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白这么难喝为什么你还要买?”
知乎上这个问题引发了我的兴趣,虽然我不太擅长喝白酒,但从我个人的评判标准来看,江小白在口感上并不算讨好人。但另一方面,凭借独特的营销模式,江小白在年轻人中树立了压倒性的品牌优势,这就引发了我的另一重思考------江小白神话背后,我们喝的到底是酒还是情怀?
江小白,一个“叛逆”的品牌
江小白这个品牌的创立者为陶石泉,创立时间为2012年。单从时间上看,江小白是一个年轻的品牌,我们知道,传统白酒市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正所谓“姜还是老的辣,酒还是陈的香”。如果不能做到标新立异,江小白这个后起之秀很难突出重围。
陶石泉将江小白这个品牌定位为“新青年群体的青春型小酒品牌”。这既是为了避开传统老酒的锋芒,更是与其本人的性格、阅历密不可分。百科信息显示,陶石泉的兴趣和爱好包括:摇滚、机车、文学艺术等等,江小白部分文案正是出自他本人之手。
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说,江小白这个品牌在创立时便具备“叛逆”的特质,这与时下大部分年轻人的性格“不谋而合”。不相信?我们随便看几条文案。
“我把所有的人喝趴下,就是为了和你说句悄悄话”。
“约酒的时候,可以装醉,严禁装13!”
这两条文案多少还和喝酒这个场景有点联系,细想一下,像是那么回事儿。
“毕业时约好一年一见,再聚首却已近而立之年”。
“攒了一肚子没心没肺的话,就想找兄弟掏心掏肺”。
看到没,江小白也喜欢玩儿“感性”,如果是多年不见的老同学或者好兄弟聚会喝点江小白,再看看这两条文案,或许会潸然泪下。
“他们只在朋友圈神出鬼没,却在现实的圈子无影无踪”。
“大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绪难以自控”。
“我们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晚”。
这两条有点谈“人生哲学”的味道,不仅分分钟教你做人,估计还能降低分手和离婚的概率。
总之一句话,江小白的文案不局限于某种题材,某个风格,这不仅为江小白注入了更丰富的内涵,也让段子手这个套路不至于迅速让人腻味。
江小白,一个被“神话”的品牌
但是,如果回归到业绩层面,江小白似乎又是一个被“神话”的品牌。江小白的业绩对外透明度并不高,综合各路信息来看,江小白的年销售额应该在10亿以上。而目前白酒行业的市场规模高达六七千亿,江小白的市场份额可谓是“沧海一粟”。
如果我们横向对比,很容易发现这种巨大的“反差”。从网络传播度来看,江小白的各种传播指数高于茅台、五粮液,远超洋河、汾酒、古井贡酒等品牌,但是其销量不仅只相当于一线品牌的零头,甚至连二线品牌都不如。
这就意味着,江小白的营销模式看起来很靠谱,但实际转化率并不理想。说直白点,江小白就是一个被神话的品牌。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
首先,江小白所面对的,是一个极其“挑剔”,却又难以形成“用户忠诚度”的市场。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最近这十年,我们见证了80后结婚生子的过程,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事业和家庭的成熟,80后的消费观也慢慢发生变化。江小白在刚推出时可能比较讨80后喜欢,但越往后,客户留存率将逐步下降。
按照这个逻辑,不管是80后90后还是00后,留给江小白的红利期可能就只有十来年而已,这还只是理想状况。为了确保销售额持续增长,江小白必须翻来覆去的对新用户进行教育。和传统一二线白酒品牌而言,这种方法耗时耗力,成本也不低。
其次,江小白这种营销模式,虽然和传统白酒品牌划清了界限,但这也使其品牌形象容易固化而不能深入人心。比如我们提到茅台、五粮液,首先想到的是其有多年的白酒历史,具备强大的产品力,这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
那么江小白呢?除了留下一堆文案之外,能让我们产生共鸣的东西并不多,因为江小白在产品层面没什么明显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对“江小白这么难喝为什么你还要买?”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原因。
