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失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英特尔,再也不想在万物互联的时代里重蹈覆辙了。
转型,一直是英特尔津津乐道的企业文化。在错过移动终端芯片之后,英特尔必须要在PC处理器之外找到“基业长青”的第二曲线。
2017年,英特尔正式开启“以数据为中心”的新技术版图的转型战略。要想快速构建 “以数据为中心”的战略,除了宏观愿景和自身研发外,最迅速也是最有效的策略就是收购那些新兴的数据、计算相关的创新企业了。
据不完全统计,英特尔从2015年起先后收购了Altera、Nervana、Movidius、Mobileye、eASIC、NetSpeed Systems、Habana Labs。通过这一系列巨额收购,英特尔基本拿到了通向下一个多元计算时代的门票。
现在,英特尔在人工智能、物联网、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等众多新兴技术领域都有所布局。其中,自动驾驶这一体量巨大且处在爆发期的新型产业成为其当前投入的重点领域。
近日,英特尔宣布以约9亿美元收购出行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Moovit。这是继2017年以153亿美元收购了计算机视觉公司Mobileye,以及去年12月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以色列AI公司Habana Labs之后,英特尔巨资收购的第三个出行投资项目。
这一收购案的意义,用英特尔子公司Mobileye总裁兼CEO的Amnon Shashua的原话来说就是,“Moovit补齐了英特尔Mobileye宏伟蓝图中的最后一块拼图。”
这块宏伟蓝图就是未来十年将达到数千亿美元的出行即服务(MaaS)产业,而Moovit将为Mobileye补齐的拼图就是自动驾驶领域关键的海量交通出行数据。
看到这里,你们可能会无比惊讶,一家专门做芯片处理器的硬核科技公司突然跑来抢Waymo、Uber的生意,而且行动还如此的迅速,三年时间就完成了移动出行服务的布局。
那么这一“出圈”的跨界转型靠谱么?带着疑问,我们一起来看下英特尔在MaaS产业的布局、收购Moovit的内在逻辑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竞争态势吧。
MaaS,英特尔“以数据为中心”的新战场
自动驾驶技术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时代最终极的场景,而且是没有之一的。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现必须依赖强大的算力、海量数据、算法与决策、以及传感器采集系统,这四要素同时也是人工智能高度依赖的基本要素。
海量驾驶出行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正是英特尔想要在新市场当中要牢牢把握的新机遇。
自动驾驶的目标就是利用人工智能以及电子电气技术控制汽车进行仿人类驾驶,要求汽车自身可以实现环境感知、路径规划以及车辆自主控制等技术要求,自动驾驶的发展节奏将经历从ADAS辅助驾驶到更高级的自动驾驶,直至最终的无人驾驶。
英特尔通过收购Mobileye,快速地在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截至2019年底,Mobileye的ADAS技术已经在超过25个汽车制造商,近6000万辆汽车上进行了部署。其核心产品EyeQ系列芯片可以对主目摄像头、雷达等多种传感器融合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全球首次在日产Skyline车型中部署的Mobileye高精地图Roadbook(路书),正在L1-L3的自动驾驶领域占领一定的市场话语权。
为传统车企提供ADAS技术产品服务,只是英特尔和Mobileye在自动驾驶领域迈出的第一步,他们真正向往的领域则是移动出行服务的广阔蓝海。
自动驾驶产业的飞跃要跨越这样三个挑战:一是成本,这决定了自动驾驶最大的买家一定先是商用车市场,而非私家车市场;二是监管,自动驾驶落地的主要障碍就是各国的政策法规的落地,而对于出行运营商一定也比私家车更容易规范和监管;三是规模,商业运营车辆的区域行驶的落地难度要远远小于私家车的落地难度。
Mobileye正是清晰地认识到这些挑战,才将移动出行服务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看作未来重要发展战略,而收购全球出行导航公司Moovit,就成为这一战略的重要一环。
Moovit,如何补齐英特尔MaaS最后一块拼图?
那么,2012年才成立的出行导航公司Moovit哪些值得称道的优势?
据报道,Moovit最初是一家为本地的公共汽车和火车乘客提供实时到达和离开的数据的提供商,相当于国内的飞常准或者掌上公交之类的应用。
随后,Moovit将拼车、汽车短期租赁、共享单车等平台进行全面整合,开始为用户提供导航服务。
目前,Moovit已经在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3100个城市,提供公共交通、自行车以及两轮电动车服务,向全球约8亿人提供驾驶路线、导航建议。
此外,Moovit拥有大量的公共交通数据,还被用作谷歌和苹果公司的地图绘制应用程序,以及Uber、Lyft和共享单车等出行公司的路线规划。这意味着,Moovit在交通大数据方面的优势,可以在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方面实现更大的野心。
因此,这家以“城市交通的变革者”自居的初创企业成为一家名副其实提供交通流量追踪和出行数据分析的大数据公司。
在2018年,英特尔以5000万美元领投Moovit的D轮投资,当时Moovit融资时的估值是5亿美元。而在疫情肆虐的当下,英特尔则以几乎翻倍的金额收购Moovit,可见英特尔对其交通出行大数据的商业价值的青睐。
根据英特尔的公开计划,Moovit的应用程序将与Mobileye整合,推动其更快实现“成为全面的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目标,重点就包括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Robotaxi)。
Mobileye的自动驾驶芯片、全世界采集的全球3亿公里道路的高精地图,以及通过Moovit而来的3000多城市的公共交通出行数据,将构成英特尔MaaS产业的完整拼图。
根据预测,到2030年,MaaS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600亿美元,而Mobileye则希望自己从这千亿市场中分得主要的一块蛋糕。英特尔预计到2022年,计划率先在以色列、法国、韩国等国家部署少量的Robotaxi,并通过Moovit的APP提供叫车服务。
作为MaaS赛道的新选手,英特尔胜算如何呢?
