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说这两天中国科技圈有什么情绪的话,那大概就是:焦虑。
中兴被美国制裁的消息一出,瞬间媒体们又回忆起了被基础科研支配的恐惧。当我们看到一个个风口,一股股热钱奔腾而过,或许会觉得中国的科技实力已经足以傲视全球,可是一旦风吹草动,我们就会发现在基础的科技创造力和研发突破上,我们还与顶尖水准相差甚远。
究竟如何改写重风口、轻技术的市场悖论呢?《旧约》记载,以色列人祖先亚伯拉罕由于虔敬上帝,上帝与之立约:其后裔将拥有流着奶与蜜的“应许之地”。
或许乱象与资本横生的中国互联网市场中,缺少的就是一块回到细节、尊重创新、遥望未来的,留给技术的应许之地。
我们来讨论这件事,是因为几天前的京东人工智能创新峰会上,京东AI带头人周伯文首次向外界展示了京东在AI领域的全景图,并发布了全新的AI开放平台NeuHub。
相比较于中国AI圈花样繁多的发布会和平台发布,京东这次传达的信息背后,我们可以观察到一种独特的技术价值观:更务实,更学术,更加正视技术理想的存在。
或者用通俗点的表示,我们看到了应该属于AI的,被还给了AI。或许如果我们想要治疗关键时刻萌发的技术焦虑症,那么,打造一片技术理想主义的应许之地,是一切可能的开始。
当我们重新听到API经济:NeuHub把AI交还给AI
在京东发布AI战略的过程中,我们听到了很久没有在AI圈听到的一个词:API经济。
在中国AI界,今天大家似乎更愿意讨论免费、生态、独角兽这样的字眼。而API这样的平台细节和开发基础设施,似乎在各种宏大叙事中被遗忘了,更别说讨论API可能带来的平台与企业间的经济关系。
但周伯文认为,开发者与传统行业想要接入AI,API是最基本的端口。而API本身就是一个产品,只要技术足够好用,开发者对平台API的使用率逐步上升,当然可以成长为经济体。而同时平台必须为API的易用性、升级能力负责,保证开发者得到价值。
在媒体听惯了宏大叙事与美好商业畅想的今天,偶尔回到这么简单直接的套路里还有点不适应。但静下来想想,AI何曾是一件绕来绕去的事?它不过是一种改变了计算与感知方式的技术工具革新,通过IT与云计算渠道赋能给行业,在一个个细小的场景中发生价值。而保证API经济在AI时代继续发生效力,其实也不需多么复杂的逻辑支撑,只是需要平台在技术上的绝对信心。
这个细节让我们发现,NeuHub或许在尝试另一条简单但在今天少有人踏足的路:把应该属于AI的,还给AI。
NeuHub作为普惠性的AI开发平台,由模型定制化平台和在线服务模块构成,其中在线服务模块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交互、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平台可以支撑从学生到科研人员再到开发者的与传统行业不同的AI开发与解决方案需求,并深耕电商、供应链、物流、金融、广告等多个领域应用,探索试验医疗、扶贫、政务、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的AI应用。
结合京东的智能商业体进化需求和京东AI实验室的研发重点,NeuHub更加专注于AI的快速应用和场景渗透,从而赋能零售基础设施。
相比于国内AI平台更多强调生态与免费,京东AI似乎希望强调技术本身有价值、够前沿、不断升级,那么开发者与垂直行业会自行做出选择。其实对于AI来说,算法与解决方案的优劣基本是一目了然的,又何必大费周章呢?
务实与应用,重视技术而不是话术。有意思的是,这次AI全景的展示中,我们除了看见技术体系之外,还意外地发现京东开始触达了某些企业如IBM等信奉的文化基因。
或许很远,但应该抵达:谁来遥望广义智能?
我们焦虑于技术开发和基础科研能力不足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自审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真的给了技术足够的尊重吗?我们是否竭泽而渔,用技术的未来冲抵了眼前的实利?假如是的话,在我们呼唤必须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积累才能换来的技术能力时,岂不是有点可笑?
