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能相对论
作者|易小芳
这是一次升级,更是一场变革。
2021年9月,新浪新闻全新发布“知未知,见未见”slogan,从“智能媒体平台”升级为“智能信息平台”。
“能看见”的品牌升级背后,需要有“看不见”的“内功”来承载。而支撑新浪新闻品牌升级的“内功”,某种程度上,带来的就是一次新闻资讯的行业变革。
知未知、见未见, 才能填满求知欲
对于新闻资讯行业来说,2016年算得上是一个分水岭。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报告称,经由算法推荐模式分发的新闻数量超过网络新闻总量的50%而一举成为中国用户获取网络新闻最主要的方式。
当新闻传播领域快步进入了智能化发展时代,算法成为了新闻资讯平台“标配”之后,在能获取更丰富多元的信息之外,算法的“弊病”也暴露无遗。
一方面,算法实现的智能推送资讯服务模式,是系统通过各种维度的用户数据,去判断用户的内容偏好,然后为了让用户停留时间更长,“喂养”式地让用户沉浸其中。尤其还是“千人千面”的定制化服务,这也使得获得的资讯越来越多,不同群体之间的信息鸿沟也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由于算法让用户接受的信息呈现出短和快的特点,留下来有用或者值得思考的并不多。若想要在算法“喂养”之外收获优质内容,用户就需要付出更高的选择成本,去自我搜索优质信息。
从而,就算信息爆炸,但“喂养”式的内容仍然无法填满求知欲。就如柯勒律治那句话“到处是水,但没有一滴水可以喝”。
这一现象,美国法学家凯斯·桑斯坦在2006年出版了著作《网络共和国》一书就有提及:“互联网时代,人们面对海量剧增的信息,会倾向于从中选择符合自己喜好的加以吸收,结果每个人摄取的内容范围,都将变得越来越狭隘。”
改变需要发生。
新浪新闻先走出了这一步。通过以“智能媒体平台”到“智能信息平台”的升级,提出“知未知,见未见”的slogan,满足的用户更深层的“知与见”,为用户提供兼具品质与品味的智能信息服务,让用户充分获得优质内容,不仅看见新闻,还能形成自己的洞见, 提升用户的自我满足感
捕捉注意力, 信息还需以“增值”陪伴用户
具体怎么做?
从用户想要逃离算法“喂养”渴求优质内容就可以看出,新浪新闻的品牌升级是从技术、内容以及用户体验三个方面,来将品牌升级“具象化”,为信息“增值”,深层满足用户的“知与见”,并陪伴式地与用户一起成长。
首先,在技术角度,新浪新闻通过人机协同让AI发挥大价值,保障公共信息的品质,满足个人需求的品味,让技术真正成为用户的伙伴,助力美好生活。
获取信息的方式渠道,无论可以多么智能高效,最终的落脚点都需要是以用户的目标与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但是在如何让信息有品质有品位这两方面,光靠AI算法,仍然有着明显的缺陷。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到处是水,但没有一滴水可以喝”的现象。
对信息的“品质”与“品味”一直都有自我追求与坚守新浪新闻,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早在2018年,微博COO、新浪移动CEO王巍就公开表示过,“做出优质内容,再结合用户兴趣去推荐优质内容,让人工与智能相辅相成”。
从而,在新浪新闻的升级中,技术不仅是手段,还被赋予了正确的价值观,让“智能信息”不再是冰冷的推送。毕竟,只有通过有温度的「人」与有效率的AI进行人机协同,才能真正做到智能信息兼具品质与品味。
比如在“货拉拉女乘客跳窗身亡”事件中,在AI探测到相关微博的数据异洞之后,正是基于人工编辑的专业判断,并在核实真实性后向全网推送。最后这条新闻才得以成为了全网热点,并让社会各界并从网约车平台的安全保障度、当代女性的社会安全感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点评和思考,引发了全社会的反思。
这样的信息分发方式,就如王巍此前曾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AI发展道路,才能让技术真正成为我们的伙伴,帮助我们生活得更加美好。”
其次,在内容层面,新浪新闻以内容生态的协同形成完整的信息链条,持续满足用户的“心流效应”,收获内容价值。
人们对未知事物有着本能的求知欲,并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去探寻未知领域。这种求知欲,本质上是对内容价值的获取。
