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AI,乾坤乃革

悄然间,AI技术正在带来愈发清晰的时代变革。

如今我们习惯了生活中的人脸识别和语音交互,知道了各行各业都能与AI结合,见证了所有科技公司都开始谈论和使用AI。然而这样一场大浪潮中,大部分人其实还是迷茫的:AI未来到底能发展到什么高度?为了理想中的高度,今天需要什么?AI给每一个人带来了何种机遇?

这些问题来临时,大家更希望看到领军者在做什么,从而找到一条可以参考和借鉴的路。毫无疑问,在新的国际环境和技术节点上,中国科技产业的目光正在聚焦于华为。

不久之前,外界知道任正非在最新讲话中说:“人工智能才是大产业,才是华为发展的战略要地。在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核心要素中,美国有超级计算,有超级存储,但没有超速联接,如果又不用5G的话,一定会落后一步……华为要用5年时间,打造一支迎接胜利的队伍”。

《易》中说“乾坤乃革”——天道恒变乾坤无常,君子当顺应天时,勇毅拼搏。AI正在带来一场足够深远的变化,引发全球生产力的持续性迭代。大时代中一家企业的抉择,或许将会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影响一个时代。

第二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即将在上海召开,全球顶尖AI企业的又一次巡礼即将开始。或许此时有必要回望一下,华为为AI这个真正“大产业”究竟做了什么。显然,我们会发现华为并不是刚刚选择AI,而是已经在AI从无到有的风雨中昼夜兼程,为整个产业夯定了难以替代的基础。

这场名为AI的乾坤激变中,华为正在登上新的舞台。

或跃在渊

让我们先来厘清这样一个关系,我们都知道华为是ICT领域的领军者,做到了全球5G领先。那么这样一家企业去做AI,是否会有跨度太大的风险?

事实上,就像 学习技术难以离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支撑一样,5G与AI是一对紧密结合的关系。

从最基本的技术逻辑看,AI和5G相辅相成,这一点让计算和网络联接技术的领先,能够推动华为的AI进程。举个例子,我们知道上周五华为已经正式发布商用了国内首款AI训练芯片昇腾910。而目前市面上只有英伟达与谷歌有类似产品。

为什么AI芯片如此难做?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神经网络任务需要强大的张量计算能力。这在架构解决方案的特殊性之外,还要求芯片具有大吞吐量的特征。而华为在网络芯片中积累的技术优势,尤其是路由器芯片解决方案,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AI与5G的巧妙结合还有非常多的细节。

比如5G网络可以被AI技术加速。在华为的5G网络运维解决方案中,为应对5G带来的运维新挑战,高效且高质量地管理四代共生网络,基于AI,华为推出了智能运维解决方案AUTIN,不仅仅是通过自动化减少人为失误和提升效率,并且通过机器学习和AI对运维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从而实现故障的预测预防,减少网络风险。华为的5G领先,事实上就包括对AI技术的投入和应用。

AI也可以被5G赋能。实现端到端的AI应用,网络条件是先决基础。大带宽、低时延的5G网络,能够让AI有条件接入海量IoT设备,成为真正改变产业关系,提升生产力的利器。比如说遍布城市的智能摄像头,想让摄像头执行复杂的AI算法,比如车辆运动轨迹预测、实时高清图像还原,需要能够支撑庞大智能摄像头体系的网络传输环境。5G也就成了AI走入现实中的必备利器。

任正非说,5G是一把螺丝刀。同时,5G也是AI这辆概念车走向现实必不可少的螺丝刀。二者相互影响、互为支撑的例子还有很多。当然,AI技术是一种高度需求技术协同的技术,网络、计算、存储等相关技术必然需要与AI形成矩阵化支撑。华为海量的技术投入与ICT技术快速迭代,正好酝酿了AI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温床。

可以说,在华为刚刚确立5G技术优势的时候,华为全力突围AI,就已经如箭在弦。AI之海上,华为能够龙跃于渊,其实是一场漫长技术跋涉的结果确认。

利涉大荒

当计算、联接、存储等技术,做好了拥抱AI的准备,身处时代档口的华为,需要面临一个从无到有抉择:AI究竟要做到什么程度。是开发算法,提供工具和平台,还是做最底层的AI算力与芯片?