劲敌林立,英特尔入局MaaS赛道的底气如何?
虽然MaaS产业仍处在行业发展的襁褓期,但是杀入这一赛道的选手们可都是行业巨擘,每一个都有着先天的优势和实力。
身处领先位置的是最早发力自动驾驶算法的互联网巨头。十年磨一剑的Waymo在2018年底,已经在美国凤凰城开始了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商业运营,而百度的Apollo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也于近期在湖南长沙全面开放,抢占了中国的智能出行的领先位置。
处在第二梯队的则是提供出行服务的网约车公司。网约车IPO第一股的Lyft,也早在去年3月就通过和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商Aptiv的合作提供RoboTaxi服务。劲敌Uber也随即开放其RoboTaxi服务,并和沃尔沃联合推出了款量产自动驾驶汽车XC90;而国内的同行滴滴也计划在上海推出自动驾驶叫车服务“Robo Taxi”。
而传统的整车生产制造商们也纷纷入局移动出行服务。比如,在2018年初,经常会在深夜追问丰田会不会倒闭的丰田章男高调宣布,要将丰田这家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转型成为“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通用汽车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Cruise也在紧密布局RoboTaxi服务,而马斯克一直鼓吹的特斯拉RoboTaxi网络计划也正在路上。
MaaS产业最有市场潜力的Robotaxi业务,已经将自动驾驶产业相关的算法技术、整车制造、出行服务的头部玩家全部吸引进来,让这一业务充满了浓浓的硝烟味。
作为提供底层计算硬件的英特尔选择从后台转向前台,挤入这一拥挤赛道,意味着原本的合作伙伴,后面就可能成为直接的竞争对手了。
收购后的Mobileye,仍然作为英特尔的子公司独立运营,并且此后一直有稳定而充足的业务盈利支撑着Mobileye的持续发展。同时,Mobileye还能得到来自英特尔背后的研发人才和专利技术的支持,这些成为英特尔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一席之地的关键。
经过三年发展的Mobileye,在ADAS高级辅助驾驶和高精地图上的成功给了英特尔第一重信心。
同样这一策略也会沿用在Moovit上面。一方面,Moovit的独立运营能够让其继续在公共交通出行领域保持市场的增长和合作生态的发展,同时Moovit的技术将帮助Mobileye补足交通出行数据方面的短板,加速其完成从单独的自动驾驶系统到提供RoboTaxi服务的完整版图。
在英特尔看来,Mobileye+Moovit的组合可以形成以下资产:
一、基于数据驱动的实时供需洞察的出行智能,即引入自动驾驶技术的多种动态出行服务。
二、基于出行运营商的专业出行知识系统,一种是让出行服务运营商快速获得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驾乘即服务(RaaS),一种是让自动驾驶车队或班车与智能出行软件一起融入城市交通网络的车辆即服务(VaaS)模式。
三、除了直接的交通出行数据和用户数据,Moovit还可以提供重要的合作伙伴网络。
因此,Mobileye+Moovit的组合优势就是将智能硬件、自动驾驶算法、高精地图以及出行大数据集合而成,下一步就是全球各地找到最合适的整车制造企业一起合作,推进本地城市的RoboTaxi服务业务,同时也意味着后面就要进入真刀真枪的激烈搏杀了。
蓝图是美好的蓝图,路线也是靠谱的路线,手握Mobileye和Moovit两张好牌的英特尔现在也仅仅是有了躬身入局MaaS的机会。
尽管Mobileye在汽车芯片领域取得高速发展,但同时劲敌也已经崛起,英伟达和高通在汽车芯片上面开始密集的布局,特斯拉也抛弃了Mobileye开始使用自研芯片。未来各大车企在汽车芯片选择和ADAS系统上将有更多选择,Mobileye仍将面临激烈的竞争。
同时,尽管Moovit发展迅猛,但交通出行数据也难以成为垄断性资源,其他竞争对手也同样能够找到可靠的合作伙伴,或者像谷歌、百度、Uber等自身天然就有这方面的数据优势。
这些潜在的竞争威胁,也让英特尔 “出圈”MaaS的胜率产生种种变数。
在群雄环伺、劲敌林立的MaaS赛道里,作为后来者的英特尔,能否成为一匹后发先至的黑马,仍然需要时间的验证。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