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兴亮
↡
01
三年前,你不知道「流量思维」;两年前,你也没有听过「增长黑客」;现在,你还不知道「私域流量」、「私域经济」,那可能你已经离互联网圈越来越远了。
私域流量是相对于公域流量来说的,指品牌或个人自主拥有的、可以自由控制、免费的、多次利用的流量。
打个比方,公域流量是大海,刚开始时候,鱼多,捕鱼的人少,哪怕你技术一般,都可能有收获。随着捕鱼的人越来越多,捕到的鱼成本越来越高,于是很多人就开始自建鱼塘养鱼,这样捕鱼的成本低了,也更容易捕到鱼了。
对于私域经济,有赞CEO白鸦在有赞8周年生态大会上是这么定义的:所谓「私域」, 是指运营客户的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和品牌最核心的能力之一。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目标是要从产权的高度上真正去重视和拥有「客户」这个最有价值的资产,并不断提升自己为每个客户创造更丰富价值的能力。
同时,白鸦也对私域经济「亮三点」,准确说是提出了私域三角这个概念,也就是私域经济运营能力最关键的三个指标,我来解读下:
02
• 左一点:私域产权力
私域产权力从两个维度来衡量,一方面,建立连接的客户数量,也就是说你跟多少顾客建立了连接;另一方面是你触达客户的能力。
做过自媒体的朋友就知道,微信公众号的粉丝价值,要远高于其他自媒体的粉丝价值。体现在商业层面,就是同样的粉丝数,公众号的广告报价,要远高于其他平台。
因为微信公众号是订阅制,在「订阅号消息」(也就是微信公众号的推送)里,用户只会收到他关注的账号的更新,而在其他按照兴趣推荐的平台上,用户更多看到的是没有关注,但是可能感兴趣的系统推荐的内容。也就是说,微信公众号触达粉丝的能力是更强的,自然商业价值更高(同样粉丝基数的情况下)。
同样的,对于企业来说,假如你的销售系统里积累了1万个客户,但是他们屏蔽或无视你的电话、短信;电商平台也不会把你的店铺推送到买过你产品的客户面前,那么你触达客户的能力就几乎为0。
很多商家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纷纷把用户导入微信个人号、微信群、小程序、自主APP上。比如有的商家就会通过优惠券等方式,吸引用户加客服微信,并拉到微信群里去长期运营。
03
• 右一点:单客价值度
单客价值度也是从两个维度来衡量,一方面,是单个客户的周期价值,另一方面是客户复购率,结合起来就是单个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总价值。
比如,你是卖咖啡豆的,用户参加过你们的咖啡体验线下活动,并加了你的微信,时不时能在朋友圈看到你们的优惠信息、咖啡知识等等,基于信任,就一直都在你这里买豆子,还办了年卡。
假如举办活动的成本是100元/人,每个周期(一年) 这个客户的消费是2000元,并且复购3年,那么对于你来说,就是用100元的营销成本换来了一个能带来6000元总价值的客户。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获得很高的单客价值度,如果你的产品复购率非常低,复购增长就不会太明显了,比如大家具,耐用的电器等。
而像服装、食品、化妆品,用户自然复购可能一年10次,他不在你这买,就去别人那里了。所以,建立起私域池,不断曝光影响,建立信任,就有机会卖的更多。
那复购率低的产品做私域有价值吗?当然有,因为私域经济的运营能力还有一个重要指标是顾客推荐率。
04
• 下一点:顾客推荐率
顾客推荐率也有两个维度,一方面,是通过老顾客推荐带来新顾客的能力,也叫裂变能力;另一方面是在关联领域对顾客选择的影响力。
前者好理解,后者是什么意思呢?
先来看看白鸦的表述:「这是私域经济和平台经济最大的不同。在平台经济卖袜子的只能卖袜子,因为它是通过搜索找到你的,但今天在私域经济领域不是,因为你有了私域产权,有了对于客户的理解,有了可以进行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客户对你的信任度,还会带来新的客户之后,会有延伸的价值,你在相关的领域对于客户是有影响力的,你可以把自己变成渠道,你要不就卖产品,没有产品有需求的时候,你可以把自己变成别的品牌的一个渠道,所以在观念领域你对顾客的影响力,是非重要的价值。」
举个例子大家可能更好理解:
假如你是卖家具的,虽然复购率低,但你和客户建立了长期的联系(比如定期提供家具清理工具、方法),形成了好的口碑,客户为你带来了很多新客户,说明你们的裂变能力是很强的。
同时,当你积累了一定的私域后,就可以成为渠道。比如和智能家居产品合作、和装修公司合作,影响你的客户在这些领域的消费,也就是用你在客户那里建立的信任感为合作的品牌背书、导流,从中获取利润。
05
总之,私域产权力、单客价值度、顾客推荐率这三个指标决定了一个品牌私域经济能力有多强,也是有赞等企业在做战略投资时对项目进行估值的重要考量因素。
同时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千万不要把私域经济等同于过去的「O2O」、「共享经济」这种风口。经营好私域,就是在经营企业客户资产,管理企业金矿。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能力,并不是所谓风口。
今天中国商业环境最大的变化是,流量红利已经结束。躺挣的时代结束了,那企业就要拼真功夫了。私域经济,只是在这个恰当时刻出现的名词而已。是时候重视用户运营的能力了。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