这是一个覆履坚冰的选择。AI产业的问题,是越底层空白越大,挑战越强。大部分人都知道AI想要发展首先需要的是专项算力。但面向产业应用的高性能AI芯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它需要满足工业级算力要求,同时要抛弃经典计算领域积累的经验和路径。

这条荒无人迹的路,彼处只有谷歌的TPU横空出世,英伟达卡住AI算力市场,眼前是万千开发者期待的眼神,是中国AI基础设施的一片洪荒。

而最终华为的选择是,应用以上的所有基础设施,全都要做。或许这是华为的研发基础决定底气,或许华为与无数AI开发者思考的是同一个问题:如果华为只提供水泥,钢筋去哪找?砖头去哪找?AI这座大厦,迫切需要一个完整全栈的基础设施。开发者应该是建筑设计师,而不是四处寻找建材的人。

苦又累的事情交给华为,这个传统保留到了AI时代。最终我们看到2018年的HC大会,华为发布了昇腾910、昇腾310芯片,以及业界首个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为产业昇腾打造从算力基础,到开发框架、开发工具、云边端一体化的AI基础设施。

经过一年时间,昇腾310芯片已经赋能公有云、私有云、智能计算、移动AI、智能安防等多条产业线。

刚刚过去的7月23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发布了全场景AI计算框架MindSpore,以及饱受期待的昇腾910 AI处理器。测试结果显示,昇腾910完全达到了设计规格。在典型AI训练任务当中,昇腾910与MindSpore配合,比现有主流训练单卡配合TensorFlow提升了进阶翻倍的性能。

至此,华为可以说已经完成了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的构建。

而中国AI底层计算正从大荒中走来,开始描绘生态繁荣的雏形。

见龙在田

如果说,昇腾910与昇腾310,华为全栈全场景AI的旌旗昭扬,是华为AI大军挥师而上。兵法上说以正出,以奇胜。那么在此前与此后,华为更是派出了多路轻骑兵,直扑最需要AI技术、算力与解决方案的关键战场。

换个角度看,AI的最终归宿是实际应用与开发者赋能。如果说华为全栈全场景AI是华为在AI时代的中军大帐,那么各自出发的几路兵马,就是率先抢占应用与开发者高地的远征军。当二者会师,华为AI的体系化与业务实践性,就在AI时代的黎明中迎来了“见龙在田”。有三颗钉子,可以看作华为的“龙爪”,挥舞向产业AI的广袤天地。

第一颗钉子:搅动手机之湖的移动AI芯片与HiAI平台。

2017年,当业界还在好奇AI是个什么东西,与消费体验最近的华为终端,已经将未来押注到了人工智能这个全新命题中。后来事实证明,苹果、三星、高通无一不全力投入AI。潜移默化间,华为成就了中国终端厂商比美国同行更早抓住时代机遇的一段佳话。

让华为手机与AI时代提早握手的方式,是麒麟970开始加入NPU专项AI加速能力,以及同时发布的HiAI开放平台。这个平台的价值,在于让手机开发者可以接入AI能力,在一个全新技术上打开应用脑洞。

随着两年多时间里移动AI的高速发展,HiAI已经成长为“芯、端、云”三层架构全面开放的智慧生态。开发者可以基于HiAI Foundation芯片能力开放,快速转化和迁移已有模型,让NPU加速获得更佳性能;HiAI Engine应用能力开放,能够快捷集成AI能力与应用。目前,华为手机已经可以提供CV(计算机视觉)、ASR(自然语言识别)以及NLU(自然语言理解),三大类共计30多种底层API能力。

截至目前,HiAI支撑下的移动AI命题,已经让消费者体验到了智慧摄影、智慧摄像等跨时代体验,成为华为手机销量节节攀升的能力抓手。麒麟芯片的NPU配置已经下沉至麒麟810芯片,并且与华为全栈全场景AI能力和达芬奇架构打通。HiAI已在华为超过25个机型的4000多万台手机上得到部署,超过2500多家合作伙伴使用HiAI平台进行应用开发。

如今,我们很难想象某款新旗舰机不主打AI能力,这一切开始于HiAI走入产业世界的那一天。

第二颗钉子:推动AI走向千行万业的华为云企。

如果说,HiAI是通过开发者面向普通消费者,那么AI技术更大的需求群体——政企市场——则需要以云计算为载体的AI能力与解决方案接入,从而将AI真正推向千行万业。

承担这一任务的是华为云,他们将面向政企市场的AI解决方案,命名为EI,即企业智能。公有云市场的高速发展,正在伴随企业对智能化技术的深刻需求。这一点正好企业华为云背靠华为技术体系与全栈AI能力所构建的优势。目前,华为云已经在EI领域,提供包含基础平台服务、通用API、高级API以及行业预集成解决方案在内的全栈AI解决方案,提供59款服务、159项功能。正如华为云的广告所言,智能转型正当时,选择华为云!

