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新基建是当之无愧的热门词汇。
3 月 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强调要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要加快 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这一决定结合近段时间以来,决策层、各地方政府、核心媒体关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频繁表述,引来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然而通观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上对于新基建的讨论,会发现主要集中于政策红利、投融资方向和股市预测上。媒体和股民、分析师对新基建的追捧,扎堆于把目前某个行业和企业与之结合在一起,以此证明利好将至。
然而对5G、AI、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基础建设投资,目标显然不仅是为了捧红几个公司几个行业。而是令“新基建”发挥产业底座效应,促进社会经济普遍增长。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说明确了七大发展领域的“新基建”战略,是整个新基建的step 1,那么让新基建从战略变成推动力,创造社会经济的真实价值,就应该是新基建的step 2。事实上,也只有不断推动step 2的升级,新基建的资本与政策注入才具备意义合理性。
想要理解新基建的驱动逻辑,解析新基建的下一步发展,必须结合具体的产业案例与相关企业自身优势,否则又会流于政策和社会层面的空洞。从这一角度出发,云计算、AI、物联网企业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新基建企业”。
顺延着这一系列思考,我们决定选择京东智联云作为理解新基建的切入点。这有着多方面的考虑,首先京东智联云在AI、物联网、云计算等核心技术上表现突出,又背靠京东在电商、物流、金融科技领域的产业优势,在新基建“从技术到产业”的路径中具有明显代表性。
另一方面,京东智联云刚刚由京东集团旗下云计算、AI、物联网三重业务整合升级而来,与新基建的技术整合判断高度同频,从其产业架构中可以展示大量京东对于新基建的判断和理解。而京东智联云的“掌门人”周伯文,被称为最懂商业的科学家。他关于AI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产业数字化升级的一系列判断,恰好可以融合到对新基建的解读中。
好,背景知识铺设到这里。我们把京东智联云的技术基础、产业定位,以及架构调整蕴含的企业战略、领导人智慧,融合整理为关于新基建的五个观点。
第一个问题,新基建到底是什么?
“不新”又“新”:明确新基建的定义阐释
如果你长期关注科技政策和科技产业发展,断然不会觉得新基建给人“横空出世”的感觉。
事实上,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从这个维度看,新基建客观来说并不是完全的“新”,也不构成一个风口或者突发事件。新基建在本质上是将几年来已经明确的产业升级方向、技术方向、新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相对统一的整理与归纳,是我国伴随着科技技术和产业本身变化,而敏锐抓取的社会经济升级方向。
新基建给人以新兴和猛力的感觉,主要原因来自疫情特殊时期给经济带来了严重的下行压力,需要宏观上进行产业政策、产业规划和资本关注上的集中释放。被疫情波及的实体经济和资本,也会很自然地将目光放到未来,放到产业数字化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发展红利。
周伯文认为,疫情将人们在物理世界隔离,科技将我们重聚在数字世界。这重价值之下,新基建就成为了长期科技产业政策,与短期“后疫情”经济动力相结合的产物,储备了充足的释放活力。
但这一节点上,我们还需要明确新基建的另一个价值。那就是新基建之所以“新”,不是因为它刚刚被提出,而是因为它在投资模式、发展目标和价值产生模式上,都与“旧基建”具有显著的不同。
与“铁公基”和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基建”有着本质不同,新基建被赋予了新的科技内涵。5G、AI、物联网,不仅能够带来科技产业本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与产业爆发,同时其价值在于释放到各行业数字化进程中,提高核心生产力,同时推动政务、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实现能力跨越式发展。
