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疫情席卷全球的2020年,中国经济凭什么能逆势而起?
其中关键,离不开国家重大战略“双循环”:
双循环的逻辑是什么?
为什么只有中国能运行双循环?
中国企业如何把握住时代机会?
拨开迷雾,洞见未来——今天,就让我们一同翻开袁国宝老师《双循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第二章,去感受时代变革的强劲脉动。
“双循环”的制度逻辑与战略抉择
“双循环”就是要构建两个循环系统,而循环系统本是医学领域的一个概念,一般指负责血液循环的心血管系统。这个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心脏、血管和血液,其中心脏提供动力,血管发挥通路功能,血液是输送的对象。将这个循环系统对应到“双循环”来看,“心脏”就是驱动生产要素流动的各种变革,包括制度变革、技术变革等;“血管”就是负责连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的基础设施;“血液”就是各种生产要素,包括人、资金、技术、数据、知识等。
一、“双循环”的制度逻辑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North)提出一个著名的“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为交易提供结构,它(与技术一起)决定了交易费用和生产成本”。在这里需要解释两个概念,一是交易费用,二是生产成本。
交易费用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内涵非常丰富,既包括可衡量的成本,也包括信息获取等衡量起来比较困难的成本,甚至包括因为监管不力或实施不完全而造成的各项损失。
生产成本指的是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包括生产要素的成本以及将生产要素加工为产品的成本。
按照诺斯的这一观点,“双循环”制度至少应该包含三大内容:
• “双循环”制度仍然要将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加大扶持力度,从根本上推动技术变革,切实提升循环效率。
• 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健全制度基础设施,以制度或政策推动生产要素流动,鼓励技术创新,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提高信息传递速度与效率,降低信息传递成本等。随着制度体系逐渐完善,下一步就是做好执行工作,使制度监管与实施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使制度执行成本持续下降。
• 需要注意的是,制度与技术存在明显的国界,这一特征在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的形势下表现得愈发明显。在此基础上,“双循环”制度设计的第三个要点就是搭建降低跨国交易成本的制度框架,使国内的市场规则与标准与国际市场规则与标准实现全方位对接,在这方面可以借鉴“一带一路”的框架。
二、“中国优势”助推“双循环”实现
中国之所以可以构建“双循环”,主要受益于独有的市场优势、制度优势和技术体制优势,具体分析如下。
• 超大规模市场持续提供拉力。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14亿人口,其中中等收入群体超过了4亿,形成了一个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在过去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这个市场一方面吸引了大量外资、外企,促进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为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未来,这个规模庞大的内需市场依然会发挥作用,保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 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持续提供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存在很多优势,在“双循环”制度建设方面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优势,一是可以对多种制度工具进行整合,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可以快速进行制度创新,在极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情境。在这两大优势的作用下,我国可以快速建立起“双循环”蓝图下的制度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持续优化。
• 技术体制优势提供基础。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的人才队伍,这些都为技术变革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三、“双循环”下中国企业的战略选择
“制度不仅是组织运行的游戏规则,组织可以通过集体行动塑造制度”,根据这一逻辑,中国企业在“双循环”制度下的战略选择要注意四大事项:
第一,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保持信心。现阶段,“衰退”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旋律。在此形势下,我国企业要对我国市场、制度、技术体制保持信心,相信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能够克服重重困难,保持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
第二,在创新领域持续加大投入,推动技术变革。从国家顶层规划来看,未来,我国将以全球制造中心和供应链中心为基础,向全球创新中心迈进。为了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国家会面向技术变革出台很多政策。企业可以利用政策优势,在创新领域加大投入,与其他高科技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攻坚,寻求技术突破,以保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尤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在全球蔓延的形势下,中国企业要紧抓机遇提升技术实力,实现追赶反超。同时,企业要利用好中国在市场、制度、技术体制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随着我国在新兴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我国企业不仅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掌握更多话语权,而且“双循环”的效率也可以实现大幅提升。
第三,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系统建设。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潜藏着很多机会,中国企业不仅要在这些市场中寻找机会,而且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寻找机会,例如经济快速发展,公共卫生、养老健康等方面爆发出巨大的需求,潜藏着很多商机;为了保证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软硬件领域将爆发出巨大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多机会。对于企业来说,从这些需求中寻找机会,不仅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可以在政府的支持下降低交易成本。
第四,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系统建设。首先,以“双循环”蓝图下的各项制度为依托,改变“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与”一带一路”对接,积极参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尤其是跨国交易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企业要以中国独有的市场优势、制度优势和技术体制优势为依托,充分发挥我国内需市场规模大的优势,加大创新力度,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不断提升在全球市场分工中的地位。进一步说就是,企业要以我国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丰富的专业人才为依托,在各个细分领域做到最好,逐渐掌握国际产业链的话语权。
总而言之,“双循环”的制度框架为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帮助中国企业找到了一条高质量的发展路径,同时,企业有组织、有规划的集体行动也可以让“双循环”的制度框架更加完善。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