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变来临,我们这一代人会以何种方式永生?

Netflix又要推出神剧了。在前几天的超级碗上,Netflix播放了新剧《副本:碳变》的预告片,如此重金投入,让全世界都对这部新剧充满了期待。

和《西部世界》一样,《副本:碳变》同样是一部科幻作品。故事建立在未来世界,意识的储存和转移已经可以实现,人类只要支付得起资金,就可以通过在躯壳之间转换来实现永生不死。于是在碳变的世界中,永生不死的权贵掌握了绝对的权威。故事就在这样背景中展开。

在春节之际,我们不妨来讨论这个被人类幻想了千百年、任何一个文化体系都对其充满向往的词汇——永生。

为什么我们终将走向死亡?

古人寻仙问药,今人将冷冻住自己的身体。这么多年了,虽然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增长,但长生不死这一愿望一直没能实现。

从生物学上来讲,由于我们基因组天生存有不稳定性,在不断复制的过程中会有错误产生,但随着我们肌体的衰老,修复能力逐渐变弱,错误逐渐累积,人也渐渐走向死亡。另外,我们的染色体上还有一种名为“端粒”的东西,随着每次细胞分裂进行消耗,端粒消耗完了,细胞也就无法再进行分裂并走向死亡。

总之,从人类作为生物的本质来看,肉体走向衰老并随之带来各种疾病是我们终将死亡的主要原因。

想要实现永生,大概只有两种方式,要么解决肉体的问题,要么绕过肉体的问题。于是,目前关于永生的研究(或者说想象)大概也分为这两个方向,维持肉身不腐,或者想办法让精神永存。

永生真的存在吗?脑容量限制下忒休斯悖论

古代帝王喝下含有水银的仙药,或是伯爵夫人将处女血涂在自己脸上,这一切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强肉体的保质期。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找到了稍微正确的方向,最起码不至于求长生不成,反倒毒死自己了。

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生物以及癌细胞有着无限自我繁殖的功能,或许未来有一天可以探寻到其中的秘密,突破端粒、基因组合错误等等人类天生的限制从而实现永生。

另一种正在逐渐实现的方式是,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人造器官去替代人身体上已经衰老和病变的器官。现在世界上已经出现了3D打印的人造心脏,科学家还制造出了和传感器连接,可以有真实触感的人造皮肤。相比突破基因上的限制,不断用替换器官的方式延长寿命更接近现实意义的永生。如果有足够强的经济实力,替换器官所延长的寿命实际上是在为你争取时间,等待科技的进一步进步来用其他手段延续生命。

但这就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要知道人的记忆容量是有限的,随着寿命的增长,我们会不断遗忘过去形成新的记忆。这就又陷入了忒休斯之船的悖论,当一条船上的所有零件都被替换过了,这条船还能算是原来的船吗?

同样,当我们的生命不断延续,但却不断遗忘过去的事情,活到300岁我们,和30岁的我们还算是同一个人吗?

脑机接口不能让《黑客帝国》成真,人类如何才能数字化生存?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方向——精神永生,也就是数字化生存。在很多科幻作品中我们都见过类似的概念,比如卫斯理在《原子空间》中写到的永恒星人,没有生与死的概念,人人都以电波的形式存在。还有《黑镜》中描写过的,人死之后精神生存在云端,以数据的形式活在任何一个年代。

既然肉身不腐如此困难,那么我们有可能保存自己的意识,像科幻小说中那样活在虚拟世界中吗?甚至像《副本:碳变》中一样,把自己的意识转移到另外一具肉体中吗?

可最大的问题是,要如何才能保存意识呢?在大多数作品的设计中,脑机接口通常被用来上传意识。主角只要戴上个头盔,就能像使用U盘一样读取脑海中的一切。这里是一个很常见的误区,脑机接口的作用绝不是为了读取人脑中的数据,而是为了读取人脑发射出的信号。

我们的肢体行为都是由神经元信号控制,脑机接口的作用之一就是将这些信号进行解码再编码,转换成操纵机械的指令。已经出现的一些案例,如通过脑机接口打字、残疾人通过脑机接口踢球等等,都是这种技术的尝试性应用。

脑机接口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模拟信号刺激大脑。说白了就是仅仅通过发射信号,在人脑中形成痛觉、快感等等感官刺激。当然这一技术的发展还在萌芽时期,不过理论上来讲,还是可以实现让大脑活在虚拟世界中的。

可是活着,并不代表“你”活着。你的意识能受到刺激,却没法证明这就是你的意识。因为你的行为不再具有你的特性,不会承载着你的记忆和习惯,所受到的刺激也仅仅停留在感官和生理上,这样的永生,相当没有吸引力。

多发几条微博吧,或许将成为你永生的必备材料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换个角度呢,虽然没办法主动去读取一个人的意识,但我们已经可以收集到一个人在世界上留下的所有痕迹:言论、外貌、生活经历、喜好……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学习,我们完全有能力在数字世界“再造”出这个人。

俄罗斯一位名为Kuyda的工程师就利用类似的技术,收集起一位去世好友与自己的聊天记录,开发出了一个聊天机器人,和这个聊天机器人对话时就好像在和去世的好友对话。

相比以上提到的所有方案,这种方式可能是未来几十年内最经济可行的永生方案。通过机器学习,只要有一段音频、一段视频,加上一些社交网络上的数据,人工智能就能轻松模拟出我们的音容笑貌。虽然我们自己已经不再能有所感知,但我们还可以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程序中,甚至能通过社交网络和全世界交流。这种永生的成本,也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这样“活在别人心中”的永生方式完全违背了永生的真正含义,不过电影《超体》中曾经探讨过生命的终极目的:生命永远在和时间赛跑,渴望在时间维度上获得永恒,只是这种目标不能实现,于是我们选择了另一种方式,让文化、知识不断传递,让一代代人不断获得进化,代替上一代人完成与时间的竞赛。

如果遵循这一逻辑,朝生暮死的蜉蝣一生只为交配,却也是在让下一代帮自己完成“永生”这件事。

或许现在的我们 “正在永生”,依靠一代又一代累积下来的基因与经验,与残酷的时间进行搏斗。虽然这项伟业还未实现,但好歹我们也与时间打了个平手。

为自己鼓掌吧。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2-09
碳变来临,我们这一代人会以何种方式永生?
原标题:碳变来临,我们这一代人会以何种方式永生?Netflix又要推出神剧了。在前几天的超级碗上,Netflix播放了新剧《副本:碳变》的预告片,如此重金投入,让全世界都对这部新剧充满了期待。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