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徐雷以及真正的互联网

文/孟永辉

如果你始终都对互联网的存在无所感知的话,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它在上海的表现,或许可以让你明白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无论是在空空街道上依然奔忙依旧的外卖小哥们,抑或是持续发力保障供给的互联网公司们,我们都可以非常明显地感觉到,现在的互联网,早已不再是以往我们所认识的少数人的专属,而是成为了人人都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互联网的持续发力,如果没有互联网与人的无缝连接,特殊情势下的社会运转将会变成怎样的一副模样?庆幸的是,正是有了互联网的存在,才会让原本撕裂的供给与需求,再度链接在了一起。很显然,现在的互联网早已不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个互联网,而是变成了维持城市活力的「起搏器」。

无论是在传统媒体的舆论场上,抑或是新媒体的语境里,最近几天的素材来源几乎都在围绕着奔忙着的快递小哥,还有刚刚晋升成为京东CEO的徐雷,还有其他的互联网公司。无论是在言语上,抑或是在实际行动上,我们都可以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互联网业已成为特殊情势下的城市活跃因子。

这是理所应当的。因为经历了互联网时代的双重洗礼之后,互联网俨然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吃穿住用行,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需要互联网的存在,才能进行。所以,在这样一个时刻,如果互联网不首当其冲的话,那么,整个城市或许将连那一丁点的活力都不存在了。

所以,在看待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必要对成为基础设施的互联网大书特书,而是应当更多地看到的是,成为「基础设施」的互联网应当如何更好地成为基础设施,以及在成为了基础设施之后,它应当将会如何发展。

对此,很多人或许并不认同。在他们看来,互联网以往遭遇到了诸多的非议。无论是监管层面,抑或是是在舆论层面,无一不是如此。因此,当他们看到互联网在上海的表现之后,便想要长出一口气,将压抑在心中的那口气吐出来。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场以不吐不快为主导的全新舆论的升起。

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这不应当成为我们正确和理性看待互联网的新开始。我认为,我们需要站在新的角度来看待互联网,而不仅仅只是以过往的视角来看待互联网。特别是,我们要站在更加 的角度来看待互联网,真正找到导致互联网可以持续发力的内在原因。我想,这才是我们看待互联网的正确方式和方法。

在这一点上,我是赞同徐雷的观点的。在他看来,真正导致互联网玩家可以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依然稳定运行的关键在于京东长期以来的基础设施的打造和构建,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链路,这样一场链路才确保京东可以在特殊的情况下,持续发力,并且成为了全新的保障力量。

我想,这才是我们正确看待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的正确方式。即,我们应当更多地看到的是,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互联网有如此的表现,究竟是什么让那些互联网公司可以冲锋在前,而非仅仅只是看到了互联网在这个特殊情势下的表现。

这一点,我们同样可以透过京东的表现看出一些端倪。试想一下,如果京东仅仅只是一家电商平台,没有自建仓,没有物流链,那么,现在的它会有这样的表现吗?很显然,是没有的。正是因为京东没有按照一家纯粹意义上的电商平台来定义自己和发展自己,所以,它才可以真正在特殊的情况下成为了一个逆行者。

站在京东的角度来看待互联网业已成为基础设施这件事,其实是非常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对于每一个互联网玩家来讲,它们都不仅仅只是一个平台这么简单,它们都不仅仅只是一个中心这么简单,它们更多地是一个连接器,更多地是一个基础设施。既然是一种基础设施,我们就要像修路一样去建筑它,让它们不再完善自我,不断丰富自我,而不仅仅只有「路」这样一个最原始的概念和意义。

对于每一个互联网玩家来讲,其实都是要按照京东的这种方式来发展自己的,因为只有这样,所谓的互联网才不至于像外界定义的那样,而是真正可以成为一个自我定义的存在。我想,这是我们应该从上海的经验里,最值得汲取的,也是每一个互联网玩家都应该思考的。

当然,我们同样要对那些呼吁以新的视角来看待互联网的声音表示理解。因为以往的互联网,的确是承受了巨大的非议和压力的。特别是在互联网本身被越来越多的本应不属于它的标签所定义的时候,其实,是给那些真正踏踏实实做互联网的那部分留下了诸多压力的。然而,正是因为这些压力的存在,或许,才真正让他们可以穿越周期,可以在非常时期表现出来他们与那些仅仅只是将互联网当成是一个概念的玩家们的不同。

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经历了这样的洗礼和荡涤之后,我们才会真正知道那些人在真正做互联网,只有经历了这样的洗礼和荡涤之后,我们才会明白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是什么样子,只有经历了这样的洗礼和荡涤之后,我们才会明白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在哪。

当互联网在上海的街道上前行,我们看到的是,它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基础设施,俨然成为了激活这座城市的力量。然而,我们并不仅仅只是看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更多地看到的是,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互联网可以有如此的表现,究竟是什么让它可以成为基础设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互联网,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玩家。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每日一文,长期专注行业研究,提供 思考与硬核干货。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2-04-11
京东、徐雷以及真正的互联网
所以,在看待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必要对成为基础设施的互联网大书特书,而是应当更多地看到的是,成为「基础设施」的互联网应当如何更好地成为基础设施,以及在成为了基础设施之后,它应当将会如何发展。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