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欧洲,许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文艺复兴时期遗留下的璀璨文化财富。
其实,一千年之前,欧洲这块大陆上所发生的一段影响深远的科技复兴,也十分值得瞩目。我们今天所熟悉的自然科学、大学模式等等,都是从那时开始奠定的。
也可以说,经济驱动科技的共识、技术创新的产业底蕴等等,千百年来支撑着欧洲成为世界科技的一极。
特别是在疫情动荡的大背景下,欧洲各国对于ICT基础设施更新的积极反应、科技产业的扶持政策等等举措,展现出一种跨越时空、与先贤们遥相呼应的气质。
当然,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解决在创新创造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怎样借助ICT力量应对疫情、气候变化等挑战?11月5日,以“携手创新,共筑未来”为主题的2020欧洲创新日活动,就成为华为在2020年尾声,为波兰华沙以及整个欧洲送上的一份礼物。
下一个科技复兴的千年盛景,或许就隐藏其中。
同风千里:跨越时空的思维共振
先跟大家聊聊一个十分有意思的巧合。
一千多年前,西欧大陆上掀起学术复兴热潮的时候,人们主要做了两件事:
一是翻译运动。12世纪,大量译自希腊和阿拉伯原文、包含着新思想的书籍涌入欧洲,从涓涓细流逐渐汇聚为一股洪流,彻底改变了西方的学术生活。
二是人才激增。同时,在巴黎、博洛尼亚和牛津等重要的中心,学校的数量和规模急剧增加,今天我们熟悉的大学机构也是在当时诞生的。教育革命对促进欧洲自然科学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我们在华为2020欧洲创新日活动的议题中,看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声响应。
活动在波兰华沙这个拥有优秀ICT人才和悠久科研历史的城市,一方面聚焦于人工智能、5G、云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自波兰国家博物馆、克拉科夫医院各个机构的代表和意见领袖,各自分享了欧洲当地对于前沿创新的实践案例;
另一方面则聚焦在ICT人才培养以及科技女性话题,探讨波兰以及欧洲在人才培养有哪些经验和举措,以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那么,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波兰乃至欧洲究竟是如何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努力推动自身科技力量增长的呢?
近在咫尺的变局与机遇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是华为欧洲创新日八年以来第一次在线上举办。
ICT技术如何在应对疫情中发挥作用,自然也成为焦点议题。
DataExpert项目创始人Grzegorz Sladowski,就分享了AI驱动诊断如何帮助克拉科夫医院的案例。
DataExpert今年与医图医疗签订了分销协议,提供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自动化医疗诊断方案,准确率高达95%以上。对于加速筛查肺炎、肺癌、乳腺癌、儿童生长发育诊断等等,有很好的效果。于是,DataExpert基于“医图”的首个新冠诊断方案,走进了波兰最大、最现代化的医院之一克拉科夫。
断层影像机或PACS系统将影像传送至“医图”系统,然后进行进行自动化分析和诊断,识别新冠肺炎的典型特征,比如肺部磨玻璃样变化,并将医生的诊断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几分钟。
通过DataExpert的实践可以发现,人工智能正在一点点改变、提升着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用性,造福整个社会。
当然,在文化底蕴丰厚的欧洲,ICT技术也不能缺席艺术世界。
在欧洲创新日上,华沙国家博物馆馆长 Łukasz Gaweł就展示了该馆与华为合作的3D实践。
在这个比波兰国家年龄还长的博物馆中,收藏着波兰大量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借助数字技术保障藏品安全、规范管理的同时,华沙国家博物馆也在思索,如何利用ICT技术更充分地挖掘藏品的社会价值。
这成了华沙国家博物馆与华为合作的契机。在分享中馆长 Łukasz Gaweł表示:“为什么华为的合作对我们如此重要?因为可以为提供公共机构缺乏的能力,这些技术就像来自于另外一个世界一样”。
