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选滨
来源|智能相对论(aixdlun)
我国互联网+领域的权威专家曹磊(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陈灿(易观国际互联网+研究院长)等人在其著作《互联网+:跨界与融合》中提出:
从企业层面来讲,互联网企业的发展需要打好三大战役,分别为:卖货、聚粉和建平台。
对于平安好医生而言,作为一个互联网+医疗的破冰者,在战略层次的发展严格上牢牢把握了该理论的指导方向。
健康商城卖货、健康社区聚粉,在一定程度上覆盖了电商、问答、直播等等互联网模块,助力平安好医生打造一个全面的互联网健康医疗平台。
然而,就现在的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环境而言,市场予以平安好医生并非是一条明朗的出路,商业模式面临考验。
2019年8月6日,平安好医生发布2019年中期报告。财报显示,截止2019年6月30日,总营收达到22.73亿元,同比增长102.4%,基本实现翻了一番。
然而,如此强劲的营收并未扭转平安好医生长期以来的亏损状态,上半年的净亏损约为2.74亿元。可喜的是,对比去年同期,下降27.6个百分点至12.0%,亏损收窄。
按照这个良好的态势,似乎平安好医生的转亏为盈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不管是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等上市公司,还是微医、健康160等医疗平台,都处于互联网+医疗的“涉水区”,还未有人上岸,依旧是摸着石头过河。
那么,此次平安好医生的2019中期报告对于其自身和整个行业的发展而言,都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全面增长的财报数据:立足于电商,成长于医疗
作为一家商业性质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平安好医生的身上必不可少的携带着双重基因,一是商人,二是医生。
以商养医,以医促商的双向协同模式在平安好医生的发展中十分明显。
财报显示,在目前平安好医生的分部收入中,以健康商城的比重最高,个人消费者模块营收达到7.15亿元,企业模块营收达到7.41亿元,总占比约为64.06%,已经逾半。
可见,从收入方面来看,现在的平安好医生更像是一个偏医药方面的电商平台,电商收入是现在总体业务的立足之本,短期内继续作为平台的现金牛业务。
作为核心业务的在线医疗于上半年的表现不俗,营收达到3.36亿元,同比增长80.5%,毛利率为50.5%,在总体收入的比重有所上升至14.8%。
从数据来看,该业务的前景十分可观,当前的收入与增幅都呈现出比较良好的趋势。最难得的是,高毛利率的业务模式具备更强劲的盈利能力。对比现在健康商城两大模块10.1%和4.7%的低毛利率,在线医疗在未来具备更多的盈利空间去替代电商,成为平安好医生的第一业务。
在此之前,电商始终是平安好医生的主要营收,承担大部分的收入来源,以供养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而互联网医疗也始终是平安好医生对外宣传的品牌,恰是获取用户的第一影响因素。两者协同,才能打造如今比较健康的平台生态。
在平台建设方面,平安好医生致力于打造互联网健康医疗平台的目标在2019年上半年似乎都得到不错的反响。
2019年6月,平台的MAU已超过6千万人,当月付费人数超过2百万人,付费用户转化率为3.7%,对比去年同期,皆有明显的提高。
财报披露,当前平安好医生对于中国的医疗消费市场持以乐观的心态,原因在于当前中国居民在医疗保健方面的需求及消费支出仍然持续稳定增加。
尽管事实确实如此,但是类似的前景预测似乎对于互联网+医疗并不适用,出于多方原因,互联网医疗并非坦途,财报中的多项数据皆有相关的信号。
截止2019年月30日,平安好医生的注册用户为2.89亿人,同比增长9.1%,增幅有所减缓,平台的流量似乎即将进入瓶颈期。
其次,尽管月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61。2%至2.2百万人,但是这项数据在总体用户数量的占比仅为0.7%,值得思虑。
可见,当前人民对于互联网医疗的付费习惯并没有建立,平安好医生在流量即将进入瓶颈期的阶段,下一步便是创新商业模式,提高用户的付费率。
此外,即便现在平安好医生的各项数据皆有不错的增长,但是其亏损的状态依旧不容忽视。2019年上半年的营业成本高达17.81亿元,同比增长118.8%。
也就是说,在营收整体翻了一番的同时,成本也同步上涨了一倍,甚至更多。建立在巨额成本运营下的良好收入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商业调整。
对于平安好医生而言,他作为互联网+医疗的破冰者,前方似乎没有太多具体的案例可以借鉴,在走好在线医疗的道路上只能不断的尝试。
在线医疗的隐忧:会员制与AI赋能是否可以“对症下药”?
