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米电视新品发布之前,令业界意想不到的是仅仅因为一则宣传文案竟引发了电视厂商间的一场“口水仗”,小米、海信、酷开、长虹、酷开隔空开撕,互相攻击讽刺,上演了一场现实版“宫斗”戏。期间躺枪的乐视一直“沉默不语”,待到今日小米电视新品发布完毕,终于爆发,并对外放出狠话:3月30日记得来看乐视+TCL是怎样碾压一切的!至于如何“碾压”只能等到3月30日当天由乐视揭晓了,今天先谈谈,乐视凭什么这么嚣张?
电视厂商们都“跑偏”了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电视市场全年出货4000万台,国内智能电视渗透率达到84.5%,2016年将突破95%,智能电视市场份额获得了极剧提升。这一方面和互联网电视品牌兴起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传统电视厂商的全面“互联网”化转型,纷纷效仿互联网电视品牌推出智能电视,以捍卫自己固有的市场。但遗憾的是,大部分传统电视厂商,甚至许多互联网电视品牌厂商都在这波“电视变革潮”中“跑偏”了。
“跑偏”表现无怪乎两点:一:盲目追求高性价比。目前,在众多电视厂商的思维中还保留着高性价比营销思维,认为只要产品性价比足够高,用户一定会“买账”;二:寻找互联网内容合作伙伴,走“传统电视+互联网内容”的粗糙模式。殊不知,这波互联网电视行情的到来,正是消费升级时代市场反向催生的结果,代表的是用户对产品、内容和服务品质的追求,盲目的追求高性价比的结果只能落的“一地鸡毛”。用户需要的不再仅仅是“传统电视+互联网内容”的粗糙模式,而是真正地具有良好用户体验个性化优质内容和完整的互联网大屏生态体验,这也是为什么乐视体育会投入27亿巨资拿下中超版权的原因所在。
“变天”在即,乐视+TCL的模式已占先机
上文已经提到,目前很多电视厂商走的是“传统电视+互联网内容”的模式,然后以高性价比为嘘头卖货,这样的结果不仅电视厂商们自己的利润压缩到了极点,甚至上游代工厂也基本无利可图。于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商业利益,越来越多的代工厂商开始自己做互联网电视品牌,自己生产产品外加第三方内容,再辅以高价性比的嘘头,这对目前很多电视厂商来说是一个新的变数。
早在乐视和TCL合作之时,梁军就曾对外表示,乐视和TCL两家的基因属性可以互补,尤其是TCL的工厂资源、屏的资源,和模组上游的资源。由此不难看出,乐视已经在为电视行业即将到来的“变天”而提前做好了准备。业内预测,随着互联网电视持续升温,尤其是曲面屏的火爆,电视屏幕的资源竞争将会日益激烈,甚至会出现屏幕短暂缺货或者涨价的可能,而乐视和TCL的合作则可以有效规避这一点,甚至从市场变化中斩获先机。而对于一些后来加入电视行业的互联网公司,一部分很快就会逐渐被互联网电视时代的马太效应挤出市场,对他们来讲薄弱的产业链整合能力,比较薄弱的硬件研发和软件研发实力,再加上更薄弱的用户规模,使得他们的发展会面临巨大的瓶颈。
生态支撑,乐视或彻底颠覆电视行业格局
小米电视刚刚发布新品,乐视梁军便在微博呛声:小米最新的43寸电视,1+8的存储配置,再加上908这个老芯片,low到了极致。这和发烧距离太远。一个不为客户着想的产品如何获得用户的喜欢?对于梁军的这一表态,再结合乐视即将在3月30日和TCL一起举行发布会,业内人士推测,可能会有新品推出,甚至比刚刚发布会的小米新品更具性价比。毕竟在业内乐视一直对外表示并不靠硬件盈利,而是靠“生态”盈利。
乐视超级电视目前的收入主要有以下几块:内容付费、会员、广告、游戏,而这些商业收入对乐视构筑的“生态盈利”来讲,还只是九牛一毛。原因有二:一是,内容付费、会员、广告、游戏等业务在大屏端还有待在良好势头基础上强势爆发。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分析报告,2013年全球游戏产业总收入达到932亿美元,其中,电视游戏机软硬件收入443亿美元,仅电视游戏一项,在将来就可能是千亿的市场规模,更不用谈未来内容版权的分发售卖和大数据精准广告的销售了。二是,最高流量入口,乐视超级电视如果市场份额足够高,将来会真正站到互联网的食物链的最顶端,成为未来家庭互联网各式服务的最终出口和用户需求的最直接入口,由此而产生的商业价值将是无法估计。所以就这两点来看,乐视宣称的“碾压一切”还真有可能。而一旦乐视真的推出更具性价比的电视产品,也许那将会是压倒现有电视行业格局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者:何帅 微博:@小编也疯狂 微信订阅号:小编也疯狂(id:xiaobianyefengkuang)专注科技硬件、互联网分析评论、电商研究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