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佘凯文
来源|智能相对论(aixdlun)
物联网是目前任何行业都无法绕过的话题,其应用基本涉及到了可以想象的任何场景。
在众多应用场景中,家庭领域又是一个重中之重,在智能家居+IoT硬件入口端的竞争现在已经处于白热化阶段。不光是硬件设备商在相互掣肘,各大互联网玩家们也纷纷备战,目前在这一领域集结的一线队伍就有百度、阿里、腾讯、华为、小米、京东、360、谷歌、亚马逊、苹果等等。
群雄割据,胜者为王
之所以在IoT入口端会集结这么多玩家,是由于还没有出现真正的“王者”,而谁都想在此称王。
而从硬件终端来看,主要分为手机、智能音箱、穿戴式设备及路由器四大类。当然还有类似智能电视、智能门锁等产品,也在一直宣称自己将成为智能家居的物联网入口,但显然相比四大品类的产品,它们拥有太多“先天不足”,基本上算是输在了起跑线。
至于为什么家庭互联网入口的争夺会落在这四大品类的产品之上,是因为它们各有所长。
1、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被看成是最具优势的消费级物联网入口,在应用数量、产品体验、便捷性和用户习惯上比相比其他三类产品,智能手机都具备极大的优势。
所以对于掌控了智能手机产品的玩家而言优势很大。在物联网入口争端下智能手机主要能实现两大功能:
一是作为控制终端,例如华为在物联网背景下走的是全业态布局策略,从芯片到系统再到平台最后加上硬件,为华为构筑了一条完美的通道,而智能手机就成为最好的控制终端。
二是作为流量入口,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既然不具备全局管控的能力,那索性就先完成流量引入。类似于小米就是在通过其手机产品来实现引流,高举“性价比”大旗,先让产品“深下去”、“用起来”通过规模效应来实现物联网的价值体现。
2、智能音箱
智能音箱可以说是继智能手机之后最被看好家庭物联网场景入口,甚至在部分层面相较智能手机更具优势。智能手机在交互方式上虽然多种,但用户在使用习惯上还是倾向于手势或手写交互,而大多智能音箱因为不具备其他交互方式,使得用户已经养成语音交互的使用习惯,而语音交互对于家庭物联网场景而言绝对是最合适的交互方式。再加上智能音箱的销售逐年上升,说明市场接受度日益高涨。
所以智能音箱已经成为家庭物联网的入口热门候选,像BAT在硬件上都是在以其智能音箱产品来进行入口之争。例如百度,百度对于其智能音箱的推广可谓不竭余力,李彦宏数次为产品亲自站台,销售价格一度降至“299”,而去年春晚更是豪气送出10万台,就是希望智能音箱能带来流量和控制的双丰收。再例如上面提到的小米,小米通过手机来引流,而智能音箱才是他们在IoT入口下的真正战略核心。
还有最近入局的360,其在智能手机市场基本未能取得任何收效,于是开始调转枪头瞄准了智能音箱,寄希望在入口端的争夺能靠智能音箱扳回一城,但最终的结果怕是也将以失望收场。
3、穿戴式设备
以穿戴式设备作为家庭物联网入口的想法十分符合应用场景,而问题也比较突出。虽然目前智能音箱市场也处于培育阶段,但相较于穿戴式设备已经领先太多,从智能手环到智能手表再到衣服等等产品虽然出现已久,但消费者使用习惯依然处在萌芽阶段;再加上在动态场景有智能手机作为直接竞争对手,而静态场景也有智能音箱,对面这种前后夹击的态势,穿戴式设备其实很难突围。
市场端的反应就是最好的证明,美国的“消费者报告”曾做过一项调查,其跟踪了数百名智能手环的使用者,而在1年后有九成用户弃用。虽然目前可穿戴设备销售整体上还保持着一定的增长,但其实作为厂商日子并不好过,像耐克、摩托罗拉等很早就已经舍弃了这一领域的业务,而今年3月微软也宣布将在5月底彻底放弃相关业务。
4、路由器
至于路由器,它之所以被当成竞品之一,是因为路由器可以看成是IoT场景的底层硬件,在整体数据控制及上电时间上具有优势。
但路由器的梦想曾一度破灭,像苹果停止生产AirPort和Time Capsule路由器,小米也曾在这一领域缴械。只是随着谷歌、亚马逊等一干国外玩家们战略模式逐渐清晰,这才重新回归视野。
如果说手机和智能音箱业务是360用来试探深浅,那么路由器就一定是他们的杀手锏,日前360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家庭网络安全功能,使家庭物联网下的安全导向成为了360在入口之争的最大法宝。
不过,路由器依然面临的层层困境,其中最明显的一是消费认知,消费者是否会愿意更换路由器?二是控制难题,家电协议难以统一,没有完备交互模式是路由器想解决而无法解决的问题。
全品类战略下,其实都是在赌
正由于市场未定,标准未来,所以玩家们基本都采用了全品类战略。
资料来源:智能相对论整理
由上表可见,这些一线玩家们除BAT没在智能手机端发力之外,其他玩家基本都是四线齐下,苹果本也涉足了路由器产品,在1年前宣布退出。
说明厂商们一样没谱,不知道最终的家庭物联网场景入口会落到哪里,那么干脆就都做。
另外,全品类布局也是各家在增加自身的生态切面,增加用户粘性。其中做得最为彻底的当属小米,小米以手机引流,以音箱做支撑,产品品类已经铺到了整个家庭环境,例如扫地机器人、电饭锅、空气净化器,甚至小到开瓶器、电灯、插座等等产品,当小米的产品占领你的生活空间时,这场入口之争就已经结束了,因为你还有其他选择吗?
小米之外再就是华为,华为虽然也是在走全品类,但他与小米的方式却不相同。华为的IoT战略是从入口、连接、生态来构件产品矩阵,并且涵盖了云、边、端、芯四层架构,特别是5G来临,华为手握5G芯片相当于掌握了生杀大权。在硬件端华为也没落下,“华为智选”基本包含了如今最受关注的智能家居产品。
这就是手机玩家们在Iot时代所具备的天然优势,它可以肆无忌惮的向其它领域扩张,但是像BAT等企业却很难进入手机领域。
虽然近日有消息爆出,腾讯欲进军智能手机市场,但根据消息来看,腾讯做手机是倾向于游戏性的,也有分析认为在手机领域腾讯也不会深入太多,大概率会是以合作贴牌的方式,并不会自主做研发,因为智能手机产品相比其它智能产品在技术、资金上的壁垒都要高太多。
玩家们纷纷采取全品类策略部分原因是形式所需,也有部分原因是形式所迫。
在家庭IoT入口一开始很多企业都是以单品路线为主导,但慢慢发现单品模式在面对市场覆盖、场景需求及生态打造等各方面十分乏力,并且单品市场太容易被颠覆。于是在一部分企业开始全品类战略之后,剩下不死心的企业也被赶鸭子上架必须跟上,不然就没得玩。当然这也是基于市场未定,所以才使大部分玩家有了放手一搏的勇气。
虽说全品类的战略布局既是在赌,但确实也是未来发展的最佳模式。
IoT离不开设备到设备的互联,也离不开端到端的互通,虽然开放式的产品架构是现在行业所鼓吹的趋势,但要是我自己就能将整个场景打通盘活我又何必做开放?
所以这就需要自己具备完整的产品生态做支撑,全品类的模式就是在打基础。
小结
家庭物联网入口的最终结局,还是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当然也离不开厂商们的精心培育。开放类玩法也好,自足生态布局也好,都将成为可能。而硬件入口也或许不会是以单一形式呈现,多线操作或成为最终结果。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