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辉
通常情况下,老大与老二是很难握手言和的。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里,这种现象更是少见。如果要问互联网行业里的老大和老二,非阿里与腾讯莫属。他们的发展见证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壮大,更昭示着平台经济的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极致。
生态这个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是相当频繁出现的,特别是在那个资本横行的年代里,同样如此。那个时候,资本巨鳄不但打造着自身的生态,巨头们同样如此。正是在这样的趋势下,阿里系、腾讯系的概念,由此产生。
当某一家公司进入到某一个系统,就昭示着这一家公司受到了某一家巨头的认可,随之而来的便是其中一家的青睐和另外一家的敌视。竞争是好事,只有竞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然法则。所谓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抵不过如此。然而,竞争又是多元的,如果所谓的竞争变成了专利,变成了少数人的游戏,那么,所谓的竞争,就有了确定性。当确定性出现,竞争便再无意义。
巨头们之间的竞争,同样如此。如果回顾阿里与腾讯之间的竞争,支付宝与微信红包之间的支付之战可以说是一场标志性的战役。它既是阿里与腾讯之间竞争的顶点,又是两家公司的竞争模式发生嬗变的时刻。经历了支付之战之后,阿里与腾讯的竞争开始从个体之战,升级成为体系之战,阿里系与腾讯系便由此产生。
当竞争持续,一场巨头们为了维持自身优势,特别是平台经济优势而不断建构自身生态体系的过程开始上演。不断有玩家加入到了阿里和腾讯的体系当中,阿里与腾讯的生态开始一步一步地扩大。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张图片:阿里的投资版图和腾讯的投资版图。在投资版图里,除了有两家公司自身的业务之外,更多的是它们不断建构与完善自身生态体系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借助两家公司的投资,造就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平台经济的火爆。当下,人们的吃穿住用行,无一不与互联网相关,无一不与平台经济相关,用互联网生活来形容现在的生活一点都不为过。
的确,以阿里系、腾讯系为代表的平台经济的发展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现在,只需要动动手指,一切皆可实现。然而,我们同样要看到的是,在这场看似繁荣的生态下,略显畸形的现象正在越来越多地上演。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在人潮汹涌中奔跑着的外卖小哥;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不知道,你有没有听到过共享出行的司机赚不到钱的抱怨……这些现象的出现,告诉我们,平台经济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时候,同样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困在系统里。
此刻,获利的恰恰是变成了系统本身,我们,却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打工人。以阿里巴巴遭遇天价处罚为肇始点,一场反垄断的新战役开始打响。曾经人们挂在嘴边的阿里系、腾讯系,成为了一个讳莫如深的词汇。随之而来的,斗鱼、虎牙直播被叫停,美团遭遇反垄断调查,开始让人们开始反思平台经济,反思所谓的生态体系建设。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有关阿里与腾讯即将握手的消息不胫而走,让曾经的传言开始朝着现实的方向迈进。据道琼斯消息,阿里巴巴与腾讯考虑相互开放生态系统。消息人士称,阿里巴巴的初步举措可能包括将腾讯的微信支付引入淘宝和天猫;双方都在分别制定放松限制的计划。消息一出,阿里巴巴盘前大涨超3%。
这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告诉我们,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已经开始告别零和博弈的时代,进入到共生共荣的时代。无论是对于阿里、腾讯本身,还是对于千千万万的用户来讲,都是一件相当好的事情。
当阿里与腾讯握手,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将不再是跑马圈地的资本游戏,而是变成了一个真正以用户为终点的游戏。
随着竞争的多样化开启,玩家们思考的不再是如何做大,做强自身的生态体系,而是开始思考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在这个过程当中,所谓的用户至上将不再是一句空谈,而是变成了一个真正要落地的存在。
当阿里与腾讯握手,平台经济不再是少数人的游戏,而是开始更好地回归本质。平台经济是什么?平台经济的功能和作用在哪?在二元结构的零和博弈之下,它的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巩固和维持竞争双方的优势地位。
说到底,它是一个真正可以在平台经济当中建构优势的平台之间的游戏。很显然,这种发展模式会导致困在系统里,大数据杀熟等诸多乱象的出现。
当平台经济从零和游戏的范畴,开始回归本质,它将会真正成为一个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存在,而游戏当中的玩家,它们的功能和角色同样将会发生一场全面而又彻底的转型。
当阿里与腾讯握手,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将会把更多的精力聚焦在新的方向上,从而有了实现突破的可能性。
平台经济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发展和壮大,无时无刻不再体现着互联网色彩。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渐行渐远,科技企业的竞争开始从平台转移到新的,更多的领域里。
一味地让玩家们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平台经济的战役里,势必会让它们失去投身新的发展的信心与勇气。在这样一个时刻,如何通过反垄断的方式让原本杀得头破血流的彼此握手言和,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
由此,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始上演。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