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揭穿简史

自打有了人,就有了谎言。

人说谎的情形有很多种,有些是无意识,比如“吃了没?”“吃了。”情人间的谎言则能瞬间让山盟海誓的小美好瞬间碎一地,商业谎言会让白花花的银子流水般一去不复返,政治家的谎言则在唇齿碰撞之间覆灭一个国家……

英国人很无聊地统计过,人一辈子至少要撒谎8万句。

当然,有人说谎,就有人忙着揭穿。如果每个说谎的人都会长出匹诺曹的长鼻子,那这个世界上可能也就不存在谎言了。但这毕竟是童话,纵观整个人类历史,人们与谎言的斗争如影随形,这主要还是因为谎言在更多的情况下对他人、对社会造成的伤害太大,因此不得不想方设法将其揭穿。

那么,这幅与谎言斗争的画卷,究竟有哪些浓墨重彩的痕迹值得我们一观?

今天就姑且炒冷饭和炖热汤一起来,聊一聊人类在测谎道路上的那些曲折往事。

没说谎?你说了不算,得听神的

对神学的崇拜弥漫在对自然充满无知和恐惧的人们心中。那么,究竟是谁在说谎,自然是要由神灵来判断。

神灵是怎么判断的呢?他不可能跳出来指着某一个人说“这就是说谎者”,那也太没面子了。神灵总是要以某种物体或现象为载体的。

比如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日耳曼人都会采取一种叫做“水审”的方法来检验一个人是否说谎,具体来讲就是把人扔河里头,谁漂起来谁无罪,谁沉下去——那就是神灵不让他上来,他就是说谎者。

而在中世纪的欧洲,采取决斗来证明对错是更为广泛的一种形式。因为人们认为,这种决斗是由上帝操控的,上帝怎么可能会让正义的一方输掉?所以,谁打赢了,谁说的是真话;谁输了,就要受到制裁。甚至如果当事人对法官的判决不服,还可以跟法官挑战。如果把法官打趴下了,那就算是翻案了……

这就是典型的大力出奇迹。

当然,还有更为荒唐的:柬埔寨会把两个人扔进屋子里断绝水食物,谁先生病谁说谎;把手伸进沸水如果手被烫坏了那就代表说谎了等等。

毫无疑问,这些神示证据的方式是局限于科学手段缺乏下测谎的一种原始而病态的形式。今天的人可能会困惑:这么荒唐的方式为什么会被接受?其实也很好理解。在神学笼罩的古代,面对无法解释的问题,人们往往会下意识去找到一个共识。而在万事万物之中,只有神才是唯一。因此,不管方式如何荒唐,从执法者到伏法者,他们都对这种方式保持着高度的心理认同。裁判者并非认为自己是在作恶,而伏法者也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受虐。

是愚昧?或许是,也或许不是。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由此而产生的冤案肯定不在少数,而这背后则是一幕幕充满着鲜血的残忍历史。

迷雾拨开:逐渐靠谱的测谎门道

在神示证据盛行之下,也有一些人开始探索更为靠谱的测谎方式。虽然方法较为原始,但也充分体现了在有限的智慧和条件下古人的“机灵”。

17世纪的时候,印度人发明了一种“嚼米法”来测谎,其就利用了简单的生理知识。清白之人因为没有情绪压力,所以唾液分泌正常,其能吐出的米也就很多。而说谎者因为担心恐惧,因而情绪会紧张,这会导致口腔唾液分泌不足。舌头干了,吐出的米自然就少了。这种方法在根本上其实还是利用了人的心理变化产生的生理异常。

而更多方法的运用则是对人心理的判断。比较著名的有英国的摸驴尾巴、印度的摸猴尾巴和中国的摸钟,有罪的人摸的时候,驴、猴和钟都会叫起来或者响,无罪的人则不会出现这些情况。当然,这些都会在测试之前提前告知测试者。那么,通过这种方式就会影响有罪的人,而促使他不敢接触。不敢摸,恰恰就中了圈套,因为这些东西都被涂了颜色。双手一伸,就知道谁是说谎者了。

