名的2.8倍。
一代“果王”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百果园成立于2001年12月,第一家门店于次年7月诞生于深圳。
这家门店一开业就在当地迎来了开门红,营运一个月后销售额达到了四十万元。
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干脆趁热打铁,快速的“复制粘贴”了4家门店。
不过他却逐渐陷入了沉思,他发现在红红火火的生意表象之下,纯利润非常微薄。
和大部分水果店一样,百果园最初其实也走的是“低价战略”,水果店之间习惯了打低价战,必然导致整个行业都没有提价空间。
不过余惠勇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决定广招加盟商,他认为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快速拓张,规模效应还有助于品牌传播。
可以说,这是百果园自创立后在模式探索上第一次大转变。
于是,余惠勇带领百果园率先打开了水果零售连锁市场,无前辈可参考,自己成为了“吃螃蟹”的人。
到了2007年,六年时间百果园就已经拥有了100多家门店。
门店数量蹭蹭蹭的上去了,销量也跟着往上涨,但没想到公司却持续亏损,总额多达两个亿。
加盟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日益凸显,尤其是在经营上品质难控。
为了赚取更高的利润,加盟店经常私自采购便宜货以次充好,对百果园的品牌形象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最严重的一次甚至被央媒点名批评,曝光了百果园加盟店竟然用国产香蕉冒充进口香蕉。
这个事件如一个雷敲醒了余惠勇,他开始思考,便宜真的是消费者买水果最看重的因素吗?
明明是国产香蕉,在多贴了一个进口标签后,价格上涨后为啥却更好卖了?
百果园再次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做质量为王的精品高端市场。
在当时高端水果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背景下,走高端化路线的百果园,开始逐渐成为购买高端水果的主要渠道之一。
同时,为了重振口碑,百果园开始走向一条重资产自营模式。
从2008年开始,百果园对外宣布停止接纳新的加盟店,还回购了不少之前的加盟店由总部直接管理。
自营后的百果园对开始各种制度进行大改,模仿海底捞鼓励老员工晋升为带店店长,给予持有门店部分股份的权利。
接着,百果园开始加快了扩张的脚步,这背后当然也离不开资本的加持。
2015年开始,百果园开始引入各种外部投资,并完成了4亿元的A轮融资,在当时创下了水果零售行业最高融资纪录。
也是这一年,百果园完成了与另一水果巨头“果多美”的并购重组。
到2018年,刚好是百果园关闭加盟业务的第十年。为了加速扩张,百果园在资本加持下又重启了对外特许加盟。
到目前为止,百果园已完成了8轮融资,估值高达600多亿,可谓是把行业其他选手们狠狠的甩在了后面!
野心不止于水果!
根据百果园官方数据,2021年收入102.89 亿元,但是净利润却只有 2.26 亿元。
不超过2.2%的净利润率,这和大家对于百果园“财大气粗”的印象并不符合!
原来收入可观的表象背后,水果大户其实并不太赚钱。
于是百果园开启了第二增长曲线,它的野心从来就不只是卖水果。百果园的终极目标,其实是大生鲜电商。
不过,百果园的大生鲜类产品所走的渠道主要还是通过线上。
百果园官方曾表示,“百果园卖菜业务主要在线上开展,到店自提或者到家配送,线下将继续聚焦水果品类。从线上品类做宽到线下品类做专。”
不同于传统的水果店,百果园是一家极具互联网思维的选手。
不仅搭建了自营的APP和微信小程序,还入驻了天猫、京东、抖音直播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并且积极的在美团、饿了么这样的外送平台布局现切果等业务。
密集遍布线下门店,方便顾客到店消费的同时,还实现了在家、在办公室等多场景的线上一键下单。
百果园较早就开始重视私域流量,长期积累了大量的高活跃度社群,有利于老顾客的复购。
总的来说,百果园水果店所构建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对于生鲜电商本就是发展沃土,所以会打起生鲜的算盘也在情理之中。
借助线下强大的门店布局,大生鲜类产品也可以共用百果园自身的“店仓一体化”空间,将线下店面当做生鲜前置仓来使用。
加上这些年来建立的供应链渠道、品牌口碑等优势,各分销渠道的会员总人数超6700万名,付费会员数超78万名,百果园想要从水果往大生鲜类引流可谓是轻而易举。
