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很多普通人开始准备以远程办公模式开工之际,仅用了六天建成的火神山医院也正式开始交付。在火神山医院建设的这六天里,我们经历了对于疫情的焦虑、经历了独特的“云监工”、经历了对于叉车后援会的激烈探讨。可以说火神山医院的建设,不仅仅是从工程上进行了初次尝试,也达成了很多其他的“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尝试“工程直播”这种前所未有的新模式,又比如第一次在建设医院的同时完成了5G网络的建设。
在这一次全国各地开始建设各自版本的“小汤山医院”时,5G似乎占据了不小的存在感:火神山医院5G通信网络3天建成、雷神山医院建成湖北广电首个5G基站、贵阳版小汤山30小时完成5G基站建设……
新的通信网络技术让人们对于“新小汤山”的诊疗模式充满期待,却也引起了不少质疑称“5G手机普及率都不高,为什么需要5G网络”。今天我们就尝试拨开质疑和期待,看看这场战役中通信网络这位重要士兵,究竟在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当一座医院拔地而起
当疫情发生,政府决定在郊区搭建一座大型临时医院时,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家医院都需要什么。
病房、病床、医护人员宿舍、医疗器械、日常物资、通风下水系统……相信大家都会下意识的联想到这些设备与设施。至于网络连接,在这个三大运营商信号可以覆盖到地下与深山的国家,应用蜂窝网络和拉根网线去满足通信需求似乎不是什么难题。
实际上想要满足一家医院的通信需求,远非这么简单。
这时我们可以重新思考一下火神山医院这样的场景:上千床位、患者加上医护人员,容纳人数甚至可能高达几千人。最起码的,是这些人员需要应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满足日常通讯需求。接下来,还有海量需要连接网络的医疗设备,如果因网络不稳定而断线卡顿,其影响后果将不可想象。尤其一家针对一种尚在研究应对阶段的病毒的传染病医院,医院内很可能会为了保护医护人员与患者执行无接触时的问诊、查房、交流,在医院之外,也会有很多针对疫情研究的远程会议与诊疗。
这就形成了一种终端多(人员设备多)、稳定性要求高(医疗应用)、流量大(多人视频会议)的用网场景。这样的场景,显然是需要特别的网络部署的。
而目前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以及全国各地正在建设的“小汤山”选择的网络部署方式基本都是千兆宽带+5G(4G)蜂窝网络——这也是我们在看新闻时需要注意到的一点,虽然很多媒体都将5G当做了宣传重点,但实际上运营商和通信网络厂商为火神山医院提供的是完整的通信建设,在两三天的时间内就完成光纤、基站等等基础设施的铺设和改造,从工程能力上来说堪称奇迹。
但“中国速度”并不能回答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应用的都是4G信号+宽带,大型医院顶多加上个企业专网,已经足够日常工作的运行。加上医疗界与通信界共同出具的《基于5G技术的医院网络建设标准》在去年九月刚刚面世,很多设备厂家还没来得及更新5G医疗设备。不论是5G网络还是千兆宽带,都有可能面临着没有用武之地的问题。更有人戏称,搭建千兆宽带和5G网络,只能患者在隔离时享受千兆速度的蓝光电影。
在小汤山,512kb和小灵通改变了什么?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穿越时空,回到十七年前的上一场“噩梦”——非典时期的小汤山医院。
2003年,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还是通过黑白屏的诺基亚向运营商订购短信服务,宽带上网正在陆续普及,很多人还在使用拨号上网,甚至还有很多人没有手机。
今天我们提到隔离,想到的是不能出门逛街喝奶茶。可当年的隔离,是真的将人与人之间的切割。没有社交网络的聚集,也没有微信视频。有的只是几天一次的保平安短信或电话。
如果翻阅当年小汤山建设的新闻,可以看到和今天非常相似的画面,像是北京通信连夜入驻小汤山医院调测开通交换设备,一夜之间安装了900部固定电话和600部备用电话。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通信还在在医院内建立了11座小灵通基站,向医院免费提供了1000部小灵通手机,后期小汤山医院中也搭建起了宽带网络。
