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科技圈的绝大部分流量又又又一次回到了小米身旁。
然而“年年免费上热搜,每次都有新感觉”的小米,这次姿势确实有点太清奇了。原因在于这次的关键词很特别,叫做“雷军怼人”。
1月10日,雷军在小米发布会上,公开回应此前荣耀副总裁,在PPT上明晃晃打出八个大字“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根据网上的吃瓜群众统计数据,这次发布会上,雷军总共怼了67次荣耀外加1次荣耀副总裁(统计这数据的哥们你可真闲啊)。不得不说,这个数字硬是有点厉害,怀疑可以申请手机发布会怼其他品牌最多次数的吉尼斯纪录。想想当年上学的时候,班上的小男生总会莫名其妙提到他心仪的女生……呵呵,是吧?
言归正传,我们或许还是应该相信,事出反常必有原因。密集到两分钟一次怼友商,绝不可能是雷军一时兴起砸的“现挂”。
是什么原因让雷军如此表现?其实从主观考虑,原因无非两种,一个是营销造噱头的需要,也正是小米的拿手好戏;另一个则是在公司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必须树立一个敌人和关系高度紧张的竞争者来转嫁矛盾,为团队、渠道商,甚至资本市场释放压力。
然而疯狂怼友商真的能释放这种压力吗?这就好比是某人嗓子里有严重的异物感时,会选择疯狂咳嗽。看似动静不小,但却不解决喉咙里的真实问题。
在更深层次,小米的异物感来自何处?我们可以从问题到原因的逻辑线上捋一捋暴躁小米背后的思虑。
暴躁的小米背后,是问题越积越多
2018年,是小米冰与火之年,上市时的风头无两犹在眼前,雷总喜提99亿也堪称壮观;然而来到年末,国内市场占有份额的不断下降、旗舰机的哑火,尤其是股价的疯狂下泄,让吃瓜群众重新发现了属于小米的冬天。
总的来看,小米的2018发展轨迹,是在上市时的高潮过去之后,一个又一个被特殊时刻遮挡住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比如:
1、依旧上不去的高端机。11月时有手机媒体统计,同时问世的小米Mix3和荣耀Magic2,在主流电商平台上销量竟然是1:3,而且Magic2价格还要贵出不少。毋庸讳言,除了滑盖拿不出什么亮点的Mix3,很难被列为2018年的成功产品:号称N多项的黑科技几乎一个也拿不出手,电池等品控问题相继暴露。这让小米冲击高端市场的梦想又一年破灭。已经将2000元定位高端门槛的小米,似乎还在炖煮Mix1时代残余的好感。
2、国内核心份额一路下跌。根据IDC数据,2018年第三季度同比2017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机销量下降了10.9%,是国内主要手机厂商中降幅最大的。不久前小米要重回市场第一的壮志言犹在耳,但是残酷的现实却是,在不断高端化、追求品质的国内市场,小米正在一步步失宠。
3、低端机带来的产品失序压力。2018年,小米的出货量主要靠红米系列和印度市场的崛起。而二者之间又是紧密联系的,印度市场是一个以价格便宜为一切导向的地方。而红米支撑小米出货量门面的背后,是红米贴牌制造模式的低利润后遗症正在困扰着小米的产品格局,即将公司资源大量捆绑在必须卖、卖了又不赚钱的“极致性价比”产品上。所以红米独立,或许也可以看作2019小米对市场鸡肋问题的一次自我反省。
4、股价,股价。去年年中,记得曾有媒体称小米市值将冲击万亿人民币大关,如今想想让人唏嘘不已。一路下跌的小米,已经逼近10港元大关。距离上市还没有过去太久,这种感觉确实容易让人暴躁。
高端机冲不上去,低端机赚不到钱,黑科技变成了“大家一起来找茬”,神奇的营销术也不再光芒闪烁。种种问题似乎都在一起向小米走来。
而作为旁观者,或许需要找到一个核心的答案:到底是什么让小米在冰火世界中无缝切换?
技术稀薄主义的埋单者:小米模式逐渐打上的逻辑死结
以上这些问题,看似从方方面面走了过来,堵住了小米各种前进方向。当务之急,必须强行破釜沉舟,这或许才是小米“生死看淡”背后的关键。
但是这个现象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
一言以蔽之,是“小米模式”开始持续带来的技术稀薄效应,终于开始在大环境更新后反噬始作俑者。
什么是小米模式?
