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辉
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打好重点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切实维护金融安全》,文章表示,在营P2P网贷机构全部停业,互联网资产管理、股权众筹等领域整治已基本完成,以转入常态化监管。这场以收割用户为主导的轰轰烈烈的互联网金融大乱局最终收场。这告诉我们,仅仅只是互联网为噱头,脱离了金融的本质和内涵的做法,无法带来长久且持续的发展,真正让归金融的回归金融,让归科技的回归科技,才是金融与科技结合的最佳姿势。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那些已经上岸的玩家可以高枕无忧,正确地理解并且实践金融与科技结合的正确方式和方法,或许,才是保证他们可以在未来获得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一直以来,几乎所有将互联网与金融联系起来的玩家都秉持着流量思维,在他们眼中,金融并不是一个亟待被改变的行业,而是一个他们收割流量的工具和手段,于是,如何尽可能多地获取流量成为他们的首要目标。
尽管这种以流量为终极追求的发展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机会,但是,如果金融与互联网结合的终极目的仅仅只是为了流量,那么,这个时候的金融本质或许早已不再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而是变成了一个以收割流量为目的的工具。避免金融的发展陷入到这样一种死循环当中,真正让金融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原有功能和属性,特别是让金融与新需求更好地结合,才是互联网与金融结合过程当中真正应该去做的事情。
在营P2P平台全部停业,再次用事实告诉我们,流量并不是金融与互联网结合的唯一目的。如何让金融回归到应有的位置,并且找到金融和业已与互联网 融合的产业和人的正确结合的方式,才是后互联网金融时代真正应该思考的事情。总的来讲,就是要让金融更好地回归金融,而不是让流量成为金融的唯一。
金融进化不是为了收割流量,
而是为了服务流量
玩家们之所以会对金融本身如此痴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仅仅只是把金融看成了收割流量的一种绝佳的方式,而不是想要更好地服务流量。当金融与其他形式的物种结合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收割流量,而不是为了服务流量的时候,金融进化或许已经走在了错误的道路上。
笔者始终认为,当下金融行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金融供给方式与改变了的金融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于那些真正需要金融的人来讲,他们却得不到金融的支撑,甚至是得不到金融很好地支撑,纵然是得到了金融支撑,他们也在那一个时刻变成了被收割的对象。因此,改变金融的供给方式,真正将用户看成是用户,而不是把用户看成是流量,才是金融进化的正确方式和方法。
因此,真正出现问题的是传统的金融供给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升级的用户需求。我们需要探索的是如何用新的供给方式来满足升级的用户需求,而不是用互联网的方式将这种已经落后的金融供给方式进一步放大,短期内获得了收割流量的红利,长期来看却极大地伤害了金融本身,甚至让金融不再是金融,而是变成了一种获取流量的工具和手段。
金融与科技的结合不应以获取流量为终极追求,
而是应当以改变金融为目标
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与金融结合之后产生的新事物,它们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流量,而这些所谓的结合成了一种营销的方式和手段。尽管这种以营销噱头为主导的发展方式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玩家们获得足够多的流量,但是,它同样让金融距离自己的本质和内涵越来越远。所以,金融与科技的结合不应该是以获取流量为终极目标,而是应当以改变金融为终极目标。
改变金融,就是要改变传统金融的供给方式,让传统金融的供给方式从单一的状态变成多元的状态,让传统金融的功能和作用从单一的状态变成多元的状态,让传统金融的效率从低下的状态变成高效的状态。总之,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应当是以科技的应用为切入点,但是,落脚点还是要在金融上。如果金融与科技的结合最终变成了科技的代名词,甚至脱离了金融的发展轨道,那么,所谓的金融进化或许已经不再有任何意义。
笔者始终认为,金融与科技结合的终极目的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流量,而是为了能够让金融更好地回归金融。如果我们没有改变金融的供给方式和内在逻辑,仅仅只是以变换金融的名头来毫无节制地获取流量,那么,所谓的金融与科技结合的方式或许仅仅只是营销手段,而是是助力金融行业升级的方式,最后必然会落得一地鸡毛。
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应当更好地回归实体,
而不是一味地脱离实体
回顾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脉络,即互联网金融时代提供的所有的服务都是为了消费,为了理财,为了投资,却很少有人在让金融更好地回归实体,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上做文章。
可能有人会说,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是支撑了一些实体经济的发展的,但是,相对于支撑来讲,我们应当看到的是更多的实体企业在拿到这些钱之后,并未成功发展,而是陷入到了更大的困境之中。所以,从表面上来看,这些互联网金融平台是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的,但是,实际上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却是一种伤害,甚至可以说他们让实体经济不再是实体,而仅仅只是互联网金融平台收割另类流量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这其实是另外一种类型的脱离实体。
这其实依然是一种以流量为终极追求的发展模式,并且这种以流量为终极追求的发展模式将金融行业开始脱离金融本身,从而让金融行业的发展带入到了更大的风险当中。从这个逻辑上来看,我们在探索金融与科技结合的正确方式和方法的时候,应当更多地从如何回归实体的角度着手,而不应该让那些所谓的实体变成一种另类的流量。
金融与科技的结合不应该仅仅只是局限在表层的、后半程,
而是应该更多地局限在内在的、全流程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衍生出来了众筹、消费金融、P2P等诸多类型的金融新物种。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分析这些互联网金融新物种就会发现,它们在很多时候是金融与互联网简单相加之后的产物,从内里上,互联网真正发挥作用是营销和包装,而不是改造和改变。因此,互联网时代的金融与科技的结合仅仅只是局限在表层的、后半程上的营销环节,并未真正给金融行业带来本质上的改变。很显然,这种结合,说白了就是为了能够获得足够多的流量。可以确定的是,这种方式是无论如何都无法驱动金融更好地发展的。
笔者始终认为,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应该更多地关注内在的、元素上的改变。我们应当以对金融本身的内在元素改变了多少,金融本身的流程和环节改变了多少作为衡量标准。当我们以对金融本身的改造作为衡量标准的时候,金融与科技的结合才能真正跳出流量的怪圈,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在探讨金融与科技结合方式和方法的时候,应该更多地从金融本身的角度来看待,将对于金融元素改变了多少,对于金融的流程优化了多少,对于金融的功能拓展了多少作为衡量标准。当我们真正以金融的视角、金融的标准来衡量金融与科技结合的成败的时候,我们才算是跳出了流量的怪圈,从而让金融更好地回归了金融本身。
尽管持续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最终让以营销和流量获取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但是,在金融与科技融合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并不会和互联网金融一样那么简单,那么轰轰烈烈,它更像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需要技术的成熟作为基础,我们需要模式的成熟作为支撑,我们需要功能的完善作为突破口。
当金融与科技的结合真正做到了以金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以科技为工具和手段,我们才算是找到了金融与科技结合的正确方式和方法。这个时候,所谓的金融与科技的结合,才不会仅仅只是一种营销,而是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给金融带来 改变的全新存在。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