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兴亮(微信公众号:刘兴亮)
中国互联网行业从来不缺热闹,尤其是口水战。淘宝与工商总局的隔空对决,可谓是2015年开年以来最热的撕逼大战,而且还在不断升级中。即使由于种种原因,短期的直接对决可能不会持续太久,但暗中的对决,以及对决的影响,将会持续很长很长的时间。
1、对于阿里,外媒聚焦假货;对于工商总局,外媒聚焦政府诚信
这次对决,让国人走出选择其实很难,但是老外就没那么难了,我们先看看外媒是怎么报道的:
美联社:《China criticizes Alibaba in report withheld until after IPO》,标题把新闻点放在“中方扣留了涉及阿里巴巴的假货报告(即白皮书),直到它在美国IPO成功后才公开”。
英国天空电视台官网:《Alibaba Sells Shoddy Goods Says China Watchdog》,ShoddyGoods是假冒伪劣产品的意思。
美国之音标题亮明了态度:《中国揭开了网售假货的盖子》。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中国对阿里巴巴发布措辞严厉的报告》,开头特别有意思:“No business is safe from scrutiny in China -- not even its star techfirm.”这句话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就不翻译了,scrutiny是“详细审查”的意思。
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官网跟其他几家外媒一样,聚焦中国国家工商总局为了给阿里巴巴上市让路、事先“隐藏”了这份报告。
从外媒的报道的可以看出,他们更关注的是假货问题,而且关注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国内的媒体和民众。至于工商总局,我们关注的是政府的不作为或者乱作为,关注的是是否用情绪的针对淘宝,而外媒的角度则不同,关注的焦点在于中国政府的不诚信,故意隐瞒事实欺骗国际舆论。
所以,在国际舆论上,不仅阿里与工商总局是两败俱伤,而且给整个中国电商行业抹了黑,当然更给中国政府抹了黑。假货与诚信这两个标签,估计要更加深刻的烙在了国门外。
2、对于假货问题
正如美国之音报道的标题,《中国揭开了网售假货的盖子》。不管揭开者是什么目的,这个盖子终于以非常规手段揭开了,这是个好事。
假货问题,是中国制造业的顽疾。这个问题上,最大的受害者是中国的老百姓,最大的责任者是中国政府,当然工商总局首当其冲。至于阿里,即使受害者,又是责任人,但既不是最大的受害者,也不是最大的责任人。
以阿狸为代表的中国电商从业者,有责任帮助消费者过滤假冒伪劣,改进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从这个角度看,正如那位80后的工商小编所言,阿里和工商总局是队友。
另据了解,有一些集中造假的窝点,甚至是整个一个村子,但就是没人查,或者差不了。这也是中国特色,就好像东莞,大众都知道那儿是性都,但就是公安不知道。造假窝点也如此。
3、有史以来最势均力敌的官民对决
关于这种事件,专题做的最好的还是新浪,类似的专题都会有个小调查,这次当然也不例外。“工商总局大战淘宝,你支持谁”的调查中,支持淘宝和支持工商总局的比例基本持平,一半一半。支持淘宝的比例略微高一点点,说明民众对于政府乱作为的痛恨要高于对假货的痛恨。
从调查看,这次对决是势均力敌的。同时,这也应该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势均力敌的官民对决。
封建社会自不必说了,那是另一个体制。进入新中国后,几十年来,或许也有一些看上去势均力敌的案例,但那都是地方上的,级别不够。
从大企业的角度看,虽然也有类似于阿里或者比阿里更庞大的民营企业,但他们都不具备和政府对决的硬朗腰板。房地产之类的传统企业与生俱来就与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都离不开政府的势力。即使像海尔这样的中国制造业的骄傲,或者像华为联想这样的高科技企业,要么需要政府的各种补贴,要么政府就是他们的大客户,挑战之前,先失三分底气。
只有像阿里这样2C的企业,又是完全靠市场摸爬滚打起来的,又具有这么庞大的体量,IPO之后更具有巨大的国际影响力,才有可能敢去摸老虎的屁股。
所以,阿里PK工商总局,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势均力敌的官民对决,这才是这个事件最大的历史意义。此事,也不能说太细,就到这儿吧。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