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这类配件此前并不是硬件厂商关注的焦点,但是自从苹果推出的AirPods爆红后,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关注耳机这类配件产品,在AirPods的高售价下,华为、小米、vivo、OPPO等厂商有很多牌可以打,比如,贴着AirPods的价格进行对标,或者直接推出“青春版”产品,售价与AirPods形成反向对比。在一众手机厂商的推动下,无线耳机市场也开始热起来。
苹果推出AirPods Max
12月8日,苹果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头戴式耳机产品AirPods Max。
苹果方面介绍称,这款耳机搭载了Apple H1耳机芯片,支持蓝牙5.0,具有高保真音质、主动降噪、空间音频以及亮眼设计。耳罩外层采用了阳极氧化铝金属,耳罩本体支持独立旋转,以平衡耳朵承受的压力。
右侧耳罩上有两个按钮,一个是噪声控制按钮,另一个则是数码旋钮。AirPods Max的旋钮还支持多功能交互,比如呼出Siri、调节音量、切换歌曲等。该耳机的顶部采用了镂空织物的穹网设计,以达到分散重量、减轻头部压迫感的目的。
AirPods Max目前共有白色、深空灰色、蓝色、粉色和绿色5种配色,重量为384.8克,最高使用时长为20小时,通过闪电端口充电5分钟,可使用1.5小时,售价为4399元。
其包装清单中还包括一个智能耳机套,当AirPods Max放入该智能耳机套就会进入超低能耗状态,能节约节省电量,智能耳机套的重量为134.5克。
苹果官网显示,从12月15日开始发售,不过,据郭静的互联网圈观察,其送货信息显示,预计发货日期为12~14周,每位顾客限购2部,官网还提供免费镌刻服务。
是不是收“智商税”?
跟苹果推出所有新品一样,AirPods Max推出后,迅速受到外界热议,其中最受争议的问题是AirPods Max 4399元的奇高售价,远远超出大多数人对一款耳机的心理价位。仅仅只是一款耳机而已,其售价甚至高于华为、小米、vivo、OPPO等手机厂商旗舰机的价格,苹果这样做到底是不是在收“智商税”呢?
小市场会逐渐变大。苹果在硬件市场的发展路线并不激进,无论是iPhone、Mac、iPad,亦或是Apple Watch和配件产品,苹果新产品的某项亮眼技术并不是业界首款,苹果更多的创新点在于多功能的聚合以及外观设计。尽管无线蓝牙耳机已诞生多年,但苹果直到2016年9月8日才首次推出第一款无线耳机产品AirPods,其后又陆续推出了AirPods 2、AirPods Pro和AirPods Max。
无线耳机本身但在苹果的推动下,整个市场都开始大起来。数据显示,无线(TWS)蓝牙耳机的销量在2019年增长了200%,其中AirPods 2019年售出近6000万副,AirPods的发货量比上年翻一番。2019年AirPods销售额预计达到了达60亿美元。
从去年起,全球智能手机的增速开始放缓,但是无线耳机这类硬件产品却成为各大硬件厂商新的业务增长点,苹果深刻认识到了无线耳机的巨大市场,并且随着苹果的品牌效应,苹果在耳机市场的竞争力丝毫不亚于手机。市场变大以后,苹果自然也越来越重视。
产品定价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就像早期小米1999元的定价,将自己的“性价比”口碑给慢慢做出来了。
苹果在产品定价方面更是“高手中的高手”,其2020年秋季新推出的iPhone 12系列,为了给用户造成没涨价的错觉(iPhone 12 mini与iPhone 11一样,起售价都是5499元),直接取消了附赠耳机和充电头。
AirPods Max的定价方面也充分显示了苹果的定价“哲学”。苹果首次在价格上玩出花样是2017年秋季推出的iPhone X,这款手机的起售价为8388元,远远高于iPhone 8和iPhone 8 Plus。但是没想到,尽管iPhone X售价更高,却成为当年三款手机中口碑和销量最好的一款,2017年第四季度,苹果净营收达到了882.93亿美元,创下苹果历史记录。
苹果一代AirPods售价为1276元,后来的AirPods 2和AirPods Pro售价都未超过2000元。从索尼、JBL、beats等厂商的产品来看,头戴式耳机的售价普遍高于常见的无线耳机产品。因此,苹果如果要推出头戴式耳机,其售价势必也会跟AirPods系列不同,只不过实际售价远远超过用户对价格的预期。
AirPods Max 4399元的定价主要受两个因素驱动,一是与AirPods的价格拉开,就跟iPhone X与iPhone 8的价格拉开一样,苹果就推出高低两款产品,购买选择权在用户手中。于苹果而言,用户无论是买AirPods还是买AirPods Max,苹果始终受益。
二是苹果只会做利润高的生意。Fomalhaut对iPhone 12的拆解发现,iPhone 12 的(物料)成本价为 373 美元(约合人民币 2458 元),而iPhone 12的起售价为6299元,iPhone 11、iPhone XR等产品方面同样如此,苹果只会做利润高的生意。因此,苹果如果想要AirPods Max能保持一贯的高利润率,必须在定价方面做文章。
