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预见的数字化未来:在雄安再造爱沙尼亚

科幻作品描写的世界往往是这样的:飞行器在高耸入云的楼宇中穿梭,人们穿着奇装异服,随处扫一扫瞳孔就能辨识身份和进行支付。

物质世界的技术密集化和社会组织的高度数字化,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科技进步。虽然物质的进展还没那么快,但高度数字化的社会组织却在一步步成真了。

如果说这世界上有一个国家,所有居民都有电子ID卡片,刷一刷就能看到所有信息,甚至连家里的宠物打没打疫苗都知道;凭借电子ID卡片,居民们可以在网上进行政务投票、公司注册申请、税务缴纳等等所有事务,恐怕大家要么是不相信这种国家的存在,要么就立刻想起它的名字——爱沙尼亚。

如何成为波罗的海之虎?上网!上芯!上链!

爱沙尼亚共和国,波罗的海之虎。

这个曾被普鲁士、丹麦、瑞典、波兰、德国、沙俄、苏俄等等国家轮番统治过的欧洲小国,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频繁又长久的被统治经历,让爱沙尼亚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地少人少所以被欺负的困境,决定以最快的速度拥抱科技,通过科技进步来提升国力。

从90年代到现在,爱沙尼亚总共做了三件大事:上网、上芯、上链。

上网,是爱沙尼亚从建国以来就在大力推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1997年左右,爱沙尼亚连电话的普及程度都不是很高,就已经实现了绝大部分国土的网络覆盖。到2002年,爱沙尼亚政府已经实现了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区域的免费WiFi覆盖。有了高速运行的光纤网络,爱沙尼亚的内阁已经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人们也可以在网上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比如缴纳税费水电费,甚至对自己交通罚单提出申诉。

上芯,是爱沙尼亚推动数字化国家的第二步。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还要想办法进一步确认居民身份,好让这种远程业务办理的模式深入更多领域。于是在2002年,爱沙尼亚向居民们发放了带有芯片的ID证明,芯片中包含了个人信息、数字签名和身份验证,结合每个居民独有的身份识别号码,爱沙尼亚居民们就拥有了数字身份。

拥有数字身份后,居民们就可以通过ID卡证明身份,进行网上选举、土地购买、注册等等。

上链,则是自2015年区块链技术火起来开始后,爱沙尼亚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居民的就医信息、国家的国防信息进行加密。为了吸引更多人口,爱沙尼亚甚至基于区块链技术推出了一种名为“电子居留”的概念,身处任何地区、国家的人都可以申请爱沙尼亚的“电子国籍”,并在线上享受爱沙尼亚银行、政府提供的服务。爱沙尼亚甚至还试图推出国家区块链货币,后来在欧盟的强烈要求下停止了这一项目。

数字化国家有多美好?首先是不需要公务员了

虽然越往后看,爱沙尼亚的数字化政策越有些不靠谱。可尽管如此,爱沙尼亚在联合国和一些高校的电子政务调研排名中都非常靠前。长期投入直到整个国家的数字化,也的确给爱沙尼亚带来很多收益。

最显著的一点,是解放了大量劳动力。

和中国这样需要努力创造岗位的人口大国不同,总人口不过131.3万的爱沙尼亚需要的是让稀缺的劳动力尽可能投入到更高净值的岗位中去。像基层公务员这种岗位,最好是能免则免。于是在高度的政务数字化水平下,财政供养人员数量不高,虽然我们不能拿到爱沙尼亚整体财政供养人员数量的数据,但在2015年一份联合国数据来看,人口131.3万的爱沙尼亚,包括分管行政、交通和刑事等领域,总共只有240余名警察。

进而带来的,就是政府开支的减少。

不光不需要雇佣大量公职人员,在线政务的完善也让爱沙尼亚减少了很多政府基础设施上的开支。根据爱沙尼亚本国媒体报道,数字化的实现让爱沙尼亚每年能够节省出2%的GDP。对于经济增速本身就不高的欧洲来说,能够靠省钱省出2%的GDP,数字化可以说是功劳无限了。

除此之外,政务数字化、电子留居、芯片ID验证这些举措极大地提升了爱沙尼亚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政务透明度,吸引了不少创业者,长远看来对爱沙尼亚的税收有着极大的利好。

同样转让一块土地,在传统模式下需要将近一个月才能处理完种种文件,但有互联网和区块链加持,只要三周就能完成。而不限地域的电子身份加上超低的企业税率,吸引了很多欧洲企业在爱沙尼亚进行注册,甚至一些人会通过在爱沙尼亚注册来辅助企业进入欧盟市场。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从去年3月份英国脱欧开始,英国电子留居申请激增了75%,为的就是让自己的企业可以继续在欧盟市场平稳运行。

复制爱沙尼亚?这得看天赋

但我们更关心的是,爱沙尼亚的数字化发展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是否拥有参考价值?我们能否复制爱沙尼亚的成功,实现效率的提升、财政开支减少并且吸引人口和企业?

