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频出、吃相难看,新能源汽车会“昙花一现”吗?

袁国宝:资深媒体人、知名评论人、新媒体营销和品牌传播专家,NewMedia新媒体联盟创始人。

随着节能减排、环保政策的逐步深化,以及油价的大幅波动和国家政策的持续倾斜,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迎来了久违的“春天”。据不完全统计,单纯国内就有不下三十种品牌之多,我们在网上找到了一张新能源造车势力车标大全,可以说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了白热化的竞争态势。

相比多如牛毛的品牌阵容,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却是“喜忧参半”,尤其最近一篇标题为《争议蔚来:ES8被指半成品 粉丝为李斌的情怀买单?》的文章,更是加剧了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忧虑。要知道,蔚来汽车号称中国新能源汽车赴美IPO第一股,最近也刚迎来第一万辆ES8下线,如此一篇争议性极强的报道显然有“泼冷水”的嫌疑。

树大招风,蔚来饱受争议背后有何玄机?

九月,著名独立车评机构38号车评中心对ES8进行了一番 测评,从整体调性上看,38号对ES8不乏肯定和赞誉,但也直指其为“半成品”。由于38号向来以客观中立、够爷们著称,且专业性极强,这番评测对ES8所造成的影响也难以估计。

如果说38号是从专业角度解析ES8,那么微博高管胡亚东对ES8的吐槽,则完全出于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而且,相比38号枯燥的技术分析,胡亚东的吐槽更一针见血,续航不足、死机黑屏、充电桩故障等等,均是影响用户体验的罪魁祸首。而且,胡亚东和38号的观点不谋而合------“似乎并没有经过大规模路测就上市了,让第一批用户做小白鼠帮他们路测,也并没有尽到告知义务”。

针对上述信息,我之前也在网上进行过多番了解,ES8的毛病远不止上面提到的几点,不过我也在思考,对于蔚来和李斌,我们是否应该多一份宽容?

首先,媒体和相关人士对ES8的吐槽和批评,很难说不是“树大招风”的结果。如上所说,蔚来最先赴美IPO,且产能提升较快,销量也尚可,客观公正来看,李斌比贾跃亭靠谱得多,后者的FF炒了几次冷饭,至今仍没折腾出什么花样,甚至再三陷入诚信危机。

其次,即便BBA、日系双田这种大厂,推出的新车型也难说完美无瑕,汽车和普通商品不同,它是消耗度极高的产品,如果销量不达到一定规模、不上一定的车龄和公里数,问题是很难暴露的。而新能源汽车几乎属于彻头彻尾的新产品,自然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善和优化,38号说ES8是半成品,也不无道理。

不过,ES8也很难对“路试严重不足”进行洗地,否则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低级错误,抛开复杂的机械系统不谈,就比如这软件层面的稳定性、显示界面的友好度,均不难解决。为何ES8依然做得不尽人意呢?这里面不排除两种可能:第一,蔚来在系统、软件层面的技术储备、产品能力严重不足;第二,蔚来为了缩短交车周期,没有对系统、软件进行足够严苛的调教和完善。

产品力之外,新能源汽车面临更多头疼难题

上面针对蔚来ES8的分析主要是在产品力的层面,除了产品力,新能源汽车还面临更多头疼问题,我们不妨一一列举。

首先是销售渠道。汽车这种大宗商品不能和传统商品相提并论,如果是买手机,我只看参数和测评就敢在网上下单,然而汽车不同,消费者除在网上了解汽车的基本参数和测评信息之外,还要实地考察,甚至通过全面的试乘试驾了解一辆车的真实性能。如果线下的销售渠道不够给力,将会严重影响市场拓展。

