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杨苏颖
来源 | 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AI又完成了一场 “48小时电影挑战”,继两年前AI在伦敦科幻电影节上创作名叫Sunspring的短片之后,Zone Out是第一部完全由AI独立制作的科幻电影。这一次AI不仅采用了“换脸”技术构造电影人物,尝试使用神经网络生成对话和配音,还继续连任了电影编剧一职。
人工智能如何写剧本?不了解最近人工智能进展的小伙伴可能会觉得是不是又要开始尬吹人工智能了。其实,人工智能在文学领域已经有了不少建树,微软机器人“小冰”都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因此,文学并不是专属于人类的一块处女地。这次完成Zone Out剧本创作的这个人工智能名叫Benjamin,而它的剧本创作大部分依赖LSTM(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首先,Benjamin需要接收数十部科幻电影剧本的信息。然后,它会把剧本内容分解到字母级。为什么要分解成字母级?这主要是为了方便它预测在科幻电影剧本的创作当中一般哪些字母会有更大的概率被放在一起使用。在完成了这一步学习之后,Benjamin会生成由自己创作的句子,而非简单地从输入的语料库当中复制粘贴。当然了,只会写句子称不上是一个合格的编剧。Benjamin可以提取剧本与一般文学作品类型不一样的特征,也因此Benjamin学会了模仿剧本的结构。
好的作者并不等于好的编剧。但当国内的大IP被改编成影视剧的时候,启用原作者担任编剧却常常会被观众看作小说改编影视的质量保证。而实际上,我们必须知道的是小说作者与影视编剧的工作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对于投资方来说,启用原作者的唯一目的就是将其作为卖剧的一个噱头。不管是导演中心制还是演员中心制都让中国编剧的地位显得无足轻重,而反观韩国,一部韩剧如果想要造势,在他们的宣传工作中必定会用到的一个关键词叫做“金牌编剧”——金恩淑、朴智恩、金恩熙等人的名头通常才是韩剧能够热播的杀手锏。目前,韩国电视剧的制作环境已经越来越以编剧为中心,而观众对作品的选择也往往会把编剧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编剧,是韩剧制作当中的绝对王者。
如果,上述人工智能来担任编剧的例子虽然让人觉得颇为神奇,但是想要完全取代人类编剧一职的话可能尚还难以得到认同。那么,人工智能可会有什么别的法子拯救一下中国颓废的编剧行业?
AI剧本画像,给中国编剧的一条新出路
网友的脑洞也能成为正式立项的影视作品,还记得《淑女的品格》一剧在之前的微博热搜曾一度接近2亿的阅读量,受到全民关注吗?为什么《淑女的品格》一经转发就能得到数亿网友的认可?其实,在这条热搜的背后,我们应当看到在主流影视作品的收看人群当中一直隐隐存在一股很强大的意见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出口爆发——“除了玛丽苏、校园爱情、婆媳大战这些桥段,电视剧还能不能有点新鲜的剧情了?”公共舆论管理当中有一个叫做打捞沉没舆情的专业说法,而《淑女的品格》得到立项可以算得上是网友沉没的舆情被打捞起来的一个典型表现。影视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创作,不管在哪个国家都会受到限制。而政策红线四字却常常被国内影视圈人拿来作为陷入创作瓶颈的最主要原因。从目前中国的影视质量来看,各大编剧想象力之匮乏甚至都没有资格说是审查压迫了自己的创作。
大家期待一部什么样的剧到底能不能得到一个精准的预测?《淑女的品格》的立项过程或许可以给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点启示。一次小小的脑洞自嗨最后引发了社交网络上的狂欢,这看上去与“蝴蝶效应”是不是有点相似?一只南美洲的蝴蝶,偶尔扇动了几下翅膀,就可以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飓风。如果AI能预测类似“蝴蝶效应”这样的混沌系统,那么散落在互联网各处关于影视讨论的声音是不是就都能够被打捞起来,而AI将从这些被打捞的声音当中完成一个叫做“剧本画像”的工作,也即提前预知这场“飓风”长什么样,就像天气预报一样。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可以预测混沌系统的发展趋势。比如,预测模型火焰锋面的混沌演进过程。老牌混沌理论学家采用了一种机器算法学习原型混沌系统。在人工智能学习了这一系统之后,他们发现比起之前的预测方法,机器能预测到的未来是以前能预测到的八倍,而且预测效果几乎和真实情况完全匹配。
