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日本盗版漫画网站的罪与罚

一家提供盗版资源的网站,私下却偷偷利用访问者的电脑免费挖矿,想来再怎么口诛笔伐也不为过。

幸好,这个让日本政府也束手无策的网站《漫画村》,被谷歌直接出手搜寻作品清单下架,运营者不得不主动把网站关停。

尽管《漫画村》臭名昭著,但在关停以前,它可是日本最大的盗版漫画网站,月活跃用户高达1亿人,甚至超过了livedoor。

虽然网站关停让风波告一段落,但值得继续思考的是:知识产权保护这件事,日本一度就是那池边花云中月,是广大同行们羡慕和追赶的目标。怎么其他国家的漫迷都磕起了正版漫画,日本漫画界却让一个盗版网站做大做强呢?

水深火热的11区人民,以及网上冲浪焦虑

故事恐怕还要从正版数字阅读平台的缺位说起。

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纸质书的出版越来越不给力,很多日本网友也是表示“现在愿意买实体书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

日本全国出版协会做过统计,2016 年日本漫画销量为 1947 亿,较上年减少 7.4%;漫画杂志销量为 1016 亿,降幅达到 12.9%。反观电子漫画,则增长了27.1%,用手机阅览漫画的使用者增加了 51%。2017年,日本单行本电子漫画书的销售额首次超过了纸质版。

然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日本居然没有一个可以合法、方便、一次阅读所有正版作品的网站!

日本漫迷如果想要网上冲浪,只能在漫画社集自己或合作的线上阅读平台,比如集英社的“少年JUMP+”、讲谈社的“Mangazine Pocket”、小学馆的“MangaONE”等,阅读已经在纸质漫画里出版过的“电子版”。

比如2011年就正式完结、以纸质书形式出版的少女漫画《 Six Half 》,在2016年才被电子化重新上架,当年那批读者的头发都快不茂密了吧。

如果想看点新书呢,不好意思,要么是去《漫画村》这样品类比较全的盗版网站观看,顺便体验一下当免费矿工的“乐趣”;

要么,就只能依靠搬运工组织用爱发电。更新速度快是快,不过一旦团队出事或者弃坑,读者就又回到了“无粮可磕”的境地。

纸质漫画式微,又没有足够庞大、丰富的正版数字阅读平台“续命”,除了给盗版网站留下生存空间之外,对漫画产业带来的冲击也很巨大。

许多漫画杂志社,不得不面临停刊的命运,而原本与出版社合作的漫画家,仅仅依靠在刊物上连载作品也已经很难生活,有时不得不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为刊物进行宣传,但也收效甚微。

发达的日本漫画产业,为什么电子化这么慢?

并不是没有人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

三大漫画社集都纷纷开始行动。小学馆上线了电子漫画杂志《 Moble Flower 》一期 200 日元(每期 200 页),连载的都是不曾出现在纸质漫画杂志上的新作品。集英社也与电子平台合作举办手机漫画新人奖项,以此挖掘新人。

市面上也出现了Line webtoon、BookLive!、eBookJapan这样的漫画平台,并且提供免费试读的叫卖手段。

尽管争夺用户的漫画APP层出不穷,但读者的真实需求显然并不止于此。

除了可以在线阅读最新的内容,一次就能够看到所有出版社的作品,免去反复查找的过程,恐怕才是读者愿意长时间停留在网站的终极诉求。

盗版网站《漫画图书馆Z》创始人赤松健甚至表示,这样的(盗版)综合平台,“即使我不做,Amazon 和 Apple 也会做。到那时,日本漫画文化就会由外国的价值观来评选了”。做盗版做出爱国情怀,也是非常666了。

那么,为什么盗版网站能做到的服务,却没有一个正规机构愿意扛起责任,成为漫画界的Netflix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明白日本漫画产业是以什么逻辑、何种方式来实现电子化的。

日本漫画(包括线上和线下)70%的销量是被几大巨头垄断的,出版社都是“全能选手”,策划、编辑、创作、出版、发行一手抓,什么资源都给自家“亲儿子”多好,肥水不流外人田,自然没有整合的动力。

另外,日本漫画市场是由作者主导的,头部漫画像集英社的《ONE PIECE》、讲谈社的《进击的巨人》,足够发行机构赚的盆满钵满。

而大社对于新人来说也更有吸引力。《食粮人类Starving Anonymous-》在谈社旗下电子漫画杂志《eYoung Mangazine》上刚一上线,就获得了50万的下载,纸质版第一卷突破了20万册,宣传效果不是一般第三方平台能媲美的。