传统基建由基础工程为核心,意在补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短板,以劳动力密集指向托底经济保障就业,其基建产出物可以直接嵌入社会经济体,无需中间环节;然而以技术密集指向的新基建,价值在于为经济体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奠定基础,激活各行业生产力,提高全球产业区间定位,调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从目标下落到实现方式,新基建需要依靠现有数字化基础、产业基础和人才基础来完成。更需要相对复杂的产业链和产业平台,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建成果,输入到各行各业和社会各领域。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判断:新基建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长期竞争力;但必须有适配的产业通道,新基建才能进入下一周期,真正从战略变成行动。
跨越技术鸿沟:新基建需要超级平台承上启下
“旧基建”的产生物,比如高速公路、铁路,可以快速为各行各业所用,基本不存在准入门槛;但新基建的产生物,诸如AI、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却与各行各业的应用主体存在着显著的技术鸿沟。
从这次疫情中就可以看出,医院需要远程医疗与无人化看护解决方案;政府需求健康码、智能政务平台等技术能力;社会援助需要高度智能化的供应链系统来保障援助效率和供应链透明度。
这些应用主体需要与云计算、AI、5G、物联网等基建项目之间,需要与供给有着相对较远的产业距离。“AI基建”不知道一家学校可能需要什么AI技术,医院也不知道如何使用“物联网基建”来发挥价值。
因此是,在新基建战略地位显著的时刻,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就是,供需之间是否能进行有效对接,让基建投入发挥其应有的、明晰的价值。而这些技术想要获得价值,必须依赖于使用它们的产业主体,即企业、政府机构与社会服务机构。
让新基建供需实现有效供需对接,让相对陌生的新技术想要融入产业,融入真实的企业、政府需求,就必须有超级平台接口作为枢纽,承担新基建由战略、资本、技术资源,向产业红利与社会价值过渡的转换。
而平台接口,必须一手对接产业,一手对接技术。这个逻辑,也就是京东智联云进行架构升级的核心依据。新基建带来价值的核心渠道,是升级应用者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从而达成产业提质增效。而从理论上的“三化”,落实到真实产业中的“三化”,必须依靠全域的技术能力与产业场景覆盖能力。背靠京东在电商、物流、金融科技领域的产业区位优势和理解经验,再融合AI(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数据),Cloud(云计算),Device(物联网),Exploration(不断创新探索)相互整合的ABCDE技术战略,京东智联云在两组通道间构成了新基建走向“真三化”的接口。
周伯文认为,“从横向看,京东业务已经覆盖并深耕了众多领域,除了零售,还实现了物流、金融、保险、物流地产、云计算机、人工智能、物联网、健康等业务的协同发展;从纵向看,京东技术已经实现了To B/To C、线上线下、实物虚拟、国内海外多场景的覆盖”——纵横交织,新基建的价值也就具备了落地通道。
这是我们可以得出的第二个判断:新基建的完成,必须依靠有效的平台接口。而具备相关产业与技术优势的企业,早已经将其作为长期战略目标。
价值对齐:新基建的明确未来
新基建的平台接口需求,将塑造接下来一系列的产业行动逻辑,以及云计算、AI、物联网等核心市场的向前发展。这条线索,可以展现出新基建的未来究竟在何处。
如上所述,新基建的本质,是从国家政策、地方经济导向,到资本与产学研各界,对AI、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5G等技术构成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多元化战略投入。其产出成果再输入到各行业、社会各领域中。
因此新基建将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各领域、各层次、各地区。广泛性是新基建最大的价值特性,同时也是新基建发展进程里的最大挑战。这意味着新基建要最终要变成价值,就需要注重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智能化技术三者之间的“价值对齐”。
在具备技术积累、平台枢纽和产业需求之后,“价值对齐”将成为新基建体系的长期需求,带来巨大的商业市场前景。实现技术融合,为企业、政府用户提供高度集成化、弹性化、智能化的数字升级服务,客观成为新基建背景下,未来中国长期存在的最大经济红利。
瞄准这个目标,京东适时推动了旗下云与AI事业部的升级计划,面向技术服务领域打造了全新的“京东智联云”品牌,对原京东云、京东人工智能、京东物联三个品牌及相关业务进行整合升级。京东智联云的定位,就在于为新基建环境下的技术拓殖、数字经济、实体产业提供价值对齐服务。