相信当时的人们看到小灵通和宽带的反应,就和今天看到5G和千兆宽带网的反应差不多。
十七年前的医疗模式是怎样的呢?彼时的中国还在医疗信息化建设的起步期,除了一些医院已经在库存、财务上采取电子化处理之外,大部分流程都仍然处于纸质状态,临床信息也没有联网。
在当时的诊疗状态下,一本病历本不知道要经多少人的手,查看病例情况需要大量当面沟通,如果要与其他医院远程交流,甚至还需要把病历信息手动录入电脑。
而非典的紧急状态为小汤山带来的全新的要求,比如需要尽可能地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来减少感染可能,又比如疫情信息需要每天上报,以及长期封闭状态下,病患和医护人员对于外界沟通的需求都在增加。
这些新要求簇生了很多改变,例如小汤山医院建立了当时很稀有信息化管理系统,让信息的流通替代人的走动,又加大小灵通这样移动设备的启用,减少公用固定电话可能带来的传染可能。同时在安装了宽带网络后,也开始尝试远程专家沟通和针对患者、医护人员的远程心理疏导。
有了通信基础的支持,即使仅仅是512Kb的宽带网络,那些从前从未尝试过的新模式,也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火神山的千兆狂想
即使今天我们的医疗信息化程度已经大大提高,并开始向医疗智慧化更进一步发展,这次疫情同样给火神山医院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
就像前文提到的,今时不同往日。今天不论是医疗设备还是个人终端,对于网络的依赖和流量的需求都非常之大。加上面对传染病,必然需要大量“医生-病患”的远程诊疗,和“医生-医生”间的远程会议。网络的不稳定一方面会影响工作,另一方面当医院开始投入使用时再派遣其他人员进行网络维修,也十分危险。这时千兆宽带和5G专网通过多并发、低时延的特征,可以更好地满足医院的用网需求,而且宽带和蜂窝网络的互相配合,在WiFi组网进行调试或遇到故障时,5G+CPE可以作为替补方案。
完备基础设施与突发需求的结合,或许也会激发出新的希望火光。
例如远程医疗的进化与普及。
远程医疗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但以往的远程医疗更多被应用于初期分诊或作为基层医疗的补充。这一次面对陌生的传染病,远程医疗的作用可以在5G/千兆宽带的支持下被进一步地开放出来。像今天火神山医院已经开始应用上由华为提供技术支撑的火神山医院首个“远程会诊平台”,让位于北京的专家可以和火神山医务工作者一起对于患者进行远程会诊。这种方式既能让位于火神山的医务工作者更有效率地利用时间,也因减少差旅而避免了专家、医务工作者的感染风险。而由华为这样的专业网络通信服务商所建立的远程诊疗系统,显然会在网络上更加稳定,也比普通的视频通话更加适用于远程会诊场景。
这种模式或许可以在未来得以沉淀,并在传染病诊疗时被广泛普及。
又比如医用设备5G化的加速。
面对陌生病毒来袭时,对于基因、临床、患者传染病史的大范围研究是第一应对方案,接下来还有无接触式诊疗。这时能够更快速传输数据的医疗设备显然能够提供很多帮助,以前在医疗设备展上出现过的远程操控医疗影像设备、个人数据采集可穿戴设备,或许都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在特殊时期下,或许我们会加速5G医用设备的研发、审批和投入使用,让5G医院的未来更快到来。
还有分布式云端科研的可能。
面对新冠病毒,我们正处于在研究中战斗的阶段。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像火神山、雷神山这样定点医院所提供的一线临床数据将成为非常重要的资料。在5G网络和千兆宽带的支持下,临床数据可以更快、更频繁的被分享到云端,这时分布于不同机构甚至不同国家的科研工作者便可以更好地利用上这些数据完善自己的研究,加快与新冠病毒赛跑的速度。
以上的几种猜想,仅仅是通信网络基础提升给火神山医院带来无限可能中的万分之一。虽然面火神山医院的交付,我们很难对这一桩诞生于悲剧的奇迹欢欣鼓舞,但毫无疑问的是,通信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一系列技术的进步,还会让更多惊喜在悲剧的烂泥中生出嫩芽。
或许当嫩芽生于悲剧,也会更快长成为我们提供庇护的树荫。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