这种“作家育成一体化”的市场格局,使得小平台也拿不出什么有吸引力的利益分配方案,很难吸引到优质的投稿,自然就没有整合的能量了。

另一个阻碍“大一统”平台出现的,是漫画本身所面临的技术壁垒。

除了提供最新连载服务,平台还需要进行内容监督、过滤,并提供自动翻译、在线支付等附加功能。问题就来了,靠人工翻译效率极低而且成本过高,那么靠机翻呢?呵呵,以目前AI的水平,基本看不懂漫画。

不同于影视画面或歌词对白,漫画中有太多信息是在画面和文字之外的,要读懂需要高超的“脑补”技能。如果画风还像《蜘蛛侠平行宇宙》一样无厘头切换,那机器就彻底懵了。

读不懂梗,看不懂图,机器翻译这条路行不通,想要走出亚洲、走向世界只能是一个美好愿望。

总体而言,严丝合缝的日本漫画产业,想要跳出传统模式,迎来新的爆发曲线,意味着高企的行业壁垒和技术难题,全新的商业模式尚不清晰,想要创造一个Netflix那样的通用数字平台,确实有点难度。无怪乎读者们会饮鸩止渴,投入盗版网站的怀抱了。

似乎“看起来很美”的中国特色??

说到这里,似乎有必要插播讨论一下,中国漫画是如何实现电子化进击的。

当日本漫画在电子化的多样性中挣扎的时候,中国的正版漫画平台却出奇的繁荣。

腾讯动漫、网易动漫、爱奇艺、快看漫画、有妖气等等亿级和千万级用户的平台就有十几家,并且都搭配了非常丰富的国内外正版漫画资源。不仅作品井喷,会员付费势头良好,海外推行计划也是铺天盖地。

过去很多年,中国漫画都是个忙着各种补课的学弟。现在是风水轮流转,要颠倒过来了吗?

关于中国正版电子漫画平台的孵化,有很多特殊的水土条件。

比如中国漫画的奔跑期,刚好遇上了互联网的成熟期,无论是早期“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免费模式,还是付费墙的风靡,互联网企业对电子漫画的兴起,以及摸索出良性循环的线上商业模式,甚至作品的全球化,可谓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资本的“二次元”情结,也让漫画工作室从青黄不接变得到处开花。大部分工作室或自由创作者,为了降低制作风险,都不介意与多平台进行合作,走分成模式。

一部分独家作品,有时会拿到60%的平台收入分成和其他现金奖励。另一部分作品则秉承着“有枣没枣打三竿”“蚂蚱腿也是肉”的原则,上架平台越多越好,最不济还能博个知名度和数据量。

技术的快速补位,比如在线移动支付,也是中国电子漫画兴起的基石。

不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尽管中国电子漫画已经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手段,但也有不少隐忧值得还在数字化道路上摸索的他国同行们参考。

比如由资本和数据推动的漫画电子化,使得漫画作品的产出质量和数量并不成正比,内容上低龄化、少女化的倾向严重;

IP衍生开发模式的“唯数据论”,也让很多漫画工作室动起了刷数据的歪脑筋。一部名不见经传的快餐作品,动辄全网数十上百亿的阅读量,恐怕只有“傻多速”的投资人会相信。作者本位的日本漫画,或许还能将“初心”保持的久一点。

技术端,除了利用AI实现内容风控,关于漫画翻译,中国在线平台也并没有什么有说服力的解决方案,主要还是依赖于专业译员进行人工翻译,一位译员一天能更新30-50部漫画的新章节,供给量显然不够。

为了降低翻译难度,有的平台会在内容策划和生产时,就提前进行调整,改变衔接片段或故事节奏,这固然会让翻译工作变得更容易,但“戴着镣铐跳舞”的作品要么是实力牛逼上天才能做好;要么就一团匠气,崩的犹如山体滑坡。

人见人爱的在线漫画平台,究竟有多远?

不难发现,正版在线漫画平台想要做好,所受到的限制实在是方方面面的。

市场需求要有足够的能量撼动原本的利益体系,尤其是要给日本漫画成熟的产业集群“松松土”,难度不亚于愚公移山。

不过,线上整合要从被动变为主动,也并非不可能。毕竟时代已经开始改变,再不主动跳出一池“温水”,怕是要熟过头了。

而能让漫画更快进入全球网络世界的技术路径,图像识别、语义理解等达到很高的水平才能实现,目前看来还遥遥无期,谁都没有找到道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大家都还有机会不是嘛(^_-)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1-15
原创 日本盗版漫画网站的罪与罚
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纸质书的出版越来越不给力,很多日本网友也是表示“现在愿意买实体书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