2019年4月,百果园开始正式进军生鲜领域,上线了独立生鲜平台“百果心享”。
将分销业务通过APP和微信小程序的方式拓展,增加蔬菜、蛋奶、米面粮油、粗粮杂粮、调味品、 奶制品、等生鲜品类。
2020年,社区团购爆火,百果园也跟风迈入了这个赛道,在微信小程序上线了“熊猫大鲜”。
此外,百果园还布局了水果再加工类产品,例如果干、果汁及冷冻水果等,毛利率极高。
一脚跨进大生鲜领域的百果园虽然野心不小,但想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分得一杯羹并不容易,主要营收收入还得靠卖水果。
据百果园官方所公布的数据,2021年水果及其他产品销售(包含水果、干果、其他大生鲜)总共营收100亿。
不过,其中有95亿的收入都来自水果零售。大生鲜业务并没有太大气色,2021年仅贡献营收2.03亿元,占总营收额1.97%。
看来,多年靠卖水果而给消费者留下的刻板印象,一时还比较难以打破,想要做大而全的生鲜电商还需要时间沉淀。
更何况,生鲜领域目前已经被互联网巨头们争得头破血流,死了一批又一批,能留下来的都是“强中手”,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均已成功上市,美团、拼多多、京东、阿里则靠着厚家底继续使劲往里砸钱。
如此严峻的竞争局势之下,百果园确定能玩得过这批早就冲入生鲜领域的玩家?
可不要顾此失彼,乱了主营水果的大后方!
清醒的消费者:好货≠贵
如果百果园继续“一心两用”,后果很可能就是:一边想拓展大生鲜领域的业务,殊不知另一边,水果消费者也正在被挖走。
百果园能够走到今天的行业位置,可以说高端化定位功不可没。
但殊不知,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们,对于好水果的定义已不仅仅是价格“贵”这么简单了!
过去,在百果园刚起步做高端市场的那几年,高端市场供不应求,所以有品牌光环的百果园,自然就很容易就得到消费者们的追捧。
这些年百果园还推出了不少自创的明星款产品,红芭蕾草莓、良枝苹果、香风翡翠青提、青妮王榴莲、亚克西梅,都是百果园独家发售。
但是如今环境大变,随着如今高端化水果市场竞争加剧,水果的整体质量也在逐渐提高,购买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化。
一方面,以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为代表的新零售在崛起,山姆、Costco为代表的仓储式会员超市也成为新晋生鲜消费“顶流”,高端水果市场越来越内卷。
消费者心理开始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理性:好货≠贵!
水果作为日常生活的高频所需,大家对“贵”的理解其实是相对的。就算是买高端水果大家也越来越追求高性价比,在意同等质量下的价格对比。
“过年打个麻将输钱不在乎,下楼买水果多付几块钱反而气得要死。”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曾经也在被采访时,这样描述消费者对水果价格的在乎程度。
同等质量下的水果,因为物流、门店租金、人力费等各种因素,也会出现最终零售价不尽相同的情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源头基地甚至甩掉商超门店等中间商,开始依靠电商、自媒体直播、社区团购、微商等方式直接卖货。
这样一来,就节约了门店租金和仓储等传统水果店的开支,零售定价自然也就更有竞争力。
除了新零售和电商等大生鲜领域对百果园高端市场的打击,线下其他高端水果品牌店也开始遍布在各小区周边,与百果园开启抢客模式。
一些老对手的水果品牌自然不用多说,比如行业内说的“南百果、北鲜丰、西洪九”。
除此之外,各种小而美的新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它们拼不过大品牌的名气,就甘愿在同质量的情况下对价格做出一些让步。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与其他一些高技术壁垒的商品相比,水果作为生鲜食品,他们更看重口感和价格,自然也就不会过于在意品牌价值。
这样一看,百果园可以说是被四面围攻。
时代红利一过,再想独占高端水果的“唯一购买渠道”而躺赚,已经是个伪命题了。
难以标准化的水果零售业
百果园这次跌倒在上市前期的节骨眼上,其实也给整个行业敲了个警钟。
如果管理不好自己旗下的加盟店,就等于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品牌!