我们知道,手机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产业链,涉及供应链、渠道链、研发体系、产品体系、工程体系以及市场部门。任何一台看似无所谓的手机,背后都隐藏着数万人的工作,以及上千家供应商企业。
所以从本质规律上来讲,手机是一个拼长链条、比细致功夫,逐步以研发换体验的过程。然而这个逻辑太慢了,当初站在风口上的小米似乎认为,能省略的一切都可以省,包括用户对手机这东西的认识。
回头看看小米的初兴,也就是风口飞猪的那几年。小米为了打破市场规律,强行扭转消费者购买观念,干了这么几件事:过分执迷社交网络营销,用话术当技术,把跑分当体验,把低价当一切。
这一套颇为极端的思路,在智能机急需推广普及,手机网络体验初建的那几年大行其道。而小米似乎也逐渐习惯了这一逻辑打造成的模式,习惯四两拨千斤,习惯了技术不够话术来凑。
这种产业模式,因为涉及所谓“性价比”的招牌,在小米身上变成了雷打不动的真理。在红米独立的发布会上,雷军依旧坦言红米要继续死磕性价比。
然而怎么磕?从哪磕?小米不是哈利波特,在手机产业利润率非常透明的现实下,它能做的无非就是从各个角落降低成本而已。
2017年,小米的研发费用只有31亿人民币,2018年预计在35亿上下,这个数字与华为的900亿(即使投入在终端上按三分之一算,一样有近十倍差距)产生了巨大的反差,与雷军的99亿奖金想必同样构成了微妙的对比。作为手机厂商来说,今天芯片、5G、AI、石墨烯,各种新技术背后都写着两个字,“烧钱”。然而低研发投入,高营销宣传费用的小米,还是对技术之重视若无睹。
开个玩笑,小米已经看淡了太多东西,比如新技术、比如研发,也就剩下生死需要这次发布会再来看淡一下了。
这种小米模式下直接产生的技术稀薄主义,换来的就是,产品技术不投入,研发拿不出东西。从而导致体验不佳,米粉频繁陷入无法吹动产品的尴尬;供应链和渠道商被低价政策折磨得苦不堪言,在供应链集体技术升级的情况下,开始抛弃小米的合作机会。
最终难以服众的技术稀薄产品出现后,没有办法,只能依靠更激烈的话术营销来弥补。故事回到了最初,形成了一个把话术当技术的恶性循环。
这个循环的故事,小米讲了好几轮,引申出的另一个结果就是资本市场难以再相信小米情结,继而导致股价持续暴跌。让小米回到了必须翻盘的原点,于是开始焦虑,焦虑产生暴躁。
以上是小米问题的内部逻辑链,而这可能还无法组成“雷军黑化”的最主要原因。
让小米真正愿意在发布会上公开“暴躁”起来的,或许是这样一个现象:当村子里的所有人都咳嗽,那咳嗽可能都不算病,而是一种人人都有的生理现象;但假如周围没人咳嗽,只有你白天黑夜疯狂的咳,那问题可能就严重了。
激怒小米的最后一抹红色,可能在于猛然发现,用话术来稀薄技术的这一套路,今天竟然快变成了小米的“专利”。
小米的异物感,原因在于自己才是那个“异物”
领跌股市,国内市场疯狂下降的小米,当然会有自己的愤怒。而愤怒的原因也很自然可以归咎于友商比较能打。
然而环顾四周,发现所有竞争对手都变得能打了,那可能就需要自己反思一下:到底是某个对手变强了,还是自己变弱了?
如果我们回看2018年的手机市场大势,会发现这很难看作是很多媒体笔下的“手机寒冬”。在这个所谓的寒冬中,手机技术和用户体验出现了难以掩盖的成长。AI等新故事开始启航。
回到数据,这一年国内手机市场的真实图景,是整体手机出货量确实下降了4%左右,然而高端机出货量却大幅增长了22%。并且需要注意的是,标价一万二却拿不出真正好技术的苹果今年马失前蹄,让出了大把高端机市场。三星苹果的相继失利,给国产品牌真正高利润的高端机产品带来了极其优质的发展空间。
低端收缩,高端前进,整体市场上调,利润率增长加快,事实上也就是手机市场呼唤了很多年的去红海态势。
而这个大背景下,手机厂商最需要完成的任务也就发生了转移。如何拿出有信服力的差异化技术和体验,变成了手机TOP品牌攻占高端市场的主流。
于是我们看到,这一年AI大涨,Turbo横行,不搞点奇特的设计都不好意思说是旗舰。然而小米呢?无论是比华为、荣耀还是OV,小米的技术与产品体验,都无法在2018年释放出光芒——可怕的是,按照研发的投入比,已经开篇的2019年也有点危险。
当大局势变换,苹果悄然后撤,高端市场大幅成熟,国内核心市场开始拼技术,拼产品能力,小米却没有变,依旧走“黑科技”“性价比”“他们都是智商税”的老故事——然而股市和销量都表示这个故事太老套了。
这就像铁人三项当中,全体运动员已经换了比赛,小米还停留在上一场中,不停奔跑,奔跑。当小米觉得喉咙中卡住了异物,需要努力怼下友商,咳嗽两声把它弄出来,却或真或假地没有发现,在大时代面前,小米秉承的那些一时之选,正在变成科技轨道中的异物。
死盯“友商”并不会让病症缓解,就像去邻居家骂街也不能解决自己房间的采光问题一样。小米的病症,需要从以行为和投入承认技术厚重,从更真诚地对待供应链和合作者开始。
最后还是希望在手机市场健康发展、技术加速成熟的同时,每一家企业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轨迹。小米加油。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