由于这项市场空间的潜力与必要性,让京东智联云代表的技术服务板块,被明确定义为与零售、物流、数字科技并列的京东四大业务板块之一。京东智联云的塑建,既能通过ABCDE战略构筑完成的新基建融入通道,又通过互联网企业里最丰富的场景,超长的、有价值的数据链条,去理解真实的产业世界,洞察实体经济的供应链、业务场景、商誉需求。
周伯文认为:京东有两个优势,第一个优势,我们是跟实体结合最好的。第二个优势,我们的实体经济是数字化做得最好的——在新基建代表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洪流汹涌而来时,京东智联云目标成为产业世界与新基建战略的最佳接口。
从京东智联云,到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巨头和云计算厂商的普遍探索,我们可以得出第三个判断:新基建最终要变成价值,“价值对齐”不可或缺。而这一机遇也构成了未来十年中国最大的经济增长需求与市场红利。
AI技术,牵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新基建的体系中,最受人关注的一个是5G,一个是AI。
而相对来说,5G受人瞩目的价值在于通过大带宽、低时延、广联接等特性,为企业和社会机构提供数字化升级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5G受到关注主要来自网络代际更迭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而5G的最大价值之一,就是为AI技术提供产业智能化所需的网络支撑。
在新基建体系中,AI技术毫无疑问是牵动整体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群的核心。通过AI+行业实现产业智能化升级,可以最大限度统筹优化经济机构的长期需求与刺激生产力提升的短期需求。那么新基建的核心目标也就可以归纳为:以AI技术为核心,多种信息技术升级为整体,与各行业深刻联系的产业智能化升级。
AI技术的重要性,将随着新基建的不断完善而逐步显露,将数字经济建设提升到全新的智能化阶段,为各行业带来新的经济发展动力。而以AI为核心撬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具备 的AI技术优势,以及AI技术产业化落地的执行能力以及切入点。
在周伯文看来“AI最大的挑战是技术的产业化、大规模化落地应用”。对于新基建来说也是如此,从一种战略与资本红利,到真正的产业和场景痛点,产生真正的价值,需要与真实产业场景的沟通机制、触达机制、融合机制。京东希望构筑全球独一无二的智能供应链,正是通过供应链这个产业长期、真实痛点作为接入口,引导AI技术与产业融合,实现AI技术真正完成产业赋能。
关于新基建,我们需要补充这样一个判断:新基建的牵头技术是AI,而AI走向产业化的关键是规模落地,这需要技术支撑、体系化运营和产业切入点共同达成。
智能供应链:新基建视野下的产业智能化轴承
既然AI的产业化落地需要切入点作为引导,什么样的市场需求能够满足产业智能化切入点的定位呢?结合京东自身产业实践,对相关产业的长期洞察,京东智联云已经给出了答案:供应链。
从企业到行业,再到国家经济体,供应链水平都是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一个优质的产业链条需要具备 和广度,涉及制造、加工、流通、售后、技术、服务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延伸出多个产业。而在目前经济环境和供应链技术化水平之下,供应链走向智能化,就成为了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真实痛点,换言之也构成了智能技术进入产业的契合点。财经专家吴其伦认为,“在‘新基建’的核心规划领域中,智能供应链应该纳入其中,为未来产业升级夯实基础。”
对于具体的企业和行业来说,新基建与高铁和汽车产业可以直接投入市场不同,数字化基础设施不能直接被企业应用,而是必须有具体的服务、产品、供需连接作为对应。而能够快速将企业、政府数字化需求,与新基建体系整合起来的,也就是智能供应链。
我们知道,机械体中一个重要的发明叫做“轴承”。轴承是机械的关节,是机械能动性的保障,它确保不同的零部件可以有效转化,最终达成目标。轴承被人们称为机械的关节,是机械工业使用广泛、要求严格的配套件和基础件,是各种机械的旋转轴或可动部位的支承元件,也是依靠滚动体的滚动实现对主机旋转的支承元件。
同样的原理,智能供应链也恰似产业智能化进程中,联接产业需求于智能化技术供给的轴承。对于京东智联云来说,在技术整合上的准备投入,以及智能供应链的独特优势正在融合起来。通过智能供应链,京东智联云将帮助新基建体系实现一个能够高效运转起来的“新轴承”。
