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Counterpoint发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报告。报告显示,国产厂商在出货量上大幅跃升,华为、vivo、OPPO、小米在国际市场的表现整体增长明显。但令人感意外的是,小米手机的国内出货量出现了16%的同比下滑,业绩排在华为、vivo和OPPO之后。小米手机国内份额大跌,让玺哥想到了雷军与董明珠那场著名的“10亿赌局”。在小米手机国内市场份额大幅下滑当下,雷军最终会输掉这场10亿“豪赌”吗?
一、小米国内市场快速下滑,到底怎么了?
客观地说,小米三季度在全球市场的表现还是可以的。全球83%的增长数据相当亮眼,其出现下滑状况的主要是国内市场。但问题在于,对小米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两大块:互联网服务+生态链业务,都高度依赖小米自身中高端机型的销售来带动,而小米这些中高端机型基本都是走国内市场的。所以长期而言,国内市场如果继续下滑,小米将会失去未来发展的动力来源。
1. 缺乏创新,小米新机引来嘘声一片
手机产品的创新指的是什么?玺哥认为,首先是包括芯片在内的核心技术创新,其次是像外观结构的布局、如何尽量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创新。一个品牌要想赢得市场,根本是要在创新上获得市场的认可。然而近一年多来,小米推出的新机型却多次遭到消费者和业界的质疑,在创新方面完全乏善可陈。
从今年发布的小米8、小米MIX3上,我们就能看到这个明显的趋势。5月底发布的小米8甚至在“米粉”们的眼中也只能用“平淡”二字来描述。其单调堆叠硬件、缺乏设计亮点的弱点已经引来审美疲劳,更令人失望的是其屏占比竟然只有86%,比MIX系列还不如。让消费者纷纷“吐槽”,连外观设计都缺乏创新意识了。
10月25日发布的新期间小米MIX3,首先在外观上就被诟病,其滑盖全面屏与华为magic2的曝光照非常“相似”。硬件配置方面,虽然搭载了1200万像素双摄以及索尼IMX363传感器等,但堆叠硬件却缺乏真正创新的弱点依然延续。与华为的magic2相比,它硬件上缺乏屏下指纹,与vivo弹出式摄像头和屏下指纹设计相比没有优势。处理器也只能继续采购高通的骁龙845,缺乏与其他友商产品进行差异化竞争的基础。与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系列相比,差距很大,MIX3也没有像华为那样的GPU turbo加速技术。
所以最近一年多来,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个带有贬义的名词----“小米式创新”。指的就是这种缺乏软硬件深层次上的创新,只能单纯依靠堆叠硬件拼“性价比”的做法。如果小米继续这种模式而不是将资源更多地投入到真正的创新上,今后新机型被“嘘”的情况恐怕还会一再出现。
2. 被寄予厚望的小米之家,效率并没有雷军说得那么好
要全面理解小米市场下滑的状况,我们先要搞清楚小米的销售渠道。早期小米出货主要依靠线上,但随着竞争对手的全面跟进,小米也不得不被迫建立线下销售体系。
关于小米线下渠道,媒体最新更新的数据为:截止11月,小米之家已达515家。截至2018年10月份,小米授权体验店达1183家,覆盖了全国567个区县。2017年11月份,小米开始探索直供专营点,不到一年时间已开设了36256家。
从雷军和小米推进线下渠道的这个速度来看,未来线下销售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米的市场总销量。那么,小米之家究竟做得如何呢?
