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曾经用科技完成了众多不可思议的“梦境”。比如让钢铁在天空飞翔,比如让万里之遥的两人在玻璃板上相见,比如用一枚抗生素完成生命的奇迹。
在“梦境”实现了太多之后,我们开始越来越难有科技让梦想成真的惊喜感。但技术的进步终究会超越生活的想象力,让梦境持续化为现实。在华为发布的《泛在算力:智能社会的基石》数据报告中,阐释了全球各国人均算力水平与经济水平高度正相关的产业模型,并且深刻发现了这样一件事:在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加持下,未来一个周期内,在传统制造业每天1美元的算力投入可产生10美元的产值提升。这种化一为十,让各行业生产力全面提升的可能性,毫无疑问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梦想——关于智能世界的数字之梦。
但这个梦想要如何实现,如何在纷繁的产业格局中,整合技术与解决方案体系,为云与智能的世界打造坚固的算力基础、生态底座,就是一个必须在今天完成的考验。
每个国家和地区,每家科技企业,具体到每个科技产业从业者,面对这个考验都会拿出自己的答案。而在诸多产业领域处在领先优势的华为,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是在去年宣布正式成立了华为云与计算BG。作为华为第四大BG,其目标是为世界提供最强算力,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换言之,那个让一美元乘以十的数字之梦,就将由云与计算的努力来完成。
而如何实现面向下一个时代的智能化、数字化之梦呢?在5月19日,第17届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期间举办的云与计算峰会上,华为宣布将以生态型产业布局进一步加速推进计算战略,围绕计算及华为云构建生态,打造黑土地,成为数字世界的底座。
作为一名能够打造出最好黑土地的土壤师,或许是我们认识华为云与计算的最佳入口。
土壤营养的来源:云与计算的产业结构与成绩
能够培育万物的土壤,其营养来源来自三大方面:有机物、矿物质和微生物。而华为云与计算为产业世界提供的黑土地,其营养来自华为在云计算、AI、多样性计算与智能数据等领域搭建的产业结构。
在云与计算峰会上,华为云与计算首席营销官邓涛从三个层面总结了云与计算业务的市场进展和产业成绩:
一、全球进步最快的那朵云。
根据Gartner报告,2019年,华为云IaaS市场排名中国前三、全球前六,增速全球最快。截至目前,华为云已经上线23类210+云服务,190+行业和通用解决方案。华为云产品涵盖弹性计算、存储和CDN、数据库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等多个领域,也已经形成多年技术沉淀。
从应用场景来看,政企客户应用部署的范围从传统的数据中心扩展至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模式,其应用服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将快速上升。不久前,华为云发布了华为云Stack系列新品,通过全栈云基础设施创新,为政企客户提供在云上和本地部署体验一致的云服务。
基于华为云擎天架构,华为云Stack可以通过三个平台实现四个联接,实现一个架构云边端全场景覆盖,提供高算力,高效率的架构和稳定可靠的云服务。
在AI领域,华为云一站式AI开发管理平台ModelArt在今年第一季度用量增长了133倍。今年3月,华为云全球首发企业级AI应用开发套件ModelArts Pro,加速行业AI落地。此外,华为云云主机、CDN等服务也都在爆发式增长。
二、为智能世界提供澎湃算力。
随着企业数字化升级不断推进,移动化、全云化、智能化业务与场景所需要的算力不断增加,算力的多样性时代冉冉升起。从异构计算到AI计算,再到云边端协同计算,计算需求的迭代在催生计算架构的创新。去年9月,华为首次对外发布了计算战略,为产业生态提供通用计算、AI计算、智能加速部件和智能管理引擎,致力于解决困扰算力大发展的痛点。通过创新计算架构,华为打造围绕“x86+ARM+GPU+NPU”的多样性算力,面向通用计算,推出整机、主板、板卡等;面向AI计算,推出Atlas人工智能计算解决方案。
AI计算领域,华为为交通、医疗、教育、金融、互联网等领域的客户提供场景化、端到端的AI解决方案,致力于降低AI普及门槛。2019年,华为计算设备发货量同比增长约8%,为多样性计算的智能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面向需求升级,驱动数据基础设施革新
云与AI的时代,本质上来说是对数据资源的 复用和大规模价值获取,在此基础上,数据基础设施就成为数字化、智能化变革的基础产业保证。应对数据洪潮,解决真实场景中的数据存、算、用问题,是华为云与计算的另一个重要职能。华为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产品线,希望能够重新定义数据基础设施,让数据存的下、算的好、用的好,激发客户数据价值。
在数据基础设施方面,华为聚焦打造算法创新、架构创新的OceanStor数据存储系统,驱动从存储数据向智能数据的转变。
着力解决“数据+智能“的融合应用问题中,华为联合大数据、数据库等产业伙伴构建融合、智能、开放的数据基础设施,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让数据的每比特成本最优、每比特价值最大。目前,华为存储服务全球12000多家客户,存储收入复合增长率达39%,2019年全闪存和海量存储市场占用率增长均超过50%。
