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海尔轮值总裁:如何防止被颠覆

这几天,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轮值总裁周云杰先生正在京开两会。趁此机会,于一个夜不黑风不高的晚上,畅聊了一番。

从我的办公室到晚宴的酒店,只有10公里左右的距离,由于正值晚高峰,再加上两会的缘故,我足足走了将近两个小时。这个路途中,我一直很焦虑。于是,和周总的聊天,就从“焦虑”这个话题开始。

去年有次跟马云聊,感觉他很焦虑。马云焦虑在于两个层面:首先,用户从过去的“去购物”变成了现在的“在购物”,随时随地在购物,用户行为发生了变化;其次,自己在移动端做的不够好,而竞争对手做的足够好。还有次去OPPO讲课,发现OPPO这样的手机厂商也很焦虑,他们的焦虑,我总结为“小米越饥渴,他们越焦虑”。于是,后来我专门写了篇文章,题目就是“移动互联网焦虑症”。到了今年,有更多的大佬公开表态自己都患上了这个焦虑症。

于是,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海尔这样的庞然大物(2013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收入约为1803亿人民币),染上“移动互联网焦虑症”这个流行病了吗?周总回答“有”。我又接着问,那焦虑的最核心的地方是什么?

周总说,海尔不管这个叫焦虑症,因为海尔的企业文化就是不断的颠覆,不断的变革,不断的折腾。为什么愿意变革,要颠覆自己呢?张总有一个很大的理念,永远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你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就是因为觉得企业永远离倒闭很近,所以海尔的文化就是不断的颠覆,不断的创新。

2000年的时候,张瑞敏就曾说过企业不触网就死亡,那是14年以前。当时听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危言耸听,包括海尔自己的人都觉得有点危言耸听,但是现在看,张瑞敏觉醒得非常早,这对我们来讲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但是对他来讲,相信对他也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当他觉醒这么早的时候,很多人没理解的时候,他是非常痛苦的。

现在又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海尔的焦虑到底是什么?大家都明白,移动互联网是个很大的机会,但是海尔又有这么大的优势,是把这个优势当成包袱放在身上背着?还是放在地下当成一个台阶踩着?这是完全两个不一样的东西。我们应该都知道,不应该把它当成包袱,应该当成一个台阶,当成一个平台。但往往在传统的习惯里,这么多年形成的一个成功的模式,它会形成对你的一个禁锢,一个束缚,这个东西也是海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怎么样把它打破这种内部的边界,打破原有固化的思维,变成一个真正的互联网的思维,这是海尔一直在做的事情。

我又接着问:我们现在经常说,打败一个巨头的,通常都不是一个和你模式一模一样的公司,往往是别的模式。也就是说,巨头都不是被正面打败的,而是被侧面打败的。打败微软的,或者说让微软开始走下坡路的,不是一个软件公司,而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将来打败百度的,也一定不是一个搜索引擎公司,打败微信的一定不是另外一个微信,可能是一个新的东西。比如说海尔传统的优势在白电领域,海尔的白电是全球第一,在白电领域里面非常领先。可以说,将来会对海尔造成致命威胁的,一定不是现有的这些白电企业。像达到类似于海尔这个级别的巨头,通常内部会有一种预警机制,他们经常会琢磨,哪些东西可能会将来颠覆自己。那海尔有这样的一个机制吗?海尔内部有没有认为哪些地方对自己很有风险?

或许是这个问题问到了痛点,周总打开了话匣子,开始滔滔不绝。

周总坦承,这也是海尔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当硬件变得不值钱的时候,硬件成为软件的时候,或者说现在突然杀进来一个企业,不是做白电的,它的硬件是不收费的,软件做的也非常好,海尔该怎么办?现在不是有的企业已经开始做电视了吗?电视已经开始被颠覆了,那些企业做的是软件,做的是用户资源的平台。如果都到了那个时候,好多制造企业,做硬件的企业可能就没有出路了。所以海尔现在思考的就是这个,内部提的就是怎么成为破坏者、颠覆者,而不是成为一个被颠覆者。

