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辉
如果一定要找到一个创业风险最高的领域,社交算是一个吧。尽管风险很高,但却没能抵挡住人们的兴趣,无论是新入局的创业者,还是创业老手几乎都对社交有着某种迷恋。阿里、小米、网易、新浪、搜狐似乎凡是我们知道的科技公司都或多或少地能够与社交扯上一点关系。
最近一段时间依赖,伴随着clubhouse的一夜爆红以及语音社交软件soul赴美上市的消失,社交领域又火了一把。火归火,到最后,热度还是很快就没了。于是,有人开始说在中国市场上存在所谓的社交沙漠,即在中国市场上很难划时代意义的社交产品。虽然这一结论是踩在诸多失败者的尸体上得出的血与泪的结论,但是,以入局者的失败来断定中国市场是社交沙漠,并且由此断言中国市场上再也不会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交产品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
很多人在谈及创业者们的社交败局的时候,总是会自然而然地将他们的失败与腾讯的一家独大扯上关系,并且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这些人之所以做不好社交是因为遭遇到了腾讯的围追堵截。虽然这种说法可以引起一些人的共鸣,但是,如果将做不好社交的原因归结到腾讯的一家独大,甚至围追堵截,未免有些太过武断了。
相对于这些武断的判断,我更加愿意将社交领域的不温不火归结为那些做社交的人并不明白社交的真正内涵与意义,他们之所以做社交仅仅只是看到了社交行业本身巨大的盈利空间,仅仅只是把社交当成了一种实现暴富梦想的工具,而不是真正想要做社交。
如果再说得直白一些的话,就是它们仅仅只是看到了社交与流量之间的无缝连接,却并未找到如何实现这种无缝连接。当他们无法找到实现这种无缝连接的方式的时候,他们在社交领域的尝试就变成了一场自嗨的游戏。
纵然是在微信、QQ为代表的社交产品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大背景下,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诸多比较亮眼的社交产品的存在,比如探探,比如soul,比如BOSS直聘。虽然这些纯粹的社交产品,或者是基于社交产品衍生出来的产品占据的市场份额不大,但是,它们的存在至少可以非常清晰地告诉我们,所谓的社交荒漠其实并不存在,只要我们愿意去发现,我们依然可以找到一些比较亮眼的社交类的项目。
仅仅只是以早前玩家们在社交上的败局来判断中国市场是社交产品荒漠的做法事非常不恰当的。与其说是环境造就了这些社交产品的败局,不如说这些做社交产品的人并不明白社交的真正内涵和意义,而仅仅只是把社交看成是一个获得流量的工具和手段,并且 绑定社交和流量之间的关系。当社交产品无法再持续获得流量的时候,那些口口声声选择做社交的人便会选择退场。
同简单地将中国市场一直无法出现划时代意义的社交产品是因为社交荒漠不同,我更加愿意认为,在中国市场上,社交产品一直都在出现。除了上文提到的探探、soul之外,我们现在看到的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其实同样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社交软件——短视频社交。这或许是腾讯和今日头条不断打口水战的原因。腾讯认为,抖音是新型的社交软件,而今日头条仅仅只是认为抖音仅仅只是短视频平台。
除了新玩家不断以新的内容形式入局到社交战局之外,以微信、QQ为代表的腾讯系同样正在进行着社交新形式的尝试。视频号的出现,微信8.0的更新,其实都是腾讯正在尝试新的社交产品形式的尝试。虽然在外界看来腾讯的这些常识和创新仅仅只是为了维持自己在社交领域里的地位,但是,它同样说明了中国市场并不是外界所认为的社交荒漠,有关社交的新尝试和新创新一直都在发生着。
记得在clubhouse刚刚火的时候,我曾经说过,先不要下断言说什么clubhouse将会成为下一个社交新标杆,先让它飞一会,果然,clubhouse最终还是没有火过三天,一场由马斯克带来的热度退烧之后,clubhouse便销声匿迹了。这其实和以往我们所经历的子弹短信、米聊为代表的社交产品有太多相似之处了,所谓的社交还是要解决人的基本需求,还是要形成大的流量生态、内容生态、需求生态,如果仅仅只是一个好的想法,如果仅仅只是依靠头部流量的引流,缺少基层底座的强大,那么,就算是再具有颠覆性的社交产品创意都仅仅只是一个创意而已,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意义。
当然了,我们同样要理解那些之所以会说中国市场存在社交荒漠的人的心态,因为他们看过了太多社交产品的折戟沉沙,看过了太多他们认为的社交创意的失败,看过了太多他们认为的有能力成为下一个社交产品标杆产品的失败,所以,他们失落,他们受打击。于是,他们就会用各种各样的事实来佐证他们的判断。
社交荒漠的说法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因为社交市场的败局来印证社交荒漠的说法,而没有看到社交市场不断涌现的产品,不断出现的创新,那么,这样的说法多少是有些站不住脚的。
如果他们看到了探探、soul、YY语音的存在,如果他们看到了微信在以视频号为代表的创新,如果他们看到了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新型社交产品的出现,或许,他们就不会再武断地认为社交荒漠存在了。
相反,中国并不是所谓的社交荒漠,反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交绿洲。
未来的中国市场,依然是社交的热土。莫拿clubhouse说事儿!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