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替代线下导购的路上,AI已经被解雇了|寻找人类的“铁饭碗”

2018年,行业落地是AI产业最主要的关键词。AI技术如同电与煤这样的基础能源一样,开始源源不断地对产业输送能量,通过效率的提升改变产业形态。

我们看到生产线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精密控制的机器人、人脸识别代替了签名和指纹、语音交互让电话客服变成了机器人……

但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真的有一样技术,在每一个领域都适用吗?就像在机械工业如此发达的今天,仍然有很多豪车标榜零件的手工制造和装配,这并不是为了逼格,而是因为只有人手才能带来更严格的质量控制,通过人工研磨带来近乎完美的契合。

毕竟,人类追求的永远都是结果,而并不在乎实现结果的过程中应用了多少最前沿的科技。这时对于科技效用边界的观测,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那么在AI与众多行业的排列组合中,是不是也拥有一些领域,在AI的加入后并不能带来那么完美的结果,甚至还会“帮倒忙”?尤其是在人人自危、担心被AI抢走工作的今天,这些行业是否会成为“人类铁饭碗”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零售绝对是一个和AI融合的重要领域,无人零售不光带来了大街小巷的升级版自动售货机,还带来了可以让大爷大妈可以在夏天进去纳凉的街头无人便利店。

但除了这些规模较小的场景以外,体量稍微大一点的超市、专卖店好像就不太适应这样粗放的“自助购物”。于是,便有一些商家在门店中引入了一种名为“导购机器人”的新物种,试图代替人工导购,招揽客人、帮助他们找到想要的产品,省下一笔工资。对于消费者来说,我们想象中的机器人导购肯定不会像屈X氏的导购大姐一样,为了推销洗面奶拉着你饶舌半小时,也不会像一些导购一样,通过客户的穿戴来决定自己的态度。

可从目前的结果看来,消费者和商家都想得太美了……

被超市炒鱿鱼的Pepper:为什么线下导购不能去人力化

今年年初时,苏格兰一家连锁超市批量引进了一批软银Pepper机器人作为导购员。在一系列服务机器人中,Pepper算是资历老、应用广、技术也相对成熟的品牌了。我们在一些酒店大堂和银行等等地方,也能看到Pepper承担了一些简单的问询工作。除了语音交互以外,Pepper还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来分析出人类的情绪,这么看起来还是很符合导购岗位所以需要的察言观色技能。

可惜这家超市应用Pepper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一开始顾客们还很愿意和Pepper互动,但很快就有顾客表示,Pepper“听不懂人话”,同一句问询常常需要重复好几遍;同时Pepper能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比如当顾客问“啤酒在哪”时,Pepper只会回答“在酒水区”,加上行动能力有限,Pepper也不能很好地为消费者引领方向。

最后没什么实际作用还挺占地方的Pepper终于被解雇,回到实验室进行技术更新。

作为熟练工种的Pepper结果都是如此,相信其他导购机器人的就职经历也不会太顺利。

从Pepper的案例入手,我们可以先从技术角度谈谈,当今线下导购这件事为什么不能去人力化。

首先从交互角度来说,导购最自然的交互方式肯定还是语音,问“XX品牌的XX产品在那个位置”只需要一秒钟,可如果用触屏查找却很费事。但在购物场景中,语音交互存在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 环境音嘈杂,收音难。在超市工作的Pepper之所以常常听不懂人话,原因可能不是NLP技术不过关,而是没有进行有效的收音。

2、 对话形式非标准化,模型训练难。有人要问了,之前杭州推出的语音交互买地铁票还是在地铁站收音呢,岂不是比超市困难的多?但和地铁站固定的“我要从哪到哪”句式不同,购物是一个自由度非常之高的场景,对话性形式也很难标准化。人们可能会问导购各种各样奇怪的问题,还会一边和导购交流一边和同行人说话、一边打电话等等。如果要在训练对话模型时考虑进去所有的情况,将会极大地加大开发难度。

