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秀珍|编辑:齐成
出品:驼鹿新消费 | 微信ID:tuolu360
“鞋王”百丽又“杀”回来了!
3月16日,百丽时尚集团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5年前百丽国际从港交所“狼狈”退市,经过高瓴资本的改造,现在的百丽捧出了一份营收利润双双增加的财报。
但女鞋市场并没有恢复到以往的高光时刻,有些女鞋品牌甚至已经放弃“卖鞋”,开始“卖品牌”。女鞋行业如此萎靡,百丽可以独善其身吗?
1、百丽大改造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11月30日止9个月,百丽时尚营收为176.26亿元,上年同期的营收158.79亿元增加11%;