中国在很早之前其实已经对说谎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了相对科学的总结。《周礼》就明确规定了在面对诉讼的时候如何去判断真实情况:“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即通过对语言表达、面部表情、呼吸频率、耳根变化和目光表现等五个方面的观察,来揣摩陈述者的心里情况,从而判断其言辞真实与否。

将生理变化与心理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总结和运用,不仅对早期争讼案件的公正处理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对现代测谎技术的理论基础也贡献颇多。

从神示证据到探索人在说谎时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昭示着,人类逐渐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自己,并开始自己掌控和处理事务。测谎不再是神灵的专利,更是人类所能驾驭的。

但可以明显看出的是,人们尽管利用到了生理和心理的知识来进行谎话测试,但其存在两个很大的问题:判断主体的不定性和判断依据的疏漏性。

何为不定性?也就是说,判断一件事情的法官是会经常变化的。比如对于“五听”来讲,虽然其提供了一个理论指导的方向,但每个法官在具体执行的时候会因为智力、学识等原因而存在把握精准度方面的差异。比如说话吞吞吐吐到什么程度才是有罪的?或者脸红一定是因为说谎吗?也可能是天气热。

那么,什么是判断依据的疏漏性呢?犯人如果具备稍微超出常人的心理素质,面不红心不跳,说话流畅自然,那么这招就不管用了。人可以看得出表现非常明显的变化,但是细微到秋毫之类,就超出其能力了。

那么,人不行,什么行?

技术生长:测谎精确度提高的强力驱动

测谎仪的出现,标志着测谎开始成为可以用技术解决的问题登上历史舞台了。

而即便是现代的测谎技术,其实仍然遵循着从捕捉生理特征到进行心理判断的一个基本逻辑。从19世纪末至今,人类发明的测谎仪器大致以以下几种生理依据为代表。

1. 脉搏依据。这种方式最早被意大利犯罪学家朗勃罗梭应用。其在一个特制的容器内装满水,然后受测试者的把缠了一条被封住顶部的管子的胳膊浸入水中,同时握紧拳头。那么,心脏的跳动幅度就会以玻璃管水位升降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判断受测试者在接受问话时的心理情绪。朗勃罗梭利用此法破解了许多案件,这也让脉搏测谎成为测谎技术革新的一个转折点。

支持脉搏测试的还有美国人马斯顿,他研制出了脉搏压力计,同时还开发出了心脏收缩的血压测试装置。虽然破解了几桩案件,但是此人更倾向于将测谎技术的商用,比如婚姻咨询,比如测试妻子和丈夫与不同的陌生人接吻的心理反应……好像有点超纲。

2. 呼吸、脉搏、血压等联动依据。美国加州大学医学博士拉尔森研制的测谎仪器则对呼吸和心跳进行扫描,从而记录其持续性的变化,并且还能根据显见的异常来记录强力刺激的事件。这是第一台专用的测谎仪器,并成功破获了一起商场盗窃案件。

而随着皮肤电测试的引入而导致专业测谎仪的诞生,测谎仪器的判断途径变得丰富起来。1945年,约翰·里德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前提下,创造了“里德多谱扫描仪”,其测试的指标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皮肤电阻变化和肌肉活动,大大提高了测谎结果的准确率。

而在201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了一个名为“BioPhone”的项目,其能够通过提取心跳和呼吸数据,来形成脉搏和呼吸波形。如果将这项技术用在测谎上,将很有可能带来一场革命:测谎仪将不再被需要,测谎也将变成一个随时随地都能发生的事情。

3. 脑电波依据。利用大脑电波信号的变化是当下比较热门的测谎技术之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者们通过利用功能磁性共振成像技术对志愿者们进行测试,发现人们在说谎的时候会产生异样的脑电波。这种脑电波被称为P300,简单来说,被测试者接触到的刺激性信息越大,P300的的波幅则越大。利用这种波动相关,就可以大致确定其是否在说谎。当然,这项技术的发展尚不成熟,目前受到的非议比较多,但仍不失为一个可以期待前景。

可以说,在生物科技和电子技术的加持下,测谎技术的精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其也越来越被大多数人和国家所认可。那么,老规矩,进入了AI时代之后,其又能为测谎提供哪些技术加成?