华为云EI与华为AI基础设施的另一个承接点,是利用华为自研开发工具,提升AI开发者效率,降低各行业AI应用门槛。这个战略的落脚点,是ModelArts一站式开发平台。其提供海量数据预处理及半自动化标注、大规模分布式训练、自动化模型生成,及端-边-云模型按需部署能力,用户可以快速创建和部署模型,管理全周期AI工作流程。ModelArts的高能表现,让华为云“用得好,用得起,用得放心”的普惠AI理念深入企业用户,构成了公有云市场近两年的核心变化趋势。

第三颗钉子:解决产业尴尬的华为智能计算Atlas解决方案。

如果企业需要基于公有云的AI算力、能力和解决方案,那么华为云能够提供有力帮助。但如果需要在端侧和边缘侧执行的AI硬件加速,或者服务器需要提高AI硬件算力,这些硬件需要应该如何应对?为此,华为升级了智能计算事业部,推动Atlas系列产品走进市场。

事实上,一直以来AI加速硬件市场中,开发者和企业用户都只有英伟达这一个选择。然而英伟达性价比很差,很难充足购买等问题,已经成为开发者难以解决的尴尬。Atlas是基于昇腾AI芯片的全场景AI解决方案,提供服务器、加速卡、边缘智能小站,设备端加速模块等系列产品,直接应对端边与服务器侧的AI算力需求,满足产业实际应用的需要。

除了向业界提供AI基础设施与端到端解决方案,华为还积极将AI技术融入自身业务体系中。秉承“自己的降落伞自己跳”的华为精神,率先向业界展示AI与产业结合的示范作用。今天差不多在华为每一个业务线索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智能化技术的加持与应用成果。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面向企业智能化需求,华为发布了华为智能数据解决方案FusionData,其中分布式存储FusionStorage、分布式数据库GaussDB和大数据平台FusionInsight等智能数据部件,从数据需求角度满足了企业智能化进程里的数据焦虑。可以说,华为已经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打造了一整套从底层算法到开发平台,从训练到部署,从云端到终端的软硬件全场景AI体系。这些“钉子”,穿透了产业壁垒,让AI和各行业、各领域开发需求真正“钉”在了一起,让AI从云雾中,走向寻常巷陌。

君子,以自强不息

中国自古以来就追求“君子”的人格魅力——在朋友面前谦逊有礼,互敬互助;在事业中务实求真,脚踏实地;在大时代面前勇毅前行,虽万人亦往。这种人格的渊薮,就是我们都熟悉的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I大时代面前,可以说华为就在扮演这个“君子”的角色。勇敢踏入AI无人区,填补底层基础与产业空白;推进AI与千行万业的真实结合,求真求实;携手广大生态合作伙伴与全行业共同创新,不做应用不碰数据,分利构建生态。

同时,华为还在AI人才培养与开发者赋能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尝试。比如“华为沃土 AI 人才培养计划”,预计投入10亿元人民币用于AI人才培养,同时计划三年培养100万开发者。清华、中科大、浙大、上海交大等高校纷纷加入;通过打造Atlas、TaiShan 等开发者社区,华为对优秀的方案提供技术、资金和营销的支持帮助开发者、初创企业将方案进行商用化落地;华为发起了华为智能计算生态联盟,广泛寻求智能计算领域内的产业组织、开源组织、学术组织和行业客户之间的合作,帮助产业生态共同进入AI时代。

如果你确实发现华为在AI已经做了太多工作,不方便记忆的话,其实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以此来理解华为AI,进而发现AI产业的真实需求和发展轨迹:

1、全场景:华为进入AI命题以来,内部发生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外部多条产业线进行平台化输出,组成了立体的全场景AI基础设施与生态网络。

2、无人区:华为AI的全栈化架构,和从底层芯片做起的方案,直接填补了业界的底层空白。不仅对于中国AI,即使放眼全球,这也是一项勇闯无人区的壮举。

3、实用:华为的AI解决方案,致力于实用化的技术融合,贴近真实需求提供完备的产业基础。不做虚空中的算法,也不搞无意义的复杂战略。

4、普惠:基于满足业界需求和生态赋能,引领产业生态和AI开发者携手创新。华为在多个领域努力让AI门槛下降,成为新的通用生产力。

基于一个个基础的技术突破、解决方案创新,华为正在实践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这一远大愿景。智能世界需要联接+计算+云的结合,而华为正在通过通信(5G),IT(智能计算,IT基础设施)+华为云来支撑。

无论是华为的全栈全场景AI,还是“三个钉子”、“四个关键词”,都可以在即将到来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看到。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逛,了解华为AI体系,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发现AI的未来,探索自身与AI时代的拟合。

AI是华为的舞台,中国的舞台,甚至是这个时代人人都将经过的舞台。乾坤乃革,只有亲自踏过,才知道高山彼端的风景。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8-28
华为AI,乾坤乃革
华为在网络芯片中积累的技术优势,尤其是路由器芯片解决方案,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