而在这篇文章中,有几句话似乎也点出了事情的本质------“江小白是一家互联网公司,酿酒只是副业,情怀才是他们的主营业务。对于深谙内容营销重要性的创始人陶老师来说,可能根本就没把难喝这件事放在心上。”
第三,兜售“情怀”的何止江小白一家?如果上面的逻辑成立,那么对年轻人而言,他们势必要在诸多兜售情怀的产品中做出选择。我们看到,罗永浩做锤子手机也有兜售情怀之嫌,老罗也为锤子手机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单说创造能力我觉得老罗并不逊色于老陶。但是锤子手机也失败了,说明情怀并不能全当饭吃。
或者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分析,即互联网让传统文化变得更多元,我们有更多承载情怀的方式,如果选择面太宽,那么情怀这个生意的竞争压力也将越来越大。你可以做“江小白”,我也可以做“王小白”,你可以做白酒,我也可以做红酒。总之,你的套路没有任何竞争门槛,只要我像你一样招足够好的文案,我就能实现完美复制。
这一点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红店的潮起潮落看出来,当依靠兜售情怀获得粉丝的生意变得越发盛行之后,大量品牌一拥而上,作为消费者的你应该如何选择?说直白点,如果是为了使喝酒变得不无聊而打开江小白看文案,那我倒不如一边喝其他白酒一边刷抖音来的自在。
拓宽品牌的界限,江小白寻求更多曝光度
江小白并非没有意识到这种问题,它也积极的通过其他方式来开展营销,拓宽品牌的界限。例如在软性植入方面,就涉及《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小别离》、《北上广依然相信爱情》等热门影视剧。
实际上,软性植入也是近年来广泛运用的一种营销模式,比起硬广告,软性植入的用户接受度更好,而且营销场景更立体,更有助于品牌获得更多的曝光度。但这对江小白的销量提升帮助不大,因为影视剧的热度不具备太高的持续性,很难持续激发用户的消费热情。同时,由于大部分影视剧都不会单纯的植入一种品牌,如果在植入方式上不够讲究,反而会让用户产生反感心理。
总的来说,通过热门影视剧软性植入可以提升曝光度,但不一定会拉动销量增长。
再一个,江小白也玩起了“跨界”。例如江小白与音乐人合作《重庆的味道》《你好,重庆》《青春的酒》等歌曲;冠名“极峰·江小白”车队参加2016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与动漫公司联合出品动漫剧《我是江小白》;举办首个民乐电子音乐派对“天生自由之夜”、“江小白Just Battle国际街舞赛事”和“JOY IN BOTTLE涂鸦赛事”等街头文化艺术节。
这一系列举动再次让我们联系到陶石泉的个人爱好,可以说江小白已经完全成为陶石泉打造的一个商业IP。但是话说回来,江小白毕竟要靠卖酒赚钱,如此“不务正业”,是否会导致其变成四不像,不利于品牌深化?
实际上,白酒品牌即便化身为超级IP,也很难在商业化方面有所突破。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明白IP这个东西是怎么来的?比如一部小说,它成为一个超级IP后,可孵化出各种形式的产品,例如电视剧、网络游戏,甚至是玩具等等,这样可以圈更多的用户,实现多层次的获利。但是白酒这种产品,我反正想不到将它打造成超级IP的意义。
用孵化子品牌的方式能否撑起江小白的未来?
虎嗅网曾采访过陶石泉,那篇报道中提到白酒的六大消费场景中,江小白的场景被定义为第六种------“休闲饮用,指的是没计划性的三五人聚餐,不确定性大,用户凭冲动消费”。
这是一个比较小众的消费场景,正是如此,江小白才能在巨头的围剿下做起来。但同样因为小众,江小白注定难以做大,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江小白能做到50亿就算顶天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江小白现在既然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为何不通过孵化子品牌的方式来拓展其他场景?以国产手机为例,诸如小米、VIVO、华为都针对不同的市场推出了不同的品牌,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对消费群体进行切割。如果江小白也能如法炮制,既能巩固现有的市场,也能使其赢得更多的用户,例如做个“江老白”,主打四十岁以上的群体,有何不可?
这个问题,值得陶石泉认真思考。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