从苹果以往的定价风格来看,定价过高对于苹果而言问题不会太大,只要产品本身足够有亮点,大量消费者都会蜂拥而至,就像1000多元的AirPods,其也远远高于友商同系列产品,可AirPods依然获得了成功。
苹果将AirPods Max的售价定在3800元与现在的4399元差别并不会太大。一定程度上,买不起的人依然不会买,而愿意买的人,并不会在意售价。
iPhone 12发售后,苹果逐渐取消了附赠耳机,因此,对于未来的iPhone用户而言,要么购买AirPods,要么只能购买AirPods Max。
回到产品本身,擅长讲故事的苹果不会放弃任何一次宣传产品的机会。AirPods Max在设计方面的的亮点也不少,比如顶部的穹网设计、阳极氧化铝金属耳罩外层、旋转按钮和智能耳机套等,都是比较突出的,其他耳机厂商可能会在产品本身做出创新,但谁能想到头戴式耳机也需要做一个看起来逼格很高的耳机套呢?耳机套+耳机的重量可是超过500g(1斤),但是苹果这样做能让AirPods Max在外观上保持稀缺性。
而在音质方面,动态头部追踪的空间音频功能、自适应均衡功能、主动降噪功能等也让AirPods Max很有吸引力。
因此,我们不能单纯用“智商税”来看待AirPods Max,这里面既有苹果对利润率的期待,同时也有苹果对现有产品线差异化的考量。
AirPods Max会有人买吗?
一款售价高达4399元的耳机产品,真的会有人买吗?想必不少人都有这种疑问。AirPods Max的销量,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全球市场。在全球市场,苹果的口碑和影响力并不差。IDC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Q3季度,iPhone在全球市场的出货量为4160万台,同比下降10.6%,在全球市场排名第四。
实际上这里面跟iPhone 12的推迟发售有关。2020年Q1、Q2季度,iPhone在全球的出货量都是排名第三,Q2季度更是成为前五大手机厂商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手机厂商。
在全球市场,仍然有大量消费者愿意为苹果买单,因此,AirPods Max的高售价在他们面前并不是问题。AirPods刚出来的时候,外界一致认为它的售价过高没人买,但是在诸多明星的带领下,AirPods逐渐流行开来,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追逐明星的脚步而使用AirPods。
AirPods Max的情况很有可能跟AirPods类似,一开始大部分消费者被它的高售价吓住,可对于明星、时尚族群来说,他们更关注产品是否好用,价格本身不是问题,只要AirPods Max能满足他们对头戴式耳机品质的期待,明星们自然不会放过。
有观点认为AirPods Max并没有明显的苹果标志,可能很难具有标识度,但AirPods说起来也没有带Apple标志,消费者却能够一眼认出它就是AirPods。AirPods Max实际上也有一定的标识度,比如穹网设计、阳极氧化铝金属耳罩外层、旋转按钮,只要有人戴着它亮相,消费者自然轻而易举地识别出来。
第二,中国市场。苹果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并没有全球市场那么好,2020年Q3季度,iPhone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为700万台,排名第五,出货量同比下滑13.1%。
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AirPods Max 4399元的售价确实有些偏高。据郭静的互联网圈观察,某电商平台上,售价在3000元以上的头戴式耳机中,所有品牌最近一个月累计月销量不足1400台,而月销量最高的头戴式耳机售价为68元,销量为5.5万笔。售价为799元的AirPods 2月销达6.3万笔,AirPods Pro单店铺月销达2.2万笔。
显然,一部售价超4000元的耳机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仍然有压力。
当然,并不是说AirPods Max在中国完全没市场,恰恰相反近几年中国市场的智能硬件产品普及度非常高,只不过消费者对于近乎奢侈品定价的硬件产品较为保守。就像AirPods一样,除非它本身足够流行,且有大量初级用户的优质反馈后,后续才会有更多的消费者涌入,否则,消费者还是不会跟风。
中国市场的特点是需要经过一定程度的口碑发酵,这种情况下AirPods Max的初代产品很难流行起来,可能要到将来的二代、三代AirPods Max产品才会出现改善。
文/郭静,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