在3D展览上,华为将波兰绘画中最美丽、最重要、最超凡的作品进行数字化展示,来讲述波兰的历史。这种方式把参观体验带给没有办法亲临博物馆的每一个人。即使在疫情期间,依然能够欣赏到这些作品。
当然,上述案例离不开欧洲本土的合作伙伴、ICT人才的支持,他们才是这次欧洲创新日活动的重中之重。
正如欧洲议会议员、前波兰数字化部长Michal Boni在演讲中所说的那样,波兰及欧洲的中小微企业对智能技术的采纳,关键障碍来自于需要找到具备云计算、机器学习建模、编程等数字技能的人才。
但仅靠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的参与,显然还不够。Michal Boni提到,欧洲意识到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补充性角色。
波兹南理工大学研究院院长Mariusz Głąbowski和他的看法一样、实际上在波兹南理工大学,已经有很多学生小组通过参与企业举办的国际竞赛来锻炼自己,比如华为ICT大赛、未来种子等,都给了学生们参与ICT技术的实践机会。
除了比赛,华为自2013年起就启动了ICT学院项目,相继与英、法、德、罗马尼亚、波兰等12个国家与院校合作。这很像是欧洲土地上曾经出现的大学的雏形universitas,一种由追求共同学术目标的人组成的社团。自2011年以来,这些ICT学院已培养100多名ICT学院讲师,每年约培养1500名学生。
华为东北欧地区公共事务和沟通高级主管徐晓波分享到,即使面对疫情等困难,在东北欧依然有40多所顶级大学参与了这个项目,进行了ICT学院认证,超过2000多名学生完成了学院的认证,获得了证书。
在ICT人才培养中,对于女性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支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ITU报告显示,女性在IT领域的技术人员只占30%,在ICT管理人员中只占15%,在ICT战略和规划专家中仅占11%。
在数字变革中,如何提高女性获取知识、提升专业能力、进入科技行业的方式?在华为欧洲创新日活动,也出现了几位波兰女性创业者一起参与讨论。
华为东北欧地区部副总裁Radoslaw Kedzia分享到,华为“未来种子”项目承诺女性学生的比例将达到40%,从教育层面为女性赋能,进一步推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性别平等。
实际上,华为与欧洲的渊源还远不止于此。牛津经济研究院发布的《华为对欧洲经济影响力报告》显示,2019华为在欧洲的经营活动为欧洲创造了164亿欧元的经济收益;直接或通过其供应链支撑了22.43万个工作岗位和66亿欧元纳税。
通过这些真实的案例与数字可以发现,新技术与ICT人才的蓬勃发展,正在深刻影响着欧洲各国的数字经济生活,加速着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而进入欧洲20年的华为,也再一次用行动与承诺,强化了“在欧洲,为欧洲”这一战略。
未来欧洲的科技风场
让我们将视角转换到活动会场之外。
欧洲已经展翅鼓翼,等待扇动一场影响未来的蝴蝶风暴。2020年3月,欧盟发布了完整的5G网络规格,拿出了加快新技术布局的决心。类似的举措在欧洲各国都有所展现,ICT基础设施更新所带来的市场增量,将直接让欧洲高科技企业受惠,推动更多解决方案、产品创新问世。
而在此之前,欧洲其实已经在科技领域积累了不小的实力,哺育出了如ASML、ARM、RISC-V、育碧这样的创新标杆。在个人数据权等科技伦理层面,也先行一步,通过GDPR法案等打造了数字世界独特的欧洲模式。此外,欧洲市场用户付费能力强,用户价值高,也为初创企业和新兴技术进入良性市场化奠定了基础。
而数字经济身上多技术协同、产业链分散的特点,组成了一张前所未有的产业拼图,也决定了欧洲需要汇聚全球创新力量,来形成助力起飞的风场。
上述种种,在后疫情时期,交织出了欧洲这一次科技复兴和华为之间的特殊渊源。
与其说欧洲创新日是华为与欧洲伙伴之间的交流会,不如说是大家在一起用同一愿景、多元视角来试图拼出未来。
正如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董事陈黎芳在开幕致辞时所说的那样:“疫情大大加速了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它同时也提醒我们,我们迫切需要的不仅仅是创新,还有合作。”
遥想到11世纪,旅行者或商人往来于东西方之间,很多思想或技术交流如果单个看起来似乎都微不足道,但合在一起却逐渐在西欧人头脑中植入了一副场景,那就是渴望获取更多知识。
站在智能技术让全球并轨的风眼之中,我们能看到,一场欧洲土地上酝酿的风暴正在扇动蝴蝶的翅膀。如它曾经所成功实现的那样,科技创新的成果,也将再一次惠及全人类。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