海尔在白电领域里面肯定是一个被颠覆的对象,现在防范的也是这件事,怎样才能不被颠覆。

针对这个,海尔是有预案的,这几年海尔做的预案就是不再把自己当成一个白电制造企业,而是要变成智慧家庭的一个平台。目前在这方面,所有的产品进行交互,不交互不能生产。海尔现在在做的几件事就是,第一产品要上网,然后产品和产品之间要联网,产品和环境之间要联网,变成一个从智慧家庭到智慧社区,到智慧社会,变成这么一个互动互联的平台。为什么说我们白电那边也不是做家电了,也要变成一个做智慧家庭的平台,是这么思考的。

原来海尔的全部目的都是要把产品做到极致,在产品层面下工夫,白电、冰箱做到什么功能才能尽可能达到完美。现在如果海尔还是简简单单这么做的话,就永远就会成为被颠覆者。现在海尔就想应该颠覆什么呢?把硬件要颠覆成一个软件产品,就是把白电要变成一个智慧终端,把家用电器变成一个交互的网器,这就是我们现在自己颠覆自己的。颠覆这件事是很痛苦,因为什么呢?因为自我颠覆相当于颠覆我已有的优势,对已有优势开刀,要做这件事,这是很痛苦的。

虽然很痛苦,但是又必须这么做。到底能不能颠覆成功?颠覆不成功,估计就要被别人颠覆了。假设不是海尔,是一个从零开始的企业,我们要颠覆海尔这么一个企业,我们应该做什么?海尔现在是从这个思维思考来做这件事,这实际上是挺难的一件事。

其实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比在PC互联网时代更好一些。PC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给人的感觉往往是一种咄咄逼人的姿态,要来颠覆传统渠道。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发生了很多改变,在某种意义上说,移动互联网一定是依赖实体渠道的,这就是海尔这样的公司的优势,但是优势怎么能不变成包袱,而变成一个胜势,这完全是两回事。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定位,百度做的非常成功,解决了人和信息之间的关系;阿里做的非常成功,解决了人和商品之间的关系;腾讯做的非常成功,解决了人和人的之间的关系。海尔要做的是什么呢,那就是要解决的是人和服务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海尔做日日顺的出发点。解决好人和服务之间关系的平台。

海尔做的这个日日顺平台,杀手级产品到底应该是什么?

日日顺的杀手级应用,就是基于海尔原有的优势,基于线下的3万多家店,和9万多辆车。比方说这9万多辆车,每个车其实就是一个小微公司,海尔内部对这个有个特定的称呼,叫“车小微”。这个车小微实际上就是智慧终端,9万多辆车就是9万多个智慧终端。

日日顺的核心是大件物流,大件物流的配送车辆说起来是一个服务车、送货车,实际上它是一个智慧终端,它实际上也是一个小微企业。一个车里面有GPS定位,也有POS机,可以对用户收款服务,也有整合的Pad,用户可以体验海尔的产品和服务。派工的时候,信息都会上传到交互平台上来,用户也会给上门的师傅进行评价和打分,将来根据这个用户的评价也会自动生成优先派工的导向。

将来,这个企业变得已经完全没有边界了,你分不清这些员工是海尔的人,还是不是海尔的人,你也分不清楚他实际上是在做服务还是做交互,这就是体现了和用户零距离的概念。这个智慧终端实际上真正给用户提供的是一种社区服务,体现了服务的价值。回款是销售的开始,而不是销售的结束。所以上门服务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好的交互界面,它是真正和用户接触完了以后,你给用户创造的口碑,往往会改变什么呢?会改变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或者是他的购买渠道。

可以想象一下,比如说到了夏天,用户上网购买一台空调。海尔可以承诺,用户下单半小时以后上门了,这是多好的用户体验?为什么可以做到呢?因为海尔的数据是和用户交互的大数据支撑下的,知道把什么样型号的空调放在哪个地方的哪辆车上。当用户下单的时候,这个产品不是在工厂里面,也不是在仓库里面,也不是在店里面,而是在配送的路上,这就是优势。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4-03-06
对话海尔轮值总裁:如何防止被颠覆
这几天,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轮值总裁周云杰先生正在京开两会。趁此机会,于一个夜不黑风不高的晚上,畅聊了一番。从我的办公室到晚宴的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