食品安全问题是水果零售行业绕不过去的敏感话题,做高端市场的百果园都有如此的漏洞,其他大大小小的水果店可想而知。
曾经,百果园一直都是大众眼里的优等生代表。作为行业的“果王”,许多先进的经营和管理理念都跑在了前面。
百果园对于自己的定位,是一家“水果全产业链”的企业。
明明可以作为零售商坐吃门店红利就行,但是它却独立构建起了整条生态体系,参与到种植、采摘、分拣、包装、品质分级。
在生产源头上,百果园分为直接投资和合作两种模式,不仅大手笔投资创建了属于自己的果园基地,还参与了多家优质供应商的种植环节,目前在全球拥有200多个特约合作基地。
在销售端上,百果园设立了“四度一味一安全”的果品分级标准,通过“糖酸度、鲜度、脆度、细嫩度、香味、安全性”筛选出A、B、C3个等级。
如此严苛的选果标准,如果旗下每个分店都按照这个标准实际操作,那么百果园卖高价当之无愧。
但是如果加盟店与品牌方玩起捉迷藏,说一套做一套,偷偷摸摸用次果充好,那么一旦出了问题,连累的是整个百果园的品牌口碑。
生鲜水果类产品难以标准化,其实是所有水果连锁品牌的通病。
据相关数据,中国水果零售市场规模的零售额由2016年的8273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2290亿元,这其中,行业前5大水果零售商加起来也才占了3.6%的市场份额。
而作为行业老大哥的百果园,也不过才占行业总市场份额的1%。
总体来看,目前水果零售行业高度分散,连锁率还比较低。
剩下的份额被国内大大小小的水果店所瓜分,撑起了中国水果零售市场的半壁江山。
相较于水果零售品牌店,个体户水果店的名气尚不足以抗衡大品牌,但是店主在自己可控范围内,更易掌控水果质量,船小好调头。
大型连锁水果店有个诟病,就是更倾向于做大做强,容易激进化的盲目拓店。
面对生鲜水果在供应链、仓储、物流、门店等方面的高成本投入,这本就是一门“吃力不讨好”的生意。
而卖水果之外,加盟店的管理更是个棘手的问题。
比如百果园旗下的加盟商,并不全是由总部直接经营,有一部分门店是由区域代理选择和监察管理。
这种特许经营业务的加盟模式,将门店的日常经营的最终决策权交到了加盟商手上,这就注定了产品质量难以全方位监管到位。
为了强化自己的高端定位,百果园还提出了“不好吃三无退货”服务,只要消费者不满意,就可以“无小票、无实物、无理由”退换货。
一边是品牌方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绑架”,但是另一边却是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加盟商为了求生存便不得不动些小心思,如今被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就成了必然。
墙倒众人推,这次的食品安全问题大概率会让百果园跌在ipo的门口,上市之路变得更加遥遥无期了。
多年来积累的品牌信任,一夜之间被清零,要重建已崩塌的信任,或许还需要漫长的时间来修复。
这几年,几大水果零售巨头们都在跃跃欲试,争抢着想先成为“第一家水果股”。
不过当下食品安全、加盟商管理等各种问题频发,整个行业还没能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看起来,本次的百果园事件只是损坏了自身品牌的口碑,其实则不然。这或许只是整个水果零售行业的冰山一角,引发的是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
食品安全绝不是小事,做生意最重要的底线就是要有良知,黑心钱赚不得。
一味追求扩张速度而“跑马圈地”的水果零售商们,该停下来冷静思考一下了,走得快不如走慢点、稳点,如此才能基业稳固长青。
别为了钱就来者不拒而让没有良知的加盟商加入,否则,就会“一颗老鼠屎坏了一大锅饭”。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长寿产业大动作!中科院新技术NMN产能升100倍,全民百岁时代可期?
- 昆仑万维发布天工AI高级搜索功能,最懂金融投资科研学术的AI搜索
- 昆仑万维重磅发布天工AI高级搜索功能,做最懂金融投资、科研学术的AI搜索
- 真我GT7 Pro发布,3599起堪称骁龙8至尊版质价比之王
- MLPerf AI存储基准测试,中国速度领跑
- 假开源真噱头?开源大模型和你想的不一样
- FaceTime成诈骗“帮凶”,苹果是怎么一步步丢掉“安全”光环的?
- 收入首超特斯拉,比亚迪市值为何只有六分之一?
- 谁才是折叠屏界的扛把子?华为、荣耀、vivo卷出新高度
- 姜萍也是受害者,阿里数学竞赛存在漏洞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