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技需要引路人

文/孟永辉

数字科技迫切需要一个引路人。

当产业数字化的浪潮来临,昭示着新一轮行业与科技 融合的开始。经历了互联网时代的洗礼,金融科技企业已经开始了向数字科技企业的蜕变,数字科技成为产业数字化的必然。

近日,360、小米等企业纷纷改名“数字科技”,据报道,8月13日蚂蚁集团也成立了一家新公司——蚂蚁(广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一场有关金融科技企业业务升级的大幕由此开启,对于升级方式的不同理解则让这场改变开始分叉。

有企业认为所谓的转型依然要做金融,有企业认为所谓的转型更是一场以数字科技为手段的产业数字化迭代。

在这场大潮中,有人抱着金融的香饽饽不放,继续寻找新的收割对象;有人则早已沉入产业数字化的大江大河里,寻找新的宝藏。分叉的持续,模糊了我们的视线。

于是,一个问题开始出现,数字科技究竟是什么?数字科技的未来究竟是什么?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数字科技需要一个引路人。

此前,我关于数字科技有过一个论断:所谓的数字科技,其实就是指金融科技除去金融业务之后剩下的部分。如果金融科技平台除去金融业务之后还有东西,那么,它就可以继续做数字科技;如果金融科技平台除去金融业务之后没有东西,那么,它就只能退场。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那么多的金融科技平台不适合做数字科技。

那么,除去金融业务后剩下了什么呢?不是数据资源,而是如何对数据进行再加工和再处理的能力。所以,数字科技的玩家仅仅拥有了庞大的数据资源只是一个开始,如何将这些数据充分应用,甚至将这些数字资源与新技术结合在一起,成为新基建,从而衍生出面向各个行业的新的产品和服务,才是真正可以把握数字科技时代发展红利的关键。

因此,数字科技绝不是金融科技的“外衣”。数字科技是一个更大的概念,其中包括了金融科技,即除了金融机构客户之外,还能服务城市、医疗、交通、能源等多种场景。

我更加倾向于将金融科技看成数字科技的一个场景,而数字科技才是实现数字经济的关键手段。

在很多时候,拘泥于金融场景的“数字科技”仅仅只是一个避风港,目的就是为了逃避政策的监管,经营的困境和红利的见顶,而非是寻找有关数字科技进化的新模式。

只有跳出金融的牵绊,站在更高的维度——产业数字化——的视角来看待数字科技的进化,才算是真正把握了数字科技的真正内涵与意义。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以金融为终极目标的数字科技进化仅仅只是以传统的金融机构为服务对象,这种进化非但没有任何想象力,而且与产业数字化的大潮流相悖,非但无法彻底改变金融行业的面貌,甚至还会失去数字化浪潮的红利。这种进化的底层逻辑其实与互联网金融并无二致。只不过,这个阶段的收割对象从互联网金融时代的C端流量,变成了金融科技时代的B端流量而已。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看到很多人在其中乐此不疲,虽然他们的公司名称已经变成了数字科技公司,但其实仍然在做着收割B端流量的买卖,甚至做着金融相关的业务。这种所谓的披着金融科技外衣的数字科技,我们不要也罢!

因为从名头上来看,这些公司已经是数字科技公司,但是,实质上他们依然在从事金融相关的业务,他们眼中的数字科技仅仅只是自我陶醉的概念游戏而已。如果数字科技仅仅只是如此,那就太简单了;如果数字科技仅仅只是如此,那就太低端了。如果数字科技仅仅只是如此,它就不是“照妖镜”,是无法辨别是人还是妖的,更加无法担纲起引路人的重任。

这其实与概念频出的互联网金融时代如出一辙,很多表面光鲜的“数字科技”公司,其实只不过是换上了一个美丽的形骸,在美丽的形骸下面依然是欲望满满的妖怪。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数科”玩家其实依然在做着金融场景的事情,并没有从本质上做出改变,其主营业务依然聚焦在电子支付、数字信贷等领域,但是,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会不会进化成为数字科技玩家,我们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很显然,他们无法担纲起引路人的重任。

