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AI开发生态争夺战|手机AI旅行地图<三>

让我们回想一下那遥远的过去,是什么原因决定了我们抛弃小板砖一样的功能机,选择智能手机的?

是因为颜值?交互新鲜感?我相信绝大部分用户,是因为APP模式带来了太多实用价值,身边的人都用上了,自己甚至没法不跟进。所以乔帮主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颠覆了手机的形态,更重要的是给未来手机的生态打开了入口。直到今天其能量与想象力也远没有耗竭。

等到手机AI时代拉开序幕,这个逻辑似乎依旧通用。毕竟AI算法的特征就是千奇百怪,做什么的都有。

有人用AI做医疗,有人用AI当客服,甚至还有人用AI预测死亡时间,如何把这些令人咋舌的点子,全都移植到手机上,显然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大生意。

但对于全新的人工智能世界来说,把开发者和开发生态引入自己的平台,从而形成手机AI命题下的产业壁垒,在技术和商业上都并非易事。而这场关于开发生态的争夺战,其实早已在巨头间打得风生水起。

对AI来说,千百万聪明的头脑才值钱

看一下今年集中发布的众多真真假假的“AI手机”,会发现不少有意思的现象。比如去年华为Mate10上率先发布了场景识别、数据标签的拍照模式,结果今年各品牌的旗舰机全都加入了类似功能。

当然不是说这种功能不好,确实场景识别+拍摄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带来体验升级。但问题是这也太雷同了吧?有那么多能力的AI,怎么会到了最后都变成一模一样的“学生头”了?

事实上,目前手机上完成度较高的AI解决方案,就有图像识别、环境理解、图像增强、NLP、语音处理等几大类数十种能力。至少可以改善直播和短视频、摄影、社交、购物、AR、翻译等六大类主流应用的性能与体验。创造未知流行应用的可能性则更加诱人。毕竟手机厂商自己永远也做不了多少AI应用,真正能让普罗大众接受手机AI的,是千百万聪明的头脑,甚至是基于AI解决方案的全新商业模式。

但丰满的技术理想想要照进骨感的应用现实中,总还需要那么点距离。

比如说,手机中缺乏AI专项处理能力的话,很多AI任务放到手机上会体验很差,或者干脆跑不起来。再就是缺乏平台和API开放性的前提下,开发者也不知道怎么把AI模型移植到手机上。更远处说,在无法确定未来利益与商业价值的情况下,开发者也不敢贸然投身手机AI开发这个新事物中。

手机AI本身对应用多样性的呼唤,和开发者缺少技术支持和商业保证,不敢贸然走入手机AI开发,近乎成为了手机AI话题的主要矛盾。假如不解决,那我们可能会面对每年只能看到两三种新AI应用的尴尬情况。

当然了,矛盾从来都是机会。尤其对于掌握技术先手优势和生态聚合底气的玩家来说,在行业普遍无法完成一件事时完成它,或许是对未来最好的布局。而今围绕移动AI应用开发的争夺战,其实已经在少数几个巨头间悄悄打响。

HiAI与TFlite:巨头们的生态争夺早已经开始

对于中国消费者,尤其是手机重度爱好者而言,今天最熟悉的手机AI开发平台,肯定是华为在麒麟970之后推出的HiAI移动AI开发架构。

基于麒麟970提供的终端AI加速能力,以及华为与荣耀先后推出了三款搭载AI芯片的旗舰产品,HiAI架构的作用在于打通开发者环节,引入生态开发能力。

到目前为止,HiAI架构已经升级到了2.0版本,几乎兼容了所有主流 学习开发框架,并且推出了开发教学课程以及两代开发者主板。

通过开放芯片能力、算法能力和应用能力,整个HiAI架构目前可以提供给开发者相对完善的五种引擎和全套接口。这就让开发者有了可以针对性实现AI能力达成的平台,避免了自己收集数据,从头训练这个过程的技术难度和大量时间与金钱成本。

到目前为止,我们耳熟能详的快手、抖音、美图,以及不少购物、社交类应用,都已经披露了与华为和HiAI架构进行合作的方案。比如快手会基于HiAI架构开发新的直播特效、手势与肢体识别、场景识别应用,并且还将开发新的压缩模型,在弱网环境下也能使用AI特效。

与华为在终端执行AI的思路相类似,但又有很大不同的,大概要属谷歌在去年年底开启的TensorFlow Lite。与HiAI基于华为的AI芯片与产品不同,TFlite本质上还是基于 学习开发框架TensorFlow的,只是其目的在于帮助开发者在本地设备上开发和运行汲取学习模型。这也导致其特性偏于算法开发一端,而比较轻视应用和商业环节。