恐怕其他国家想要复制爱沙尼亚的成功,光靠技术是没用的。从上面的介绍我们也能看出,爱沙尼亚的数字化技术中并没有什么黑科技,更何况世界的科技创新能力通常还是集中在中美等大国手中。

除了技术本身之外,爱沙尼亚能实现数字化发展,主要还是依靠以下几个“硬性”条件:

1. 人少地少

如果说人少地少会阻碍一个国家的发展,那么爱沙尼亚就做到了化劣势为优势。更少的人口和疆土,让爱沙尼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建立互联网基础设施并且更顺利地推广政策。就拿芯片ID来说,这项技术本身没什么难度,难的是真正发到每一个居民手里。之前芬兰也推出过同样的芯片ID卡,以10欧元的价格出售,但购买的人寥寥无几。对于人口多的国家来说,强制推行使用芯片ID卡更是费钱又费力。

2. 数字化基础设施完善

整个国家的数字化,依靠的不是高精尖技术,而是布满全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就拿居住地区覆盖免费WiFi这一条,目前恐怕连北京都不能做到。同时爱沙尼亚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计划数字化发展,各个机构之间数据连通程度非常高,所以才能实现跨部门跨组织的协作。目前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现状是各个部门组织的数字化甚至智能化的程度都很高,但是不同组织之间数据都呈现出隔绝状态,因此效率的提升也很有限。

3. 科技创业公司的基础和氛围

别看爱沙尼亚只是一个小国,却有着很好的科技创业氛围。《纽约客》在报道中形容,进入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会感觉“这座城市已经被创业企业接管”,除了有Skype这样的老牌企业外,塔林大量共享办公空间中有着无数创业企业,其中有不少已经募集到了几百万美元,为爱沙尼亚贡献着税收和新技术——电子留居的想法就是一家名为Jobbatical的公司提出的。

这样看来,中国距离爱沙尼亚可能还有几千个芬兰那么远。

就拿人口和土地面积来说,中国的天然条件就会极大地拖后数字化进程——现在还有很多人使用着没有电子芯片的一代身份证和旧版护照。而一些事务的高度数据化,比如交通,反而极大地增加了打通数据的难度。数据量越大、越复杂,就需要花费更多成本进行数据的迁移和接口打通。

在雄安再造爱沙尼亚

但换个角度想想,中国地大物博,并不一定需要以国家数字化为目标。数字化特区、数字化试点的概念会更加靠谱。

像雄安特区这种几乎从0开始的行政规划区域就非常适合。雄安特区的基础设施较差,也就有了从头来过的基础,能够实现“每一根地桩都有数据记录”的愿景。这样一来数字化基础和数据打通这些问题都能够被解决。

同时雄安特区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分担首都职能,也就是说未来很可能大量人口随着企业一起迁移到雄安。这样有组织、有规划的人口迁移,刚好可以统一规划类似芯片ID卡的身份识别工具。

像爱沙尼亚利用政务数字化来吸引创业企业一样,从0开始的雄安想要快速实现为首都疏散人口的任务,提供更高效的政务处理能力是必然的。结合雄安特区对于大数据、云计算、无人驾驶等等技术的规划,数字化特区可以说是雄安的基础状态了。尤其是当集举国之力建设时,对于基础建设成本的弹性化考虑也会让数字化进行得更顺利一些。

在雄安再造爱沙尼亚并不是梦想,而是绕不过的必然步骤。雄安想成为雄安,第一步是要成为爱沙尼亚Plus。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7-26
可预见的数字化未来:在雄安再造爱沙尼亚
原标题:可预见的数字化未来:在雄安再造爱沙尼亚科幻作品描写的世界往往是这样的:飞行器在高耸入云的楼宇中穿梭,人们穿着奇装异服,随处扫一扫瞳孔就能辨识身份和进行支付。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