AI时代的测谎技术:张嘴之前看穿你

可能对其他的一些技术来说,在某种程度上,AI是工具的工具,目的在于让工具变得更加好用、更加精准。比如拍照。至于精准度有多大的提高,则完全在于AI的算法有多丰富和算力有多强大。

那么,对测谎而言,AI的作用是否也是如此?

马里兰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套ADRE(欺骗分析和推理引擎)人工智能系统。为了开发这套系统,研究人员利用了大量的法庭对话视频,以此来对其进行视觉训练。在这方面,其重点使用经过低级视频特征训练的分类器来预测人类的微表情。这些主要识别的表情包括皱眉、扬眉、唇角翘起、嘴唇突出和歪头等五个内容。经过15组的视频训练,其在最后的视频测谎中对微表情的认知正确率达到了92%。

而在最近,美国、加拿大和欧盟也正在加紧测试一项测谎研究,其主要被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会是在企图欺骗官员。这项技术结合了智能图像识别技术,来发现潜在的移动迹象,比如眼球转动、声调变化、奇怪身体姿势或面部表情动作等。而且根据CNBC的一份报告,其能够将潜在的欺骗发现准确率提高80 %。相比之下,人类简直是弱爆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技术早在六年前就已经布控,AI在这两年的迅速兴起,也让它的进展更为迅速。

而在这些识别技术中,眼球追踪有可能成为AI大显身手的一面。目前无论是在人车交互还是进行手机控制,眼球追踪都已经成为了热门话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测谎方面,美国犹他大学的科学家已经研发除了一款测谎仪,通过对人提问,来观察其瞳孔扩张细节、反应时间、阅读时间等一系列数据,从而判断是否说谎。那么,在AI的加持下,这项眼球分析工作很有可能变得更加细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与传统的技术测谎相比,AI测谎具备了一项全新的功能:预测谎言。也就是说,你可能还没说话,AI就已经知道你要说谎了;而传统技术则需要在几项动作同时进行的时候进行比对分析,才能得出结果。虽然这其中时间差并不算很长,但对技术而言,这就像百米赛跑,冠军的归属其实就在于分毫之间。

被慎用的测谎技术:AI可能也不例外

但是,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体。时至今日,我们仍未真正弄清楚人的大脑、脾脏、神经、四肢,甚至无法攻克一个小小的感冒。生理认知如此,心理研究则更加棘手:意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一直试图去寻找一个能够解释一切的答案,却忽略了可能根本就不存在这个答案。

比如对谎言的判断。无论是传统技术还是AI,它都不可避免地是要借助于生理的表现来进行推测。而最正确的方式不该是撬开说谎者的脑袋或者直接去往其他有可能存放着正确答案的地方吗?通过推测的出来的东西,尤其是存在很大变数的意识行为,它可能无线趋近精确,但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

哪怕是利用AI进行表情或动作识别,也必须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比如一个人的生理性的不可逆动作,如嘴歪眼斜,会不会被AI收入被分析的表情里?又或口吃?又或如传统的测谎技术会碰到的普遍问题一样:说真话的人因为紧张出现的和说谎者类似的生理特征表现,其能不能准确地发现其中的细微分别?

对于定罪而言,哪怕只有0.001%的错误可能,都不能成为依据。因此测谎结果能不能被作为法庭证据,一直备受争议。也正是如此,美国在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对测谎结果是不予理会的。虽然到现在正确率大大提高,但仍然有部分州立法拒绝使用测谎证据。

问题是,目前的技术逻辑可能是解决说谎问题的最好办法了——在我们还无法准确找到那个指明谎言的身体的神秘区域之前,我们希望用技术来尽可能揭穿谎言。

那么,AI能不能帮助我们找到这个神秘的区域呢?也许吧,谁知道呢?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哪怕历时甚久,我们也愿意一直等待。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5-24
谎言揭穿简史
原标题:谎言揭穿简史自打有了人,就有了谎言。人说谎的情形有很多种,有些是无意识,比如“吃了没?”“吃了。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