其次是品牌知名度。上面我给了一张图,汇总了新能源造车势力的车标,其中我能识别的不超过五个,而且我对汽车绝对不算“孤陋寡闻”。当然,传统汽车厂商可能是例外,因为这类厂商已经积累了较强的品牌知名度,剩下的问题只是对相关产品进行推广。而对蔚来、威马、小鹏这类品牌来说,如果销售渠道无法快速搭建完成,将严重影响销量,没有足够多的用户去购买、去使用、去反馈,产品口碑就无法积累起来,品牌知名度也会停留在肤浅的网络炒作层面。

第三是售后服务。售后服务和销售渠道也有密切的关系,传统汽车行业主要以4S店为依托,4S店整合了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四个层面的需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整车销售和售后服务这两大块。如果新能源汽车品牌能解决销售渠道问题,那么售后服务也迎刃而解。

当然,这些新兴品牌也不是没有创新,比如蔚来汽车推出了“能量无忧”和“服务无忧”两项服务。前者费用为10800元/年或980元/月,后者费用为14800元/年。这两项服务都属于“打包”性质,即无论用户是否用完,都须按照这个标准付费,对于用车频率较高、公里数较多的用户来讲,这个价格不算贵,如果情况相反,这一收费水平则会拉高不少成本。

不过在这两项服务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新的理念,比如以前O2O时代所提倡的上门服务在蔚来的售后服务中有所体现。O2O时代上门洗车、上门保养并不稀奇,如今这些平台几乎都被淘汰了,原因在于这种模式成本太高,不补贴就没人用。但对蔚来而言,借助于O2O的上门服务正好可以弥补其在线下终端的短板,而且,这部分成本可通过打包销售进行消化,也许这种模式会被更多竞争对手借鉴。

过度科技化,新能源汽车的隐忧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问题之外,前不久,有关蔚来汽车是否能保护用户隐私的话题也引发了一片热议。在我看来,用户隐私只是新能源汽车过度科技化所带来的隐忧之一,我们需要面对和正视的问题远不止这一项。

首先来说隐私,之前38号车评中心与蔚来汽车公关总监做了交流,对方并没有否认38号的担忧和质疑,然而他们的回复是:当今这个时代,你无论任何行为都无法避免隐私泄露,比如你用手机或其它一些应用。

这种解释有其合理之处,毕竟现在整个汽车行业正在快速科技化,用户的所有操作,甚至是行车路径都会保留下来。但问题是,汽车厂商有没有权利获取这些信息?如果不得已要获取,又应当以何种方式加以保护呢?这个问题值得所有厂商思考。

其次就是安全性,比如有人担心当汽车高度智能化、自动化之后,是否存在黑客攻击并远程控制的可能性。严格说来,这种隐患对传统汽车也存在,但在新能源汽车上表现会更加突出。一方面,传统汽车以汽油为能量来源,不会施加太多复杂的电气设备,因为这会影响电瓶的耐用性,但新能源汽车不存在这个问题;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厂商大部分都有互联网的基因,因此在推动科技化方面,他们比传统厂商更有积极性。

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传统汽车厂商推行科技化只是为了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体验,但诸如蔚来这类厂商要把汽车变成类似于电脑和手机的玩具,代步只是其次的需求,这固然像在炒作概念,但它确实是引导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第三就是耐用性,新能源汽车的耐用性不应该被忽视,其中不仅包括电池的续航能力、使用寿命,还包括各种主部件的故障率。对大部分品牌来说,就算他们有技术、有专利,也几乎没有自主生产的能力,所以必须和大厂合作。那么合作伙伴的品控自然也关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果代工厂的品控能力太差,则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从某种意义上讲, 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有些“大跃进”的味道了,整个创业模式似乎也和老罗搞锤子手机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可否认的是,造车的技术含量比造手机高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在商业逻辑上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至少现在看来,吃相几乎是一样的难看。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12-06
问题频出、吃相难看,新能源汽车会“昙花一现”吗?
新能源汽车几乎属于彻头彻尾的新产品,自然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善和优化,38号说ES8是半成品,也不无道理。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