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有媒体报道滴滴出行App内出现了“特惠拼车”功能,该功能入口在车辆 呼叫页面的“拼车”入口左侧。报道称,相较于“普通拼车”,使用特惠拼车的价 格更便宜。
滴滴顺风车下线超6个月后,“特惠拼车”登场
众所周知,由于过度强调“社交属性”,对乘客安全性重视不够等问题,去年滴滴 顺风车业务在运行中连续发生了两起恶性事件。后在有关部门的介入下被责令下线 整改。
目前,滴滴顺风车下线整改已经超过6个月。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滴滴顺风车做 了一系列的整改,如上线人脸识别、录音等功能、添加紧急联系人、行程一键分享 、暂停深夜时间段叫车服务、加大自建客服团队规模等。只可惜,滴滴顺风车的整 改并没有让业务重新上线;处于无限停摆中的顺风车团队,在2月份进行了裁员。 据悉,滴滴顺风车裁员比例达20%,裁掉近140人。
持续整改,被裁员的滴滴顺风车团队并没有放弃。4月15日,滴滴顺风车总经理张 瑞在网上发出了一封“道歉信”,并公布了对顺风车业务的5点“反思”和“整改 ”措施。
从滴滴顺风车下线整改到至今已超6个月,这么长的时间的整改和“反思”,滴滴 顺风车还是未能重新上线。这是为什么?
这说明一个问题,滴滴顺风车想要上线压力太大。不管是滴滴自己还是其他。
在顺风车重新上线遥遥无期的情况下,滴滴“特惠拼车”上线了。
据滴滴方面介绍,特惠拼车功能是鼓励乘客尝试拼车的一种手段。该功能在特定时 段筛选超过10公里的特定线路,给乘客提供长距离拼车出行的优惠折扣。
目前,“特惠拼车”功能入口在滴滴出行APP的车辆呼叫页面“拼车”入口左侧, 很容易看到,乘客可以使用其来实现拼车出行。不过使用这“特惠拼车”功能需要 满足三个条件:早晚高峰或特定时段;行程起终点符合线路要求;预估行程长度超 过10公里。
虽然滴滴方面对“特惠拼车”功能进行了说明和限定,但其与“顺风车”极其相似的功能作用,再怎么解释也显得牵强。
滴滴为什么要推“特惠拼车”?
对于滴滴“特惠拼车”的出现,玺哥并不觉得意外。毕竟在顺风车重新上线时间未 知的情况下,推出“替换”业务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
据滴滴出行公布2017年数据显示, 2017年滴滴全年为全国400多个城市的4.5亿用户提供了超过74.3亿次的移动出行服务(不含单车及车主服务)。其中,滴滴顺风车和快车拼车服务累计分享座位超过10.5亿个。此外,滴滴还曾在自查通报中称,顺风车业务上线3年以来,出行次数达到十亿多次。以此数据计算,平均每年的订单量超过3亿。
显然,如此强劲的顺风车业务,滴滴是不可能放弃的。
而且,顺风车对滴滴来说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顺风车是滴滴聚拢司机的重要工具。有了司机,滴滴才更有竞争力;其次,顺风车是一种真正的共享经济模式,它通过鼓励合乘、共享出行,既让司机节省了油费、挣到钱,也让用户得到降低出行成本的实惠,是管理部门认可、司机乘客欢迎的全新方式;第三,失去顺风车业务“保护伞”的滴滴,只能陷入与传统出租车的竞争泥沼。不断消耗掉自己的能量。
“特惠拼车”功能,是滴滴在顺风车功能重新上线无期的情况下,推出的“求生”之计。
滴滴强推“特惠拼车”背后的焦虑
自顺风车下线整改以来,滴滴的压力就在逐渐增大,并越来越焦虑。滴滴的压力和焦虑不仅来自于舆论,更来自于平台活性的下降,以及竞争对手的快速崛起。
在失去了高频使用的顺风车业务后,用户对滴滴平台的打开频次、停留时间都出现 了较为明显的下降。据极光大数据发布《2019年1月网约车行业研究报告》显示, 2018年6月-12月,滴滴出行DAU(日活跃用户数量)领跑网约车行业,不过其数据 有所下降。数据显示,滴滴出行2018年8月迎来用户活跃度的峰值,DAU超过1600万 。此后,受安全事故多发,社会舆论压力,政策趋严等影响,滴滴出行数据持续下 降,12月DAU均值为1105.7万。
而在滴滴被迫下线顺风车的这大半年时间里,以哈啰出行领衔的竞争对手们,已经 迅速填补了运力空白,改变了顺风车市场的格局。
哈啰顺风车在2019年1月25日上线后,以其杜绝“社交属性”、极其重视乘客安全 性、以及回归顺风车合乘本质的定位,得到了乘客、车主的认可。哈啰顺风车于1月25日正式上线。在正式上线前的1月17日,哈啰出行宣布其顺风车车主招募上线20天,注册数量已突破百万,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哈啰顺风车运营范围已扩展到 全国300多个城市,成了拥有全国覆盖能力的顺风车运营平台。
顺风车业务被下线的滴滴,平台活性在逐渐下降,竞争对手在快速崛起。无奈又无力的滴滴,很焦虑。
滴滴,希望通过“特惠拼车”重回顺风车市场,既能增加营收,又能为“自保”增加筹码。
只是不知滴滴这种变相上线“顺风车”的行为,是否会引发监管部门的不满?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