尽管在2018年有诸多的医疗健康政策出台,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意见》等,予以国内互联网+医疗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但是,摆在平安好医生面前的,依旧是一条在线医疗的坎坷之路。
一、下沉的互联网市场与付费会员制的背离矛盾
前不久,QuestMobile发布《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半年大报告》,“下沉”成为当前互联网经济的趋势。再结合当前的互联网消费来看,拼多多模式的成功预示着低价偏好导向的消费趋势正在成为常态。
互联网会员制的付费医疗模式是否在未来的期间内是否转好,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对于现在而言,3.7%的付费用户转化率不算太高,用户的选择依旧还是传统的线下医疗模式。
即便是从目标群体来看,高产阶层基于消费能力的优越偏好于线下医疗机构,低产阶层困于消费水平和认知水平,短期内难以转化成为付费用户。
那么,比较契合互联网+医疗理念的便是中产阶层。对于该阶段的用户群体而言,消费能力足够,且有一定的健康意识,显然不是不可以付费,而是在于此次付费是否具备相契合的性价比。
2019年6月,平安好医生推出战略级新产品“平安好医生私家医生会员”,为付费会员提供一对一的高质量医疗健康服务。据悉,该制度采用年费制,当前一年的费用为499元。
这个价格不算高,但对于用户而言,互联网医疗咨询无法像线下医疗一般获取实质性的检查服务,仅是日常生活中不确定性的健康问题咨询,是否有必要呢?
那么,当年费制的互联网医疗咨询服务与不确定性的健康问题放置于同一天平来衡量,似乎难以下定结论。
但是,就当前人们普遍偏好于传统线下门诊的医疗习惯和对互联网医疗的不信任程度来讲,这似乎也算不上一个符合当前医疗消费的商业模式,可以尝试,或许能为后面的创新实践积累经验。
二、AI赋能与用户信任的理念矛盾
AI是平安好医生不得不发展的一个方向。
财报披露,2019年上半年的管理费用达到5.4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4.7%,主要原因在于人力费用的增加与IT相关的支出。
对于当前平台的发展而言,一方面是逾6千万月活跃用户带来的大量医疗咨询问题的爆发,另一方面是迫于前者的压力而必须满足的人员需求,成为平安好医生发展期的一道坎。
不管是现在的发展需要,还是未来的科技趋势,AI+医疗成为了必然选择。
虽然平安好医生目前对于自主研发的AI辅助诊疗系统保有较好的信心,但就目前百度、知乎等平台的用户反馈来看,颇受质疑。
不难想象,AI赋能医疗诊断并不容易。在互联网+医疗的道路上,智能相对论认为,平安好医生至少要迈过三道用户信任的门槛。
第一道,对互联网平台的信任。尽管今日的网络化十分普及,但是在某些相当敏感的行业而言,用户天然保持一份警惕,医疗行业便是其中之一。此外,加上多项负面互联网医疗新闻的激化,线下医疗始终是绝大部分用户的首选。
第二道,对互联网医生的信任。中医尚讲究望闻问切的面对面诊断,医疗理应是一个有温度的医患交流。当互联网将两者隔开,仅是聊天框的问答,无法确认诊断医生是否确有其实之前,用户的信任感是很难建立的。
第三道,对互联网AI的信任。这一层信任实则是对上面两道信任门槛的延续,无法对诊断AI得到切实的信息了解,便很难产生信任感。
三层信任,层层递进,需要在实践中慢慢建立起用户基于互联网+医疗的信任感。
在目前的互联网+医疗发展来看,初步预测大部分用户的信任还处于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盲然跨过第三层反而激起用户的抵触心理,引起对平台和医生的不信任感。
所以,AI赋能,需要谨慎而行,以免得到负面效果。
结语
尽管平安好医生2019年中期报告的各项数据都十分亮眼,但缘于行业的敏感性质与激烈的竞争关系,依旧能看到作为一个领跑者的紧促。
当然,这样的紧促感也来源于平安好医生的基因属性,作为商人,他必须得跑得快;而作为医生,他必须得跑的稳。医疗行业不容出现触及底线的事故,否则便陷于社会舆论的泥潭。
这一条通向未来的互联网+医疗之路,必是由用户来付费,平台来负责,前提在于平安好医生们在商业发展中能探索出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