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辉
我认为,互联网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建筑自身的城墙,这一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达到了极致。
无论是凭借自身生态体系的不断延展,抑或是借助资本的手法,不断扩大自身的触角,互联网玩家们的一个终极目的就是不断垒高自身的城墙,然后再对城墙里的用户和流量进行收割。
这其实是由于互联网的本质所决定的。
因为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一个去中间化的过程,若要实现去中间化必然需要建立平台,建立了平台,必然需要有人在平台上消费,于是,获取流量便成为了一种必然。
在信息并不对称的时候,特别是当互联网的高墙并不足以影响行业效率的时候,互联网的这样一种发展模式是有益的。
这是我们看到诸如此类的互联网模式之所以会获得如此突飞猛进的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然而,一旦这样一种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得到解决,特别是当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出现了冗余,互联网模式的弊端的一面便开始显露出来。
于是,为了完成业已获得的优势,尽可能多地对存量用户进行收割,便成为了一种必然。
有些时候,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互联网玩家们的这样一种焦虑情绪。
无论是他们穷尽一切办法将用户和流量「困在系统」里,还是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不断做大自身的规模,我们都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这样一种焦虑情绪的存在。
很显然,仅仅只是试图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将用户困在某一个系统里,而不去做开放与共享,这显然是已经背离了互联网的初衷的。
然而,这个时候的互联网玩家并不受自己控制,而是开始更多地受到资本市场的控制,为了资本市场的表现,为了投资者的利益,他们不得不不断筑高自身的城墙,以实现对用户和流量的收割。垄断,便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诞生的。
很显然,以垄断的方式试图维持与延续互联网式的发展模式是徒劳的。
纵然是没有监管的产生,用户和流量都开始明显地感受到了它们业已成为了砧板上的鱼肉。
我们看到的双十一的冷清,我们看到的直播带货的趋冷,都是这样一种状态的表现。
遗憾的是,互联网玩家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他们仅仅只是简单地认为营销方式的陈旧最终造就了这一切,于是,他们开始通过创新所谓的营销方式来继续赢得用户的兴趣。
于是,以新零售、新金融为代表的所谓的创新商业模式开始衍生出来。
事实证明,仅仅只是站在流量的天空下来创新所谓的商业模式,仅仅只是以流量的获取为终极目的的方式和方法,并不能够促进互联网的 改变。
等到新的营销模式不再奏效,用户依然还会选择沉默。
因此,在很多时候,我们在思考互联网的新未来和新方向,并不应该从如何建筑自身高墙的角度,而是需要更多地从开放和共享的角度来看待。
只有这样,互联网的发展才能真正摆脱长久以来的固定思维,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
从这个逻辑来看,那些试图借助新工具来持续收割用户和流量的做法,并不能够带来长久的发展,若想要真正给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带来持久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推到互联网的高墙,让用户和流量实现互联互通。
这并不仅仅只是互联网的本质与内涵的表现,更是互联网真正开启全新发展的关键。
可以预见的是,只有那些真正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新的产品的玩家,才是未来真正的王者。
如果一定要为未来的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寻找方向的话,我更加愿意将推倒互联网高墙的玩家看成是未来的主流和趋势。
一切为了打破互联网的系统,一切为了突破互联网的界限,一切为了实现互联互通的努力,都应当被尊重。
所以,为什么元宇宙的出现如此让人心动?
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互联互通。
这样一种互联互通并不仅仅只是局限在实体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互联互通,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实现的是不同的体系,不同的生态之间的互联互通。
当这样一种互联互通在元宇宙的身上得到了体现,自然依然了用户的极大关注,由此同样带来了资本市场的持续追捧。
这同样是一种推倒互联网的高墙的行为,只是这样一种推倒高墙的行为是衍生于互联网玩家自身的,而不是外界强加于互联网玩家身上的。
我想,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未来,我们还将会看到更多有关推倒互联网高墙的行为和现象出现。
而当这一堵堵的高墙被推倒,特别是当互联网玩家们不再把用户和流量看成是一种被收割的对象,互联网的发展才算是真正摆脱了以往它自己为自己设定的枷锁,从而真正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每一个时代开始之前都会经历一场混沌,正如互联网的路子真正清晰之前,我们同样经历了这样一种混沌的状态一样。
当互联网开始落幕,新物种尚未诞生之前,我们同样会经历一场混沌。
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混沌里一片乱战,人们看不清未来的方向在哪,人们不知道孰对孰错。
同样地,在这样的混沌里,新的物种,新的方向同样在慢慢地,一点一点地被孕育,被指明。
当互联网的城门打开,它昭示着的是,互联网的角色和定位需要被重塑,它告诉我们,互联网再也不是一个以中心和平台为主导的角色。
当互联网的城门打开,它告诉我们的是,互联网的未来并不在互联网本身,而是在于改变了的互联网本身。
当互联网的城门打开,一个时代过去了,一个时代同样正在款款走来。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长期专注行业研究,提供 思考与硬核干货。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中国信通院栗蔚:云计算与AI加速融合,如何开启智算时代新纪元?
- 中国科技杀疯了!海信首创RGB-Mini LED电视斩获CES多项大奖
- AI手机时代,OPPO如何让用户不再“用隐私换便捷”
- 美国是真慌了,芯片设备采购居于全球第一,大举扩张芯片产能
- 联想发起猛攻,PC与智能手机份额均创新高
- 最全汇总!CES 2025现场直击:XR、AI眼镜、黑科技新品全在这
- 前 Meta 大将梅超加盟雷鸟创新,顶尖人才加盟 + X3 Pro惊艳亮相,AI+AR赛道上演中国速度!
- 全方位领先Meta,雷鸟 V3 震撼来袭,拉开2025智能眼镜世纪大战序幕
- 锐评 | AI眼镜成风口,谁是赢家
- 七个视角,重新认识vivo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