内容的价值可以由不同的产品承载,但由不同产品构建起来的内容生态,更能彼此协同形成一个巨大的内容生态,充分满足用户不同维度不同层面的内容价值需求,填满用户求知欲。
在内部生态联动上,新浪移动产品矩阵与微博打通,形成内容同频。比如,在热点新闻场景,用户可以在新浪新闻看到来自微博的、最及时的热点;在兴趣场景,新浪新闻又能提供了有层次的、丰富的垂类内容, 解读热点的后续延伸的新知内容;更进一步的是,在实用信息服务场景,新浪新闻还能提供包括疫情服务、股票行情、民生投诉等在内的各种实用信息服务。就如之前河南水灾的时候,新浪新闻就上线了“求助地图”、“一键求助”、“互助信息”、“台风动态”、“辟谣科普”和“新知问答”等信息服务板块。
同时,新浪新闻的内容协同还能通过人机协同发挥更大的价值,让用户在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中,方便快捷又精准地,获取到品质与品位兼具的内容。而这也成了新浪新闻区别于其他信息平台的独有优势。
最后,在用户体验上,新浪新闻基于“双协同”优势,陪伴用户探索到未知与未见领域,以用户满足感建立起用户对平台的信任感与忠诚度。
以人机协同保障信息的品质与品味,以生态协同提供丰富有价值的内容满足用户的求知欲,在双协同之下,用户在新浪新闻得到的是价值感、陪伴感与互动感。这也构成了新浪新闻优质的用户体验。
新浪新闻打造了多种活动IP与用户进行互动,比如星浪圈、声浪、直播连麦等产品创新形式比如中国科普月、一年一讲、发现Z世代等主题活动创新,让用户更个性化地参与到呈现给他们的信息之中,即时共情,表达情绪与观点。
从而,对用户来说,新浪新闻给予的,是全时段、全终端、全场景、跨边界并且有互动优质信息服务陪伴。
在内容价值+服务价值的双核心供给下,新浪新闻也收获了用户的信任感与忠诚度。
QuestMoble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新浪新闻MAU达到了1.46亿,DAU也突破了8300万,已经实现了连续22个季度的高速增长,稳居行业前三。与此同时,包括新浪新闻、手机新浪网、新浪网、新浪博客等组成的新浪移动产品矩阵,月度生态流量达到了5.8亿,领跑全行业。
从新浪新闻, 看信息平台自我进化的“门道”
新浪新闻的品牌升级之后,就意味着不仅是只提供新闻资讯的媒体平台,而是以专业新闻资讯为基础、提供超越新闻的信息服务、拥有技术加持的智能信息平台。
以品牌升级为触点,新浪新闻在深化与用户链接的同时,也实现了在全行业的价值传递,释放出的也是行业发展趋势。并从技术、内容以及用户体验三个方面,为引领信息平台升级提供了一个“学习样本”,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信息平台自我进化的“门道”。
其一,在技术角度,信息平台只有为AI技术赋予“价值观”之后,AI才会成为更了解用户的“武器”。
在智能信息时代,尤其是随着5G的日渐普及,信息的生产、连接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赋能,新闻传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也正如王巍曾言,“无论AI发展得多么先进,它最终都要在人类社会中落地,都是要考虑终端用户的需求和体验。”
其二,从专业出发,立足新闻又超越新闻,为内容增值“品质与品位”,才会成为满足用户的关键价值。
新浪新闻始终坚持“算法的价值观就是人类的价值观”。通过人机协同、生态协同这两个“双协同”,新浪新闻在实现对用户进行精准高效的个性化推荐的同时,始终保障信息的品质与品位,始终供给有价值的内容。
其三,用陪伴诠释“以人为本”,激发用户“主动探索”求知欲,才会真正帮助用户成长。
这也是为什么新浪新闻不仅MAU、DAU能够双双破新高,同时,新浪新闻的用户使用时长也连续5年高速增长。
并且,从行业角度来看,新浪新闻为技术赋予“价值观”,也是重塑智能信息时代新闻资讯行业的核心价值。
《失控的真相》有一句话:“信息爆炸正在改变我们的认知方式,但是‘知道’和‘理解’是两回事。”
幸运的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时代的变迁从来都是积极拥抱变化的,并为用户提供的服务也在不断变化”的新浪新闻,看到了用户没有被填满的求知欲,通过技术、内容以及体验的升级,陪伴用户一起去“知未知,见未见”。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