3、 综合语言、语气和表情的多模态理解,谜之困难。还有一点就是,考虑AI导购时我们想到的不应该只有超市这种简单粗暴的场景。很多时候在购买产品时,导购不仅仅需要把产品介绍清楚,还需要通过对消费者的综合观察给出相应话术促进销售。而机器人最难理解的就是“言外之意”,比如男女同行时,女士说不想要,不代表你应该立刻下线,而代表你应该去攻坚同行的男士……这一点很多人类都不懂,更不用提AI了。在超市打工的案例中,Pepper在做超市试吃工作时,招揽来的试吃者只有人类员工的1/3,看来结合语言和表情做多模态理解,AI也没能精准地招揽到潜藏在人群中的吃货。

除了通过语言促进销售,人类导购还会常常会做一些轻体力的服务工作,大范围来讲需要摆货、整理商品,细节上比如化妆品导购要帮助用户化妆、服装导购需要帮助用户穿衣服等等。这些工作如果交给AI来做,显然无法有和人类一样的效率。

总之在促销和服务上,AI导购都不能替代人类独立完成工作。

优衣库与爱马仕之间的距离:为什么线下导购不能去人性化

抛开AI技术本身的限制而言,从消费者在购物时的感性体验而言,人类导购的存在也有着不可替代性的意义,因为线下导购这个行业不能“去人性化”。

首先,购物时导购提供的不仅仅是物理层面的服务,还有情感服务。很多高端品牌的导购会通过门店销售时培养自己的熟客群,平时通过聊天、留货、告知上新等等方式维系客勤关系,从而促进长线销售。这种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情感,是任何技术都无法替代的。

除了维护客勤关系以外,导购的形象本身也是品牌精神、特质的一种体现。同样是T恤,优衣库卖99元,奢侈品店买4999元,但优衣库的导购多半是给你找个好的兼职人员和实习生,奢侈品门店里则有大学本科毕业、仪容规整的俊男美女为你提供一对一服务。可要是爱马仕和和真维斯在店里都换上同样外表呆萌的Pepper,不光消费者体会不到这其中该有的价值差,整个画风也显得有些过于诡异。

同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AI机器人导购这一物种都会是非常新奇的存在,它的“非人性”会格外引人瞩目,让消费者难以忽视他们的存在,甚至冲淡经营炒作本身营造出的氛围。人类导购时代,运动品牌可以用冲浪板和绿茵地营造出运动风,少女品牌可以用粉嫩的装饰营造出少女风,等到全摆上AI导购机器人,个个都变科幻风。

相比替代,我们更想看到合作共赢……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导购行业彻底与AI无缘。相比一味的替代,我们关注的应该是融合和优化。

这也是中国科技产业经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动不动就要“颠覆”、“撕裂”、“重新定义”,终于等到今天,科技碰到了人类这个颠覆不动的、设计无比精密的物种,我们才开始了解到合作的美妙。

(卖化妆品的小度机器人)

导购行业与AI技术的合作方式有很多,例如可以利用AI机器人“非人性化”这一特点来吸引客流,此前永辉智能体验超市就曾经引进过一批导购机器人,吸引用户进店体验,但真正消费时还是按照新零售模式,由人类工作人员将商品打包。兰蔻也曾经和百度的小度机器人进行过合作,和人类导购一起站在柜台旁,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合影,也就满足了商家在营销方面的需求。

同时在导购过程中,AI强大的识别能力和决策能力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通过图像识别检查消费者的皮肤状态、通过算法判断消费者的身材和风格与店内哪些商品更匹配……或许AI不能把这些结果很好的表达给消费者,但是结合上人类的经验和能力,就好比让导购获得了读心术和火眼金睛,在掏空我们钱包的道路上更近一步。

总之,线下导购在被AI的围攻下依然坚挺,成为“铁饭碗”工种之一肯定没跑了。目前正担任着导购工作的人类们,希望你们可以和未来的AI新同事好好合作,带给世界全新的购物体验。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10-02
在替代线下导购的路上,AI已经被解雇了|寻找人类的“铁饭碗”
2018年,行业落地是AI产业最主要的关键词。AI技术如同电与煤这样的基础能源一样,开始源源不断地对产业输送能量,通过效率的提升改变产业形态。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