虽然说目前预测混沌系统的AI建立在动力学的基础之上,如果想要将其挪用到影视“剧本画像”的工作上可能所需的并不是同一套操作方法。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去对该思路进行借鉴,可以预测舆论爆发点的AI能够轻松帮助影视公司们确定一个影视创作的具体轮廓。数据将会告诉编剧们遵循这样的剧本轮廓去创作失败的概率有多小,而影视公司也可以不必担心收益问题尽管大胆去投资。
不止写剧本,AI还想谈谈跟你著作权
在2017年10月25日,沙特举行的未来投资计划大会上,沙特阿拉伯授予了机器人索菲亚“公民身份”。在人类社会当中,身份认同一向是件很重要的事情。而人工智能Benjamin创作了科幻电影剧本,我们不禁想问它是否也应该获得一个编剧人的身份?因为只有在获得身份的同时,人工智能才能获得权利。在这里,这份权利叫做著作权。
机器创造的作品该有著作权吗?日本政府下属的知识产权战略本部在2016年时曾宣布要讨论制定对人工智能创作的音乐和小说等的权利进行保护的法律。彼时,根据日本的《著作权法》,只有人类的作品享有著作权,而由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即使被盗用,也无法采取措施禁止和要求损害赔偿。但随着现在越来越多虚拟歌姬、虚拟诗人、虚拟编剧的出现,关于机器人作品的著作权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有学者主张由人工智能机器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应该承认其本身享有著作权。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创作被定义为一种智力活动,包含了人的思维、情感和表达,讲道理只能由有血有肉的自然人来实施。尽管,科学家们在探索通过制造“人工神经细胞”来模拟人体中的神经元来达到模拟人脑思维的目的。但是人脑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人工智能要真正模拟人脑的思维活动几乎不可能。所以,尽管机器人在很多方面都在超越人类,但是由于它所进行的活动都属于无意识活动,因此它也有理由被认为没有资格获得著作权。而这将有可能对投资人工智能形成比较大的障碍。
保护人类的著作权,AI身先士卒:DT财经旗下的“数据侠”是一群隐形高人,他们往往在键盘前用数据帮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世界,而人工智能天生就是“数据侠”最好的伙伴。如果你了解人工智能,那么你就会知道其实人工智能是这样一个“物种”:保护人类是他们最初被赋予的使命,就算自己的著作权凉了,但对于人类的著作权,它们会坚决捍卫。怎么捍卫?数据侠黎晨曾用机器学习分析过《鬼吹灯1-4》是不是天下霸唱所写?对于写作抄袭这件事,有一个鉴定的小Tips:一个人写作的内容会经常改变,但是不经意间养成的小习惯是不太会变的。这些小习惯指的就是对于副词、助词和介词的使用。因此只要分析天下霸唱在副词、助词、介词使用上的特点,就能够找出鬼吹灯的前后四部是不是同一个人所写。而机器学习对此十分得心应手:选取特征词—计算词频—PCA降维画图——机器学习&结果分析。最后,机器鉴定的结果跟广大书迷的感觉一样,鬼吹灯的前后四部完全不是同一个人写的。(结果仅供参考)这就是AI的能力。在洗稿、洗剧本盛行的今天,AI或许能够为此类乱象给出一个明确的解法。
人工智能和艺术的融合会唤起更多人对技术的关注和思考,纽约大学的帝势艺术学院和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也开设了针对艺术创作者的机器学习课程,而这或许是冰冷的人工智能在无尽的未来当中可以紧握的一点温暖。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