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再进化,“穿透力”见真章

文/孟永辉

做金融的互联网金融玩家正在消失,做科技的金融科技玩家正在疯长,这是真实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给人一种错觉,即有关金融的再进化必然以去金融化为前提,离开这一点,一切都是妄谈。很显然,这种看上去是事实的现象,却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事实。

真正的事实是一切脱离了金融本身的进化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金融进化,只有回归金融本身的进化才有意义。这其实又陷入到了逻辑怪圈里,为了躲避监管,去金融化是必须的,而脱离了金融的进化,又是一个伪命题。

看上去,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实质上,这是一个已经有了答案的问题。这一点在金融科技的声名鹊起和数字科技的渐入佳境中可以找到答案。然而,就算是我们已经找到了金融进化的“中庸之道”,但是,如果金融本身并未真正改变,依然停留在陈旧的功能上,所有的正确终将变成泡影。可见,金融的进化必然以金融的进化为注脚,一旦金融的进化脱离了金融的进化,一切美好都仅仅只是虚妄的假象。

其实,金融的进化就是一个将金融与产业 融合的过程。因此,我们衡量金融进化的标准之一就是要看进化之后的金融与产业结合是否紧密。如果进化之后的金融与产业结合更加紧密,那么,金融进化就是成功的。反之,金融进化就是失败的。无论我们以金融科技的概念还是以数字科技的概念来诠释金融进化,横向上的流量获取与市场瓜分都不应该成为衡量标尺,纵向上的产业打通与 赋能才是关键所在。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金融进化的关键在于纵向上的贯穿与打通。

纵向上的贯穿和打通是金融功能的返璞归真。金融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从表面上看,金融的本质是投资和消费。实质上,金融的本质在于打通了经济生活的各个环节。互联网金融的错误在于它将金融表象的功能进行了透支,却忽略了金融对经济生活打通和联通的功能,最终让金融距离其本质越来越远。

金融进化其实就是一个回归的过程。这种回归是以贯穿和打通产业为前提,说到底就是要将金融行业的“毛细血管”的作用发挥出来,为金融行业建构起坚实的底座。我们衡量一个玩家是否具有发展前景的关键在于它回归金融功能的能力。如果金融进化缺少了对金融功能的回归,一味地去金融化,那么,它就失去了打通和贯穿的机会,最终仅仅只是互联网金融的代名词而已。

纵向上的贯穿和打通是金融与科技的 融合。以金融科技和数字科技为主导的金融进化其实是以金融和科技 融合为代表的,当缺少了金融与科技的 融合,金融进化便失去了现实意义。无论是金融科技,还是数字科技,其实都要以金融与科技的 融合为前提。

类似互联网技术的表层的、浅度的技术其实已经被证明是无用的,甚至有些时候还会将金融行业的发展带入到死胡同里。金融进化新阶段的金融和科技的 融合关键在于科技金融化与金融科技化完美统一的过程。所谓的科技金融化其实是挖掘金融本身的科技潜能;所谓的金融科技化其实是科技对金融的 改造。当科技金融化与金融科技化实现了完美统一,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与科技的 融合。

纵向上的贯穿和打通是金融对产业的 赋能。当金融进化实现了纵向上的贯穿和打通,其目的其实就是要对产业进行 赋能,从而去改变传统行业的运行逻辑。当这一环节打通,金融进化才算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闭环。因此,金融进化的终极目标在于金融对产业的 赋能,而非仅仅只是停留在金融,抑或是仅仅停留在科技。

那些简单地将金融进化归结为金融,或者是单纯地将金融进化归结为科技的做法都是不恰当的。找到金融对产业 赋能的方式和方法,才是金融进化的正确方向所在。只有实现了金融对产业的 赋能,才真正实现了纵向上的贯穿和打通,并且找到了金融行业在新场景下的正确发展之道。

纵向上的贯穿和打通是一次产业蜕变的集中体现。在产业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产业的变革和 改变上。同互联网时代仅仅只是做撮合和中介不同,产业互联网时代更加关注的是行业的 蜕变。金融进化其实是产业蜕变的终极集中体现,所有的产业蜕变都需要在金融行业上得到集中体现。

从表面上看,所谓的金融进化其实就是简单地局限在金融行业本身的行为。实质上,所谓的金融进化背后其实是一个与金融所关联的行业 改变的过程。当金融进化与相关产业的变革结合在一起,并且真正找到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时候,金融进化才算是真正完成。由此看来,金融进化不应该仅仅只是关注金融行业本身的改变,还应该兼顾以金融为突破口来寻找改造相关产业的方式和方法。当金融产业的蜕变,与相关产业的变革实现了完美统一,金融进化才算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贯穿和打通。

当金融科技与数字科技成为金融进化的新方向,去金融化成为一种“政治正确”。从表面上看,这种方式的确可以规避掉政策监管。但是,如果一味地去金融化,所谓的金融进化便不再是金融进化。以金融为切入点,寻找打通和贯穿产业的能力和方法,才是金融再进化的未来和方向。

因此,打通和贯穿产业的能力,才是考验一个玩家的关键。一句话,穿透力,见真章。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者。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08-10
金融再进化,“穿透力”见真章
如果金融进化缺少了对金融功能的回归,一味地去金融化,那么,它就失去了打通和贯穿的机会,最终仅仅只是互联网金融的代名词而已。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