在多个公开场合,雷军都宣称过其小米之家门店的坪效相当高,在业内达到仅次于苹果的水平。然而玺哥想说的是,雷军口中的最高坪效,可视为小米之家的最高坪效,并不具备普遍意义。原因有以下几点:1、小米之家胡坪效会由于店面数量的增加被逐渐稀释,道理很简单,开的店多了,人员会被分流,2,小米之家由于有爆款效应,前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用户新鲜劲过后,单纯的爆款并不对用户有持久吸引力,拼的是服务和回购率。(这个做起来可没那么简单,不是雷军所谓的新零售理论,几百个sku,不做导购就能做到的。);3,随着小米授权体验店、直供专营点的增加,渠道的下沉,用户购买力下降等,也都会拉低小米之家的坪效;4、竞争对手的进化也将削弱小米之家的竞争力。
玺哥认为,雷军曾反复宣扬的、作为小米“新零售”样板展示的小米之家,看来其真实的经营效率远远低于市场预期,也远没有达到雷军自己所期许的水平,小米大规模开店,不是因为小米之家坪效高,只是在竞争对手的逼迫下不得不做的应对。
小米是时候反省自己了,不能再继续沉迷于高坪效,理论“创新”上,而是要真正拿出提高销售效率的办法才行。
二、凶猛的竞争对手,和应对乏力的小米
二季度0增长、三季度下跌16%,步入2018年后小米的市场下滑状况,除了上述的自身原因外,玺哥认为很大程度上还来自由竞争对手强大压力所致。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二季度、三季度的数据都反应出一个状况:在“华米OV”中,小米已经连续两季度被其他三个对手抛离,排在最后一位。华为领跑,vivo和OPPO互相交替争夺第二、三名,而小米敬陪末座的情景似乎已经成了常态。
首先我们来看看华为。助推其连续获得二季度、三季度销量冠军的产品,包括华为、荣耀两大品牌,其产品覆盖了从千元级别到数千元级别的高端机型,双核心的发展策略让华为无论在以Mate系和P系引领的高端市场、还是在nova、荣耀引领的中低端市场,都有亮眼表现。可以说是在高端、中低端两个方向上全面挤压小米的空间。
再来看三季度的国内销量亚军vivo,出货2230万台,比去年同期实现了18.5%的大幅增长。仔细观察其产品线构成,一方面用“零界全面屏”NEX抢夺旗舰机市场,另一方面则以X、Y、Z系列竞争性价比市场实现走量目标,这个策略同样对小米施加了巨大压力。需要说明的是,vivo在国外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进而在国内紧盯低端市场的策略是很有力的应对措施。相比小米国外节节高,国内大滑坡的应对方式,vivo的做法更加务实。要知道,国内才是自己的大本营!
这次排名第三的OPPO,实际上在二季度时是当时的销量亚军。玺哥认为这两家排名先后并没有什么可计较的,因为它们本就是“同门兄弟”。两者无论谁领先,都是在挤占小米的市场份额。
反观小米,三季度的出货量1400万,与第二名vivo的2230万台、第三名OPPO的2100万台已经拉开了明显差距。玺哥认为,小米必须认真考虑其产品策略,抓住重点方向集中资源投入才能取得优势。若目前这种发展趋势继续下去的话,玺哥担心小米的市场份额会在前三名厂商的全面挤压下进一步流失。
三、雷军和董明珠的10亿赌约,能赢吗?
随着时间脚步,雷军和董明珠5年前定下的那场著名“10亿赌局”,正在进入倒计时阶段。大家都在关注结局,到底雷军和董明珠谁能笑到最后?
五年前在央视CCTV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现场,雷军和董明珠分别作为互联网经济模式和传统制造业的代表,互相约定5年后谁的总营收能超过对方,谁就能赢得10亿筹码的“豪赌”。赌约订立之初,当时早已经实现上市的格力全年应收为1200亿元以上,而雷军的小米却只有265亿多元。但其后几年里,小米的飞速扩张让大多数人都跌掉眼镜。到2017年底,小米已经实现年营收1146.25亿元,与同期格力1482.86亿元的营收总额相比,差距已经相当小了。更何况此时的小米刚刚实现上市,而且2017年营收也有67.5%的同比增长,这个速度比格力的45.27%同比增速要明显领先。一度有很多评论者认为雷军更接近赢得赌局。
然而时间进入2018年后,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如前所述,小米在第二、第三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了显著的业绩下滑,能够继续去年的升势追上格力已经成疑,雷军直接面临输掉赌局的“危险”。从2018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小米上半年营收为796亿元,比格力的920亿元差了124亿元。而三季度数据则表明,下半年小米的营收恐怕将面临很大压力。二季度0增长、三季度国内下滑16%的数字,使得雷军对这场10亿豪赌的也少了一些底气。
当然,对于雷军来说,10亿“赌局”就算输掉也没什么,他输得起。当前,如何挽回小米国内大幅下滑局面,应该是他当前最为关心的事情。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