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辉
以往,谈及区块链,我们通常会想当然地将它与数字货币联系在一起。似乎,数字货币,必然是区块链的唯一归宿。但凡是脱离了数字货币去谈区块链的做法,都是大逆不道的。然而,现在,这样一种大逆不道的景象,正在成为一种主流。区块链是区块链,数字货币是数字货币的现象,正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地发生着。
无论是元宇宙,还是NFT,我们其实都可以把它们划归到区块链的范畴。区块链,业已从单一地以数字货币为终极归宿的年代,进入到了以多元化发展为主导的衍生时代。不得不说,这是区块链发展成熟的主要标志。因为正是区块链「衍生品」的不断出现,才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区块链是什么,区块链究竟可以做什么。
因此,区块链进入到「衍生品」时代是一件好事。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应当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区块链进入到「衍生品」时代,而不仅仅只是将区块链的「衍生品」时代,看成是一个与「互联网+」时代相似的存在。
区块链「衍生品」,并非等同于「互联网+」
在当前的区块链市场上,我们看到两种派别。第一种派别是将区块链看成是一种技术,并且不断地去研发区块链的技术,试图以技术的突破来找到更多区块链应用的新方式;第二种派别是将区块链看成是一种应用,他们不去做区块链技术的研发,而仅仅只是一味地去寻找区块链的落地和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技术研发上需要的庞大投入,最终让越来越多的区块链玩家,开始倒向了第二种派别。
乍一看,这并无问题。然而,如果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以区块链的应用为主导的玩家,其实陷入到了类似「互联网+」的怪圈当中,以这样一种思维为主导,非但无法将区块链带入到新的发展阶段,甚至还将会把区块链的发展带入到死胡同里。原因在于,区块链「衍生品」,并非等同于「互联网+」。
区块链的成熟度,远未达到互联网的程度。尽管经历了数次的洗礼之后,人们对于区块链的认识变得逐渐清晰,但是,我们依然无法否认的是,区块链依然是一种相对稚嫩和原始的技术形态的现实。这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区块链本身的技术尚且原始,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区块链所存在的环境尚未完全完备,更是一个主要原因。
区块链若要达成真正意义上的成熟,需要的是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在这样一个数字化的时代,无论是互联网经济,还是实体经济,都可以用数字和数据的方式来进行呈现。这个时候,区块链在数据传输上的功能和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然而,我们现在正在经历怎样的一种发展状态呢?可以说,现在连最基本的数字经济时代都没有完成和实现。
在这样一个方兴未艾的时候,我们去谈区块链的成熟,可以说是为时过早的。当区块链还是如此地原始和稚嫩,我们不去深入研究区块链的技术,以技术的突破来寻找发展机会,而仅仅只是将区块链看成是一个噱头和概念,一味地进行「区块链+」。表面上是在从事区块链,实质上,是在做互联网。长此以往,非但会让区块链失去好的发展机会,甚至还将会区块链的发展带入到死胡同。
区块链的地位,并不及互联网。互联网之所以能如此 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产和失衡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互联网的优势地位的确立,特别是互联网作为一个基础性的存在被大多数人所接纳的地位的确立。同互联网的广泛被认同不同,区块链依然是一个小众的存在,甚至在某些时候,区块链尚未真正被大家所认同。
当区块链的地位尚未被认同,我们看到的是,很多人,甚至是很多的区块链玩家,依然将区块链看成是一个与其他类型的新技术相类同的存在。在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区块链,是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同时出现的。区块链与它们一同出现,一方面让我们看到的是,人们对于区块链认识的不清晰;另外一方面,让我们看到的是,区块链的地位,尚未被真正确立。
笔者以为,当区块链的地位并未像互联网那样被认同,被推崇的时候。我们一味地去用区块链和其他外在行业 融合,不仅无法将区块链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就连那些和区块链一起出现的新技术的功能和作用都无法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这个角度来看,简单地将区块链看成是类似「互联网+」的存在,同样是不合适的。
区块链的完整度,并不及互联网。任何一个时代的来临,抑或是说,任何一个时代,必然需要是是一个完整的,被广泛认可的生态的达成和实现。互联网时代,就是如此。我们之所以会将互联网时代,称之为互联网时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互联网业已形成了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的,多元的生态,并且在这样一个生态之下,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囊括其中。
正如上文所讲的那样,区块链依然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存在。更为夸张地说,它连20年前的互联网都不如。当区块链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多元的生态体系的时候,如果我们还在简单地拿区块链与互联网做对比,甚至用「互联网+」的思维和逻辑来发展区块链,非但无法促进区块链的正常发展,甚至还将会把区块链彻底带入到概念和营销噱头的死胡同里。
早前,笔者曾经有过一个观点,即区块链只有建构起来了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在这样一个生态体系里,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区块链的痕迹。我们才能用「区块链+」来做以往我们所做的「互联网+」的工作。如果区块链依然仅仅只是零星的,孤立的应用,而没有形成一个庞大的、完整的、协同的体系的话,那么,我们仅仅只是以「互联网+」的思维来落地区块链,只会吧区块链带入到死胡同里。