不幸的是,他们是多数派。

可以确定的是,以金融科技为目标的发展仅仅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并且是没有太多想象力的“中间道路”,因为金融科技改造的仅仅只是金融机构。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改造了金融机构,但却始终无法找到金融与实体经济桥接的方式和方法,这样的改造有何意义?到头来还不是要回到金融的老路上吗?如果以他们为引路人,我们又会走到以往的老路上去,徘徊不前。

因此,真正以数字科技为终局,以产业数字化为趋势,将金融科技看成是其中的一个场景,站在新基建和数字经济的角度来实践和落地,才算是真正意义上数字科技的引路人。

所谓的以数字科技为终局,其实就是要把自身定义成为支撑产业数字化的“骨架”,联通产业的“毛细血管”,即使是金融科技行业,我们同样要把它看成是其中的一个场景。这个时候,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其实就是当下比较时髦的“新基建”的角色。

当数字科技的引路人以这种角色定位来思考并探索未来的发展道路时,才算是真正跳出了金融科技的牵绊,真正进入到了一个更加底层,更加纯粹的发展阶段。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科技,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数字科技。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引路人。

因为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的冲击之下,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要素正在发生本质上的改变,数字正在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以数字科技来重新建构行业发展的新体系,才能实现产业数字化的目标。

因此,以数字科技为终局,并把自身定义成为新基建选手,而不是金融玩家,以产业数字化为引领的探索者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科技引路人。在当前这样一个概念纷乱复杂的背景下,数字科技太需要这样一个引路人了,跟随它,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住数字科技的精髓。改名让它去改,打概念让它去打,真正去落地和应用的玩家才是真正的引路人。

庆幸的是,他们是少数派。之所以庆幸,是因为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以京东数科为例,早在2018年,我就注意到他们在行业里首提“数字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引领了后来这一波诸多公司的“数科”改名热潮,并且也在产业数字化方面付诸了实际动作,将在金融科技中积淀的数字能力拓展到智能城市、数字营销等领域,比如以AI机器人提高室内运送、交通巡检等产业场景的效率;为城市装上智能操作系统,连接政府、企业和城市居民,构建智能城市的开放生态;为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提供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他们用AI精准获客等等。

很显然,京东数科的发展路径与我对数字科技方向的思考不谋而合。

再以腾讯为例,也是2018年,腾讯开启了一场“决定未来20年命运”的大转型,全面发力产业互联网。以C端为优势的腾讯决定转型to B, “与合作伙伴‘共创’是产业互联网发展最重要的路径,也是最佳的路径。”

这两年腾讯也是在持续加码产业互联网战略,今年5月,更是宣布投资5000亿All in新基建,也已与金融机构及公共服务领域客户签订了重大合同,同时扩大了在医疗、教育、会议及展览等新兴垂直领域的服务,协助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

站在数字科技的角度来更好地思量并寻求产业进化的终极命题,将数字科技作为产业进化的驱动力和新基建,让陷入困顿的产业进化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蓦然回首,人们就会发现,原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科技。原来数字科技真正的引路人正是那些默默无闻精耕行业沉默的少数派。

当数字科技成为产业数字化的新引擎,我们才能开启产业蜕变的新世代,所谓的产业同样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业,而是变成了底层元素发生了本质改变的新物种;当数字科技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它的应用场景得到了不断的延伸,原本横亘于不同行业的高墙开始被摧毁,产业发展进入到了大融合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再炫酷的名字,再高大上的概念都只是狡猾妖怪的变身,我们用数字科技的照妖镜一照就会让他们原形毕露。

在这条只有少数派奔跑的新赛道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着无限想象力的新未来,因为有数字科技的孙行者不断斩除千变万化的妖怪,引领着我们前进。他们投身到了数字科技的大江大河里,践行着产业数字化的梦想,用不懈的努力诠释着数字科技的真正内涵与意义。

他们,才是数字科技的引路人。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08-20
数字科技需要引路人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数科”玩家其实依然在做着金融场景的事情,并没有从本质上做出改变,其主营业务依然聚焦在电子支付、数字信贷等领域,但是,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会不会进化成为数字科技玩家,我们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