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兴亮
↡
01
不知道多数父母有没有类似感受,我们似乎丧失了与孩子长时间相处的能力。
多数时候我们把孩子交给学校幼儿园、课外班网络辅导班,这看起来自然的事情其实非常省心省力,他们获得了那么多的教育机会,我们呢,工作上克勤克俭,劳累之余只想偷得无事一身轻。
这到底对不对?
02
做了别人的父母(这常常并非深思熟虑的结果)之后,于教育一事上战战兢兢,望着那个手足舞蹈的小生命,真有些无所措手足。
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慢慢懂得了如何与之相处。这是一个漫长的,随同孩子一起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亲子关系看起来简单,涉及到的心理学问题实则精深,也宽泛。
过去简单以为教育不外乎两个目的:
一为继承过往的知识体系;
一为发明未有的知识点。
二者任何一项都足以使皓首穷经者望洋兴叹。何况咱们这些普通人。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的蔓延,多数人禁足在屋。孩子们不开学,大人也困于时局,长时间隔离在空间有限的家庭里,大眼瞪小眼,这才发现,我们已经无法从社会化的生活架构中走出来了。
失去由各种社会机构划分的时间片段和人事日程后,不少家长几百个小时跟孩子面面相觑,完全不知道怎么安排时间日程。能否保证正点一日三餐,已不是最主要的了。节奏停滞之后,时间四处满溢,钟表走得好慢啊!
这时候把时间划分开来的日计划表、周计划表,是相对便捷的工具,给散漫流溢的时间和空间做一下格式化,人的生活就会变得有仪式和周期,我们不那么慌忙失措了。但还是常有无语以对的时刻。
在自由和宽松,习惯和约束,好奇与进取,认知累积与自然发展的路径上,取舍是时时刻刻存在的问题。任何事情都在天平的两端施压,获得平衡并非自然而然的事情。巧妙地设计活动,带动孩子的热情,引发好奇和共情,是需要手段和载体的。
03
开通视频号后,给自己认证为「作家」。作家除了写作,是很关注教育问题的,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尤其愿意研究和投入。
我喜欢研究孩子的心理状态,投入到一种与她们相关的游戏情境中去。偶然发了几个与孩子游玩的短视频,没想到获得很多人的关注和点赞。
第一个是关于「没事千万别出去」的,我以为是「没四千万别出去」,感慨出去的门槛很高,孩子马上听出了其中的奥义,纠正我的看法。
随后跟孩子做了一个双簧表演,让一个「喷嚏」打断了要说的话。这种游戏方式有趣,能带动孩子的表演欲,且很容易移植。我想不少家长会跟孩子进行,既锻炼了孩子对语言的理解力,还能锻炼手眼脑协调力,进行肢体表达。
然后是跟孩子以表演的方式探讨汉字的形象问题,涉及到吵架用嘴的口字旁,炒菜用火的火字旁,当然,这个问题引申出来的问题,已经从文字训诂学上升到了社会学的层面。女儿说,吵架也有火啊,不然为何会火冒三丈呢?顿时令我哑口无言。
04
随着这三个视频的阅读量从数千一跃至数万——彼时的视频号用户并不多,孩子的表演欲和机智的表现欲瞬间爆棚,总在生活中抓住点点滴滴的瞬间,把有趣的亲子活动与对话记录下来。作为一位有志于用写作说话的人,不得不暂时扮演起她的「陪读生」。
这段时间,除偶尔出门遛弯,大部分时间窝在家里,父女之间的亲子关系因短视频的播放而大放异彩。
这实在出乎预料,可也在预料之中。毕竟孩子的表现欲被激发之后,他们的想象力是漫无边际而浪漫恢弘的,常有让成人感觉惊异的地方,也使我们反思过去的教育方式和亲子方式过于死板,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前三个短视频,完全是无意识的。有了一些初步效果后,觉得是时候给我和女儿的亲子短视频系列起个名字了。
起名这事,我还是在行的,一口气起了八个名字:
• 父与女
• 亮父女
• 亮父靓女
• 亮父亮女
• 大刘小刘
• 亮家有靓女
• 亮女日记
• 家有亮女
起名字简单,选哪个名字我就犯愁了,我是个选择恐惧症晚期患者。于是就在微博、朋友圈、社群里发起投票,让大家帮忙选择。
投票结果出来后,排前三的依次是:家有亮女、亮父亮女、大刘小刘。
最后我决定了选择了排名第二的《亮父亮女》,因为跟我之前的《亮三点》系列有传承。
随后就用《亮父亮女》的名称陆续发了六七个父女之间对话的场景,涉及到英语教育、上网课、剔鱼刺机器、洗澡干发帽、养宠物等等。平均阅读量在三五万左右,其中关于剔鱼刺的这个视频,播放量上升至历史性的接近30万。
北方人吃鱼不太在行,进餐时颇嫌其麻烦,于是感慨:
「哎,特别想发明一个剔鱼刺的机器。」
孩子道:「我已经发明了呀!」
「诶,在哪呀?」
「就是妈妈呀!」
这真是我熟视无睹又绝没想到的。
05
《亮父亮女》系列从1到10录下来,女儿的变化也是很大的。
开始是我求着她录,后来是她求着我录了。原因是她找到了录短视频的快乐,也激发了她的表演欲望。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把视频号里的留言,以及我的社群里,还有我朋友们点对点的留言,都给她看了,给了她莫大的鼓励,她可能也很享受这种被关注的感觉。
开始是我定好选题,写好脚本,然后我们俩一起录。慢慢的,她也开始对台词、动作等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到后来,她也能提供选题了。
这个系列,我始终坚持一点——记录的是我们父女俩的真实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点之后,就赶快记下来,然后再演绎一遍。
真实的生活记录,才是最能打动人的。
06
《亮父亮女》系列短视频,之所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除了这种朴素的语言引起了多数母亲感同身受的心理反应,再有就是我认为它触及到了教育中的一个「偏差问题」。
那就是成年人总是站在自己的的定式中面对孩子,而孩子的心理则脱落于自然,还处于朦胧广泛的感受力,以及磅礴无边的想象力中。他们的感受是自然和纯粹的,其敏感度带来的反应和联想能力引导着好奇心和探索行动。因此总能说出一些成人想象之外的话语。
我们惊诧地以为孩子的表现机智而富于天分,那不过是他们日常本该的状态。
可是成人干什么呢?主要是阻止他们无边际的想象力和表达力,努力把他们拉回到「正确的、合乎逻辑的」轨道上来。因为这轨道很安全,天一黑就该睡觉了,天一亮就该起床了,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如果我们不反反复复地教给他们这些重要的道理,他们是不能自己掌握的。
合适的有益于教育的工具和情境,能把大人和孩子拉入共情状态中去,彼此激发有趣的思想火花,并且有力地纠正存在与我们身上的偏差问题。你会发现,原来孩子头脑里有那么多神奇的想法。
短视频可谓是一款极好的亲子教育工具!让我们呆板、枯燥的居家生活有了生机勃勃的气象。
关于教育,它所激发的是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瞬间想象、社会共情,乃至智力竞赛带来的丰硕成果。教育不总是枯燥的,它也可以绚烂精彩,让生活转变为教育的场所,认知成为有趣的活动。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