但根据相关报道,Pixel 2中的一些应用已经基于TFlite进行了开发,并且未来很大概率会出现的谷歌款移动AI芯片,也将与TFlite相结合。目前,TensorFlow上的不少大神已经基于TFlite做出了不少好玩的应用模型。这些应用距离中国用户较远,但很多idea对于国内开发者具有参考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虽然目前推出了AI芯片A11,但并没有推出整体支持AI生态开发的平台型产品。但这也并非说明苹果不重视开发者环节。去年6月,苹果就在IOS开发板块上开源了名叫Core ML的机器学习能力,目前已经开放了Vision API和Natual Language API两个API接口,可以让开发者基于此开发机器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功能。

目前来看,苹果更倾向于小规模低层级的能力开发,让开发者来改善IOS环境下的应用体验,而不是做出颠覆型的开发。按照苹果的特点,他往往更喜欢在技术成熟后先囤积下来,用高超的工程化能力进行一次性释放。

不管怎么说,巨头围绕AI开发生态的争夺已经确定了方向。目前各自为战的特点,可以看做巨头基于自身技术强势与战略需求进行试水,这导致行业缺乏统一标准,但也给开发者带来了野蛮生长的机遇。不管怎么说,这场争夺未来的战役,核心早就确定。

移动AI争夺战到底在打什么

在新技术开始冲刷需求与认知的背景下,平台与各领域开发者想要融合为生态,始终都是由几个层面的因素决定的。

第一要务,是降低准入门槛。

这个门槛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技术准入门槛;试用成本;学习成品;迁移成本;兼容成本。开发者不能花太多的时间和金钱去尝试未知的市场命题,也不想因为平台兼容、框架迁移等问题把自己搞德焦头烂额。甚至不太懂算法的开发者,也想要进入这个领域贡献智慧与流量。而这些,都是平台方的责任。

举例来说,华为HiAI架构的能力之一,就是通过开放应用层API,让那些不懂AI算法的开发者也能根据自身需要,开发出高质量AI应用,从而把自身精力聚焦在应用的体验和业务实践上。或者已经比较成熟的APP,可以短时间将自己的应用进行针对性AI化,而不耗费大量的学习成本与开发周期。

当然,这不是说开发者就应该不懂算法。而是不同的开发者有不同的需求和价值,平台要能提供选择性,让开发者找到最合适自己释放才能的姿势。

其次,好的生态性离不开好的赋能方案。比如分利政策、市场引导环节等等。对于开发者,尤其是中国这样高竞争强度市场的开发者来说,商业价值永远是一切的前提。平台在提供好的技术解决能力之上,必须考虑和有效引导开发者合理获取流量与商业回报。

最后,在市场认知较薄弱的情况下。一个轰动的“大招型”案例,或许比所有技术参数和市场分析都更有说服力。一旦平台孵化了某个奇点型应用,那么市场马上会看到基于AI芯片和AI移动开发架构生长出的商业价值。从而确认进入手机AI时代的合理方式。从逻辑上我们都知道未来会怎样,但真实的时间轴中,必须由某件个案去开启未来。

总体而言,手机AI生态开发就像一座建立在未来的城堡。我们知道百花齐放才是AI的真相,也知道掌握着技术优势的巨头已经开始破土动工。或许一点点时间,会是整个AI移动开发最后所需的调味剂。

就今天的中国开发者来说,显然HiAI架构是更好的选择,对于拥有高技术等级的开发者而言,或许能够融会贯通不同的开发方案,形成自己的开发体系当然更好。

或许一个例子可以说明AI开发生态对于手机的价值:今天,一款智能手机把自己说的再好,结果根本搭载不了微信,那它基本就是废塑料。

同样的道理,AI手机的价值,在于能够尽快搭载上某个不远处的未知AI应用。这样来看,手机AI的战略壁垒根本不在是否在营销话术上“AI了”一把,而是在面对开发生态的技术准入门槛和生态建设计划。

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这依旧是一个巨头的技术博弈游戏。当然了,一切都还充满变数。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4-06
移动AI开发生态争夺战|手机AI旅行地图<三>
原标题:移动AI开发生态争夺战|手机AI旅行地图让我们回想一下那遥远的过去,是什么原因决定了我们抛弃小板砖一样的功能机,选择智能手机的?是因为颜值?交互新鲜感?我相信绝大部分用户,是因为APP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