当区块链在如此多的方面无法和互联网相匹敌,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所谓的区块链正在进入到衍生品时代,只会把区块链的发展带入到发展的死胡同里。长此以往,区块链非但无法获得长久的发展,甚至还将会彻底沦为概念和噱头。因此,我们需要用新的方式和方法,避免区块链进入到衍生品时代。
区块链的「衍生品」时代,技术依然是内驱力
笔者以为,「互联网+」时代,其实是一个以概念和噱头为内驱力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能够想出足够新奇的想法,便可以获得资本和关注,便可以获得流量。从本质上来看,「互联网+」是一个以营销为内驱力的时代。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互联网业已成熟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以区块链的发展状态来看,我们依然要以技术为内驱力,并以此找到区块链的「衍生品」,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
区块链的「土壤」,并未真正成熟。笔者以为,区块链技术尚且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土壤并未真正成熟和完善所导致的。当区块链的「土壤」并未真正成熟的时候,区块链的发展就存在一定的演变的可能性。正如上文所讲,区块链的成熟,需要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然而,现在的数字经济并未达到成熟的程度。
当数字经济依然是稚嫩的时候,那么,它所孕育的区块链技术,同样是稚嫩和原始的。未来,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还将会看到区块链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而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完善和进化,我们还将会看到更多有关衍生于区块链的新物种的出现。
简单来讲,就是区块链技术的不断进化,衍生出来了区块链的不同应用的出现。只要区块链的技术不断演变,区块链的衍生品就会不断演变。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依然需要将技术的迭代和更新,看成是区块链「衍生品」时代的核心所在。
区块链的「地位」,并未真正确立。正如上文所讲,现在我们提及区块链,通常是将它与其他的新技术相对等来看待的。事实上,区块链是这样的吗?很显然,不是的。真正意义上成熟的区块链,应当是凌驾于其他的新技术之上,并且可以将其他的新技术串联起来,甚至将其他的新技术融合到一起的存在。
当人们看待区块链的时候,秉持着与看待其他的新技术一样的思维,只能说明区块链的技术尚且有发展空间,它依然没有让人们看到它与其他新技术的区别,更加没有担纲起融合其他的新技术,联通其他新技术的功能和角色。反过来讲,区块链技术尚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说,当区块链进入到「衍生品」时代,依然是一个需要以技术为内驱力的时代。只有通过不断地完善区块链技术,不断地确立它的「领袖」地位,才能将区块链的发展带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当然,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我们依然是需要以技术的发展和演变为基本内驱力的。
区块链的「生态」,并未串联成网。一个成熟的生态对于任何一种技术来讲,都是相当重要的。这一点并不仅仅只是在区块链身上使用,在互联网身上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试想一下,如果互联网的生态没有形成,我们能够看到现在的互联网玩家建构一个又一个的大型平台吗?它们可以将这样那样的流量全部都聚拢在自己的平台上吗?很显然,是不能的。
因此,生态的成熟和完备,才导致了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并且真正成就了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于区块链来讲,同样如此。尽管我们看到了现在区块链业已在诸多场景里得到了落地和应用,并且很多场景当中,区块链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体验。但是,区块链的这些应用多半是孤立的,零散的,并未串联成网。如何解决?笔者以为,依然还是要从技术着手,通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区块链技术,实现生态的达成,真正让区块链在不同场景当中的应用真正串联起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区块链「衍生品」时代的来临,依然需要从技术着手来实现。缺少了区块链技术的驱动,便不会有生态的达成,而生态的缺失,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和改变区块链未来的发展和走向。
结语
从表面上,我们看到的是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的分野。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区块链的落地和应用开始火热地展开。很显然,一个类似于「互联网+」的「区块链+」时代正在来临。在我看来,对区块链来讲,这并不是什么好事,相反还会将区块链的发展带入到发展的死胡同。立足技术,以技术为内驱力,开启区块链「衍生品」的新时代,或许才是正道所在。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每日一文,长期专注行业研究,提供 思考与硬核干货。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中国信通院栗蔚:云计算与AI加速融合,如何开启智算时代新纪元?
- 中国科技杀疯了!海信首创RGB-Mini LED电视斩获CES多项大奖
- AI手机时代,OPPO如何让用户不再“用隐私换便捷”
- 美国是真慌了,芯片设备采购居于全球第一,大举扩张芯片产能
- 联想发起猛攻,PC与智能手机份额均创新高
- 最全汇总!CES 2025现场直击:XR、AI眼镜、黑科技新品全在这
- 前 Meta 大将梅超加盟雷鸟创新,顶尖人才加盟 + X3 Pro惊艳亮相,AI+AR赛道上演中国速度!
- 全方位领先Meta,雷鸟 V3 震撼来袭,拉开2025智能眼镜世纪大战序幕
- 锐评 | AI眼镜成风口,谁是赢家
- 七个视角,重新认识vivo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