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 实现基于5G的人车路云协同V2X应用

不忘初心,车路合一

当前在汽车行业乃至整个科技行业,自动驾驶的相关问题,总是占具着最多的话题和关注。都说车联网V2X是解决自动驾驶落地的最后的推手。只有融合了路和车双方智能,才能完全解决最后1%的特殊情况。而5G网络正是为低迟延大带宽车联网V2X技术大规模部署的关键一步。

自动驾驶场景而言,必然是以高效、可靠的连接为基础。试想一下,汽车飞驰在道路之上,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云端的通讯往往只在一瞬间,并且由于高速移动时的不确定性,所有动作都必须在数毫秒之内完成,稍有耽搁就会影响到后续的驾驶判断,极有可能酿成交通事故。

而根据相关的统计,未来无人驾驶汽车将在每秒钟消耗0.75GB的数据量,每天使用大概4000GB的数据量。超大的数据量、加上苛刻的传输环境,都对连接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而5G网络的理论值将达到5Gbps甚至是10Gbps,将会是4G网络的50-100倍,而时延均值也降至几毫秒,拥有低时延、高速率的优势,完全可以满足自动驾驶车联网V2X的大带宽和低迟延的苛刻需求,无疑将加速自动驾驶的应用进程。

唯快不破,我们早已准备多时

2017年12月21日,全球第一个可商用部署的5G标准——5G NR首发版本正式冻结并发布。

2018年9月18日,工信部组织开展了5G技术在车辆应用上的研发和验证,批准了5G和车联网V2X实验的使用,并发布了5G系统在中频频段的使用规划。

2018年10月18日,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作为国内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技术领跑者,联合华为、湖南移动、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率先实现了基于5G的人车路云协同V2X应用,并以“全国首个”的姿态对外进行演示。

此次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所研发的车联网V2X设备率先在5G网络的大带宽和低时延的能力下的充分运用,得益于企业唯快不破的研发理念,从人员规模到团队重心都是围绕打造核心技术在进行。在车联网V2X方面的研发也是以行业顶级技术专家牵头,团队成员平均从事车联网研发3年以上。

从DSRC(专用短程通信技术)第一次通信成功、C-V2X(基于蜂窝网的车联网技术)的初次体验,到现今的三模(LTE、LTE-V、DSRC)车载OBU、路侧RSU的量产、数十个V2X场景的稳定路测再到坐等5G网络到来,实现基于5G的V2X成功演示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CIDI智能网联车载设备OBU以及智能网联路侧设备RSU在5G网络环境下,实现了以下人车路云协同应用:

1.V2V(vehicle-to-vehicle)车车协同。 前向碰撞预警、盲区预警、紧急制动预警、变道辅助等保障车辆安全及提升车辆效率类应用。

2. V2I(vehicle-to-infrastructure)车路协同。道路安全预警、车内标牌预警、闯红灯预警、限速预警、前方拥堵预警等车与路侧基础设施的交通效率类应用。

3. V2P(vehicle-to-pedestrian)人车协同。行人防碰撞预警等行人安全类应用。

4. V2N(vehicle-to-network)路口信息播报、路线规划、地图下载等交通信息类应用。

在未来5G环境下,该设备将有效且性能稳定的实现帮助驾驶员规避危险,提升驾驶效率的作用,也可以将数据上行传输以供智能网联汽车实现进一步的数据融合和协同控制。而基于5G网络的智能网联设备在全国测试场景复杂程度最高、测试道路总里程最长的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的实施及运用。也使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成为全国第一个支持5G V2X测试的封闭测试区,对于测试区的行业优势、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以及5G网络的应用有着巨大推动意义。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10-27
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 实现基于5G的人车路云协同V2X应用
不忘初心,车路合一当前在汽车行业乃至整个科技行业,自动驾驶的相关问题,总是占具着最多的话题和关注。都说车联网V2X是解决自动驾驶落地的最后的推手。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