技术的应许之地,是应该带有一丝理想主义的。当然眼前的应用与商业是不可置疑的核心,但遥望群山后的未来,也是一件必须做的事。
好在京东确实始终有这样的习惯:自建物流、押注无人化,都让我们看到过超乎零售行业的远见。在这次的京东AI亮相中,我们又听到了一个中国AI产业中并不怎么说到的词:广义人工智能。
事实上,这个概念最近经常出现在周伯文的演讲中。今天的AI世界,差不多是我们在干着从0到1的事,但满脑子都在担心从N到无穷的人工智能会不会造反。那么在应用和科幻之间,那个从1到N的阶段哪里去了?
在京东AI平台与研究部的眼里,从狭义人工智能ANI,到通用人工智能AGI之间,是存在广义人工智能ABI的。其中涉及AI的终身学习、弹性学习、黑箱可解释性等七大问题的核心突破。
当然,熟悉AI的朋友对这些问题绝对不陌生,但我们通常看到他们是在顶尖学府和实验室里,而不是在一家以零售立足的企业。
在我们思考如何普及狭义人工智能的时候,京东AI已经开始将轴心围绕于突破七大AI元问题,换取 、差异化赋能行业也提上了计划。
这在今天看起来还是一件很遥远的事。但假如无人尝试,谁又能保证我们若干年后担忧的不是芯片,而是AI?
产学研一体:AI的侧面真相
今天的中国AI产业里,还有一个真相是大家都知道,但都不愿意承认的。那就是,其实今天的AI看似问题很多,但核心问题就一个:缺人。
事实上,今天我们并不缺算力,也不缺数据,真正缺少的是有研发能力、执行能力和配套服务能力的AI人才。京东在去年开始发力AI的时候,一度被媒体称为“一切以抢人为目标”。事实上,这并非没有道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英国政府去年发布的《英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认为,解决人才匮乏问题的核心出路,在于产学研的高度一体化和有效组织能力。
我们总是听到产学研一体,但在AI时代,这并非是一个口号。以机器学习为基本模块的AI,更多时候可以作为渗透式、搭载式技术工具,直接由实验室沉浸到产业和企业当中解决问题。
因此在AI的话语世界中,学校里的研究可以极速抵达企业,企业中的供求关系也必须第一时间回到学校。更真实的问题,是传统意义上人工智能专业领域出的学生与企业有断层,毕业后需要长时间才能融入产业,于是学校和企业的高度组织关系,就成为解锁众多困境的钥匙。
在这次京东发布AI全景战略的同时,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计算机系主任周志华教授也现身站台。采访中周教授透露,未来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将与京东展开系列重磅合作,加速AI产学研一体在中国的尝试探索。
除了与南京大学的合作之外,京东的全球产学研合作还有更多,比如京东已经与斯坦福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同时与MIT实验室的合作也在进行中。
从抢人才到产学一体实验室,再到与学院的全面结合。京东AI挖掘出了一个AI的侧面真相:产学一体可以作为,甚至必须作为AI产业原动力之一。可能相较于很多快速扩张方式,这个办法并不快,但却是夯实创新基础、培养长效科技研发能力的必经之路。
尊重技术本身的价值、尊重技术的理想主义、尊重技术人才,假如AI有应许之地,那么这几件事显然是先决条件。而京东的AI,确实把这几件事都纳入了最初的考量因素当中。
如果我们把京东近期发布的AI开放平台,与京东AI实验室、京东大学、产学研合作体系看做一个整体。那么可以看到,京东其实是在以一种足够包容的心态,搭建一个必定需要长期投入、赋予技术人员和科学家足够自由、彻底信任技术未来的AI图景。
在讨论这样一个AI产业实体的价值之前,我们应该承认,中国的AI世界应该拥有这样一个地方,否则很多未来会无从谈起:一个留给技术理想主义栖息的应许之地。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