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辉
人们总是对有些玄乎的事情抱有浓厚的兴趣,而如果再把这些玄乎的东西加上创富的标签就更加让人趋之若鹜了。
其实,区块链乱象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在那个时候,人们之所以对区块链趋之若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区块链可以给他们带来财富。
然而,事实已经证明,所谓的区块链造富运动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一旦背后的资本力量不再,一切都变成了镜花水月。
与此同时,洗牌开始上演,并且洗牌还是长期的,持续的。
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的洗牌,虽然很多投机者在监管下早已现了原形,但,依然有人沉醉在创富的迷梦里不愿意醒来。
割韭菜、交智商税就是用来形容创富而不得的那群人的。尽管这些词带有一定的鄙视色彩,但相对于财富的诱惑来讲,这些鄙夷又算得上什么呢?
当爆富的迷梦掺杂其中,人们的认识同样开始出现偏差。
纵观当下的区块链市场,依然有很多人抱着爆富的迷梦不放,他们关注区块链,其实就是为了实现他们心目当中那个尚未实现的爆富梦想。
孰不知,所有的财富都不是空中楼阁,脱离了实体的区块链同样如此,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将目光聚焦在炒币上,而不去关注区块链对于实体行业的 改造,更不愿意去做改善区块链技术以及落地区块链技术的事情,所有的创富梦想到任何一个时候都仅仅只是一个梦想而已。
然而,以大妈、微商、网红为代表的极具标签意义上的人群却一直在寻找着有关区块链创富的幻想,即使是在区块链已经被明确定义成为一种新技术的大背景下,这些人群的热情同样没有任何减退的迹象。
我始终认为,真正做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的人是不缺钱的,真正缺钱的是那些并不明白什么是区块链技术,什么是数字货币,却一直想要用区块链技术,甚至炒币来创富的人。
于是,让人们真正认清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价值与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数字货币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在我看来,缺少了实体经济支撑的数字货币,到最后仅仅只剩下收藏的价值与意义,即使是比特币也不例外。
当数字货币成为一种收藏品的时候,它的价值仅仅只是体现在虚拟市场或交易市场上,因此,它的涨跌同样是非常正常且不可控制的。
如果我们缺少了对这个市场的预判,仅仅只是依靠热情投身其中,到头来很可能会血本无归。这或许是人们用割韭菜、交智商税来形容那些抱有爆富梦想,却始终无法爆富的人的根本原因。
这一点已经在那个野蛮生长的时代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然而,投机心理一直在人们的心目当中长期存在,于是,我们看到尽管经历了很多次的洗礼之后,我们依然看到有很多的人还迷恋在这个市场当中。
在他们眼中,数字货币就是实现爆富的手段而已。
除了人们的投机心理一直存在之外,另外一个原因在于“设局者”的段位和包装手法同样是在不断升级的,他们不断用新的“外衣”来包装和掩盖自己的险恶用心。
时至今日,我们看到很多的币圈玩家已经开始用“公链”、“新基建”等一些新的词汇来包装他们的数字货币项目,对于那些并不明白什么才是区块链,什么才是数字货币的人来讲,是非常容易上当的。
可见,即使是在不断洗牌,不断重组的市场大背景下,我们对于币圈的监管依然需要常抓不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更多的人陷入到创富的迷梦当中。
我始终认为,真正将区块链技术尽可能多地应用到不同的行业当中,真正让区块链成为一种基础设施,以此推动行业的变革,最终实现对人们创富梦想的满足是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在这个过程当中,数字货币扮演的主要的功能和作用不再仅仅只是局限在投资和理财上,而是仅仅充当打通整个行业生态交易环节的支付角色。
这个时候,区块链与数字货币才算是真正分野,人们对于它们的认识同样才能开始改变。
以往,人们对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认识是模糊的、混乱的;分野之后,人们对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认识是清晰的、理性的。
当行业的发展真正进入到这样一个阶段之后,人们对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认识才能真正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新阶段,其实就是区块链就是区块链,数字货币就是数字货币。
可以肯定的是,以区块链为本质的玩家们会逐渐建构一个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技术,以数字货币为支付手段的全新运行体系,这个体系可能会颠覆现在的行业体系,从而将行业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以数字货币为本质的玩家则会继续将数字货币带入到更加纯粹的投资和理财的情境当中,在这个情境中,数字货币就是一个投资工具,它的价格的涨跌取决于它的稀缺性,而非取决于它的实用性。
经历了多次洗牌之后,我们依然看到有很多乱象存在于区块链行业当中。这种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并没有真正将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区分起来看待,说到底是因为我们依然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区块链,什么是数字货币。
当行业的发展进入到深水区,我们依然会听到有人在鼓吹数字货币创富的迷梦,并且不断有人投身到炒币的洪流当中。
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区分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是多么重要。
当我们真正厘清了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的关系,当我们真正让区块链的归区块链,让数字货币归数字货币的时候,行业的发展或许才算是真正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