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界的热情参与下,AI行业大会近年来的发展可谓是如火如荼。不过,依然很少有哪个能比得上CVPR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影响力。其中, 又以oral口头报道的文章最具重量级。
那么在CVPR 2019中,又有哪些成果获此殊荣呢?
伯克利大学研究小组提出的Open Long-Tailed Recognition (OLTR) 开放长尾识别,就为计算机视觉系统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分类标准。
以往的CV系统存在哪些问题,OLTR又提供了哪些解决方案?不妨通过一篇文章抢先了解一下。
实验室与现实的距离:神经网络的“视觉盲点”
长久以来,我们理解中的机器视觉往往是这样工作的:
研究人员会依据图像所具有的本身特征先将其分类,然后设计一个算法,使用设定好的数据集进行预训练。然后,给AI一张图片,它会根据存储记忆中已经分好的类别进行识别,查看是否有与该图像具有相同或类似特征的存储记忆,从而快速识别出是该图像。只要投喂足够多的照片,特征分类足够准确,识别算法的精准度也会逐步提升。
模式识别技术近两年突飞猛进,加上在公共安全、工业、农业、交通、生物等领域的不断落地,比如车牌识别、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心电图检测等等,是应用最为成熟、群众基础最为广泛的AI技术之一。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
由于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都是在封闭环境下进行的,比如ImageNet数据集,这与现实世界中的情况却截然不同。
因为在现实中,充斥着许多无法出现在测试数据集中的开放类别。它们要么数量珍贵而稀少,比如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要么繁多而不规律,诸如街道标志、时尚品牌、面孔、天气状况、街道状况等等,在日常生活分布的概率也是不平衡的。
如果只是简单地将现有的计算机视觉分类放在现实中的识别问题上,结果会怎样呢?伯克利的研究人员告诉你,就是被打脸。
(现有的计算机视觉分类与现实世界的场景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当以为生态学家想利用现有的CV技术来识别相机中所捕捉到的野生动物时,不出意外地,由于没有足够的训练数据,系统失败了……
更令人悲伤的是,在此类情境中,收集更多数据是非常不现实的。
对于一些濒临灭绝的野生珍稀动物,人们往往要花很长的时间,甚至要等上好几年才能成功拍到一次照片。与此同时,新的动物物种不断出现,旧的动物物种不断离开。在自然界这个动态系统中,识别对象的总分类数从来没有固定过。
即使现有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大众类别上做得再好,比如精准识别出人类和猫狗等,但对于这些不均衡的分类对象,现在的方法依然无能为力。
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核心原因或在于:面对实际应用时,机器视觉的分类任务不应该被作为单项任务来对待并解决,而应该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即一个能够对少数拥有海量ImageNet数据集的常见类别,以及大多数罕见类别,都能够进行分类的实用系统。
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求CV系统具备一种能力,能够从几个已知的事例中推导出单一类别的概念,并对一个从未见过的类别的实际图例对应上新的概念。这就不再是逻辑命题,而是智慧型的学习命题了。为了尽可能地消灭“次元壁”中存在的“视觉盲点”,OLTR开放长尾识别框架应运而生。
OLTR,让CV系统更全能
如上所述,“开放长尾识别”(OLTR)的核心任务目标,就是让系统能够从长尾数据和开放的分布式数据中进行学习,能够在包括头、尾和开放类的平衡测试集上表现出较好的分类精度。
也就是说,除了一些主流的样本丰富的对象,对于数据匮乏的、分布广泛导致出现频率不均衡的物体,系统也能够做到很好的识别。
显然,有了OLTR的机器视觉会变得能力更全面,也更符合现实环境的需求。它的特殊之处,主要依靠视觉记忆能力来实现。
研究人员将图像映射到一个特征空间,将图像特征和记忆特征结合在一起,这样视觉系统就可以基于封闭环境分类的学习度量,对开放世界中存在的新颖物体和长尾类进行理解。即使在缺乏观察数据和特征的情况下,视觉记忆也能够对开放类进行理解并努力识别。
(让CV系统具备视觉记忆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记忆特征的加入,使得CV系统能够更好地激活起视觉神经元。比如,识别“公鸡”这一长尾类物体(位于下图左上角cock)时,具有记忆功能的CV系统已经学会了将其转换为“鸟头”、“圆型”和“虚线纹理”的视觉概念,并将被普通CV模型错误分类的图片正确地识别了出来。
(从内存特性中注入视觉记忆特征的系统示例)
在现实任务中,这种新方法也表现出了极强的开放性,能够在不牺牲丰富类的前提下,对稀缺类别的识别实现明显的改进。
以前面提到的认识野生动物为例,对于那些图像不超过40幅的种类,OLTR实现了从25%到66%的性能提升。
与目前大多数计算机视觉方案相比,OLTR显然更符合数据自然分布的真实世界。那么,它的出现最有可能给哪些CV技术带来改变呢?
检测、分割:CV问题的新解法
可以明确的是,OLTR的出现,解决了CV领域最为经典的问题之一——分类(classification)。那么,自然也就间接影响了分类问题的诸多应用领域。其中,比较多的就是目标检测和图像分割。
先说说目标检测。
目标检测已经在诸多产业中都有应用,简单的论文也越来越难发表了,比如手机拍照中用一个框来定位人脸,或者是智能监控中的人体定位,都属于目标检测的范畴。
但关于它的技术探索还远没有达到劝退科学家的程度,这是因为,目标检测算法目前还存在着不少亟待突破的难点:
比如数据标注的巨大成本,能不能通过更有小弟分类来解决;小规模数据的监督学习怎样才能更有效地提升精度;对单图像单类别场景进行弱监督多类检测学习等等。
这些都是应用场景中比较需要关注的问题,恰好也是OLTR能够带来改变的地方。
再说图像分割。简单来说就说输入一张图片,然后对每一个像素点都进行分类标记,则完成了对整个图片的分割。
比如 学习对医学影像进行解读和诊断,自动驾驶汽车区分人、车、障碍物等,就采用了语义分割的技术。
但该类算法目前面临着三大难题:一是计算成本高,要保证准确率,需要的存储空间和数据都非常庞大。二是计算效率低,由于需要对每个像素块进行计算卷积,造成了很大程度的重复和算力浪费;三是性能桎梏,受像素块的限制,感知神经元往往只能提取一些局部特征,从而影响分类识别的准确率。
节约计算量、尽可能考虑全局信息、高性能分类,是图像分割未来迭代的重点。
此时,OLTR的优势就展现出来了。
首先,它用增强视觉记忆的方式,帮助CV系统在头部类别的基础上完成尾部、开放类别的特征分类与学习,这意味着可以告别超大规模的数据集,通过小样本的无监督学习一样能够达到同样的高精度性能,降低了计算机视觉的应用和训练成本。
其次,由于OLTR具有通用化、整体性的分类能力,使得CV系统能够在现实环境中表现的更好,尤其是面对一些出现频率低、难以进行监督训练的物体时,系统能够根据以往的“经验”为其赋予新的视觉概念并识别出来。对于性能要求极高的自动驾驶、医疗诊断等应用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总而言之,OLTR的出现,将给CV算法、软件与产业应用都带来不小的改变。但其势能有多大,还需要有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和企业开始尝试用其解决现实问题,逐步迭代升级,后续想必还会有不少惊喜。
即使是习以为常的技术,也有自我思考和蝶变的可能。身处时代变革中心的我们,不妨共同期待一下CPVR 2019还有哪些创造。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