从云、计算,到数据基础设施,再到智能技术与机器视觉场景,华为云与计算BG在各个领域为数字化、智能化的世界提供了具有产业革新价值与扎实可用性的营养来源。而为了让云与计算的营养,变为能够让产业生态蓬勃发展的黑土地,华为云与计算BG推出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与商业策略。
黑土地的培育逻辑:云与计算的商业模式与策略
扎实的技术和产品,带来了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营养。而为了让千行百业从中受益,让数字化、智能化的价值真正进入产业中心,则还需要一系列商业策略与模式的辅助,把营养质变成可被种植庄稼的黑土地。
这样的价值逻辑意味着,云与计算的发展过程,必然高频协同于生态的成熟和完善。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云与计算BG战略与产业发展部部长张顺茂认为,生态是云和计算产业发展的基础,华为通过产品和解决方案创新以及优化商业模式,做好黑土地,横向发展产业生态,纵向打造应用生态。
在商业模式上,华为云与计算执行只做底层技术与基础设施,让利给生态合作伙伴,严守业务边界的商业策略。一方面通过做黑土地+生态的思路,为生态合作伙伴带来持续运营,持续赋能的价值,使黑土地越来越肥沃,让更多合作伙伴愿意到黑土地上种庄稼。
同时,华为也在积极调整商业重心,让利于伙伴,赋能于生态,从原来的卖整机,变为做产业。为合作伙伴提供板卡、部件,支持合作伙伴去生产整机,共同携手,来把产业做大;从原来的卖产品,变为卖服务。通过服务来解决客户的问题,体现客户的价值。
具体到云与计算产业中垂直的商业策略,华为将聚焦计算架构创新以及华为云的服务。利用自己的硬件能力,华为会对外提供主板、SSD、网卡、RAID卡、Atlas模组和板卡,优先支持合作伙伴发展服务器和PC等计算产品。
TaiShan服务器则聚焦做高端和内部配套;华为开源操作系统、数据库和AI计算框架,使能伙伴发展自己品牌的产品,并为开发者提供覆盖端、边、云的全场景开发框架。华为不做应用,但免费支持主流应用和软件的迁移适配。
生态的繁荣、持续做大蛋糕,是云与计算真正的发展核心,也是数字化产业走向普遍繁荣的必经之路。内部筑造坚实的产业体系,外部执行彻底的生态战略,面向下一个经济周期对计算与智能的变革需求。基于这几点,可以让我们重新定位和理解华为云与计算BG的核心定位。
开始耕种数字之梦:云与计算的价值再思考
华为云与计算BG产生的核心背景,在于云、智能、大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正在流向社会经济的普适空间,成为千行万业的发展源泉。这样背景下,未来利用云与计算资源进行创新的产业主体,将是各行各业的不同经济业态与创新机制,将是千千万普遍却又不凡的创新者。
基于此,云与计算BG的核心任务有两个:一是创造能够被广泛利用,带来 数字化升级价值的产业基础设施;二是将这些价值带到创新者手中,通过商业模式和策略的创新,真正赋能生态,激活生态创新力。
确定了产业方向与商业战略之后,华为云与计算BG开始了扎实具体的合作与生态之路。比如我们看到面向各区域对计算产业与智能生态的需求,华为通过建立生态创新中心,为区域云和计算产业发展赋能,携手区域共同打造云和计算产业生态孵化器。生态创新中心将与区域合作伙伴进行行业解决方案的孵化和应用创新,为区域培养计算产业人才和创新企业, 为产业链上的企业持续赋能。
目前,华为云合作伙伴已经超过10000家,华为云技术合作伙伴以及计算领域合作ISV的数量已经超过3500家,云和计算全球生态创新中心达到37个。
通过“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合作伙伴“的计算战略,华为云和计算正在给合作伙伴和客户更多选择,使能伙伴发展自己品牌的产品,为开发者提供覆盖端、边、云的全场景开发框架,为各行业构建数字化应用系统,根据围绕各个行业打造完整的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和产业生态链,为行业数字化业务创新提供基础。
去年9月,华为公布了沃土计划2.0,预计未来5年将联合各社区和高校培养500万开发者,投入15亿美金用于生态的建设 在云与计算峰会中,华为又宣布将承接沃土计划,在2020年投入2亿美金发展计算产业生态,全年发展200 万开发者。
通过独特的产业逻辑、商业模式,华为云与计算确定了以生态构建为首要目标,随着生态壮大而收获价值的战略目标。当最会做生态的华为,找到了最需要做生态的云与计算产业,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值得期待。
我们知道,从华为公司的历史上看,每次新BG的诞生都意味着华为要进军一个广阔的新市场,打开全新的战略机遇。从固网到无线网络,从运营商业务到企业业务,从企业级服务走向消费者硬件,每一次的选择都证明了华为成立新BG的战略重要性。而云与计算BG的特殊之处在于,运营商、企业与消费者BG的划分,都是以使用主体来完成。
但云与计算的使用主体是谁?
答案或许是,云与计算的需求者和使用者,是下一个时代中的每一个角色和无数可能。理解了这个问题,再回看云与计算的土壤师身份,你会发现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之间的界限,正在发生一场深远而彻底的变革。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