作为京东四大核心业务版图之一技术与服务体系的代表,京东智联云融合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与大数据等多种前沿技术与能力,是连接物理和数字世界,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的推手。通过ABCDE战略的技术融合,京东智联云凭借京东在生产、流通、消费三大应用场景的实践积累,以“智能供应链”为代表的具有京东优势的“新基建”在上游,可以提升产业资源配置能力、协同能力及服务支撑能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帮助传统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在消费端,可以让消费者更便捷地享受到“好产品”、“好价格”、“好服务”、“好体验”及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京东智联云以智能供应链为核心抓手,在数字企业和数字政府两大主要场景,协同京东集团打造零售、物流、金融、城市四朵云和强大丰富的生态平台,提供从底层资源到上层应用的全面服务,帮助国家社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周伯文认为,传统供应链是把货运到消费者手里,“人找货”,根据消费者需求去上游找到供应链,沟通厂家生产商品给到消费者,这是移动“原子”的过程。而京东智能供应链,在移动“原子”同时,将“比特”智能化的高效移动,做到“货找人”。
从供应链到智能供应链的升级,就像新基建的升级过程,目的就是创造一个与物理世界匹配的孪生数字世界。这个孪生数字世界,能够更好的去移动“比特”,帮助我们更有效率的去提高“原子”移动的速率。在抗疫期间,比特与原子高效的移动并在行业内取得突出的成绩,比如应急物资信息发布与匹配平台,就是京东智能供应链硬核能力的一种体现。
以京东零售物流为例,京东体系内的货物有几十亿SKU,也就是几十亿颗“原子”,而每个SKU有着更多维度的信息内容,意味着京东的比特高达百亿、千亿量级,甚至更大。通过仓储、分拣、配送等环节精确的送到客户手中,背后移动着各种维度的“比特”,在无人仓内利用AI的能力对所有的商品进行分类存储、分拣配送,也是“比特”的作用。所以通过“比特”的移动,可以更高效的搬运“原子”。此外,移动了比特,很多时候就不需要移动“原子”,这是一件非常高效的事情。比如在疫情期间,远程办公,云视频会议就是通过移动“比特”的方式去取代移动“原子”,从而实现社会成本降低,疫情风险下降。
疫情是一面镜子,让政府、企业等组织意识到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价值。在疫情期间,京东智联云相继发布的应急资源信息发布与匹配平台、智能疫情助理、云视频会议服务、线上课堂与编程课程、远程家庭医生等都是在移动“原子”基础上移动“比特”。截至目前,京东智联云已帮助上千家政府、医疗机构紧急寻找并在线交付应急抗疫物资累计超过6.6亿件,为3000多个企业提供免费远程视频会议服务,保障数十万学生“停课不停学”,帮助数百万用户通过科技手段抗击疫情。
而这背后是基于京东ABCDE战略打造的人工智能平台、智能物联网平台、智能供应链平台及云平台等的资源和技术能力,目前都已成为智能供应链不可或缺的具有独特优势的新基础设施的核心设施。
这是一个读懂未来京东版图发展,以及技术服务市场的关键判断:智能供应链作为京东智联云的切入点,可以打开新基建的全新空间。
结束语:新基建见于未来
在新基建的话语声量突然崛起,关注者可能会陷入一定的疑惑。因为无论以此前“铁公基”为代表的基建模式,还是互联网和流量红利下的“风口思维”,似乎都难以预测新基建接下来将带来哪些影响?会带给创业者和从业者哪些机会?
事情的关键在于,AI为代表的技术体系正在加速成熟,中国经济也在由人口红利向工程师红利、技术红利、数字化红利转换。这个转变过程中,众多产业判断都将发生变化。而只要遵循技术、产业、政策导向本身遵循的逻辑变化,一步步推导和理清新基建的因果并不困难。
“新基建”本质上是数字化基础设置建设,但长远来看,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企业IT化就能实现。从企业自身发展来看,更是一把手工程,是CEO工程。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最大的一个考验是如何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把资源和服务进行重构,迎接新基建带来的全社会的发展契机。
在周伯文看来,可以把世界分成原子和比特两个部分,原子是物理世界,比特是信息世界。传统基建是”铁公基”,是把原子搬运好;而新基建是更“聪明”的把比特搬运好;而这两种形式相互依存,为了更好的移动原子,就必须要“聪明”的移动比特,使其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创造一个跟我们物理世界匹配的孪生数字世界。在这个孪生数字世界,我们能更好的去移动“比特”,能帮助我们更有效率的去提高“原子“移动的速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体验。
从宏观中国经济背景上看,目前我们正在经历广义的由人口红利向技术红利转化进程。产业“三化”,技术整合、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价值对齐,不断催发着经济模式滚动向前的步伐。
京东在大潮中找到了“京东智联云”指向的新机遇、新需求;作为潮水一份子的每个人,也都可能在新基建中找到自己的机会。
新基建的step 2,远比消息勃发时的“火热”更精彩。而读懂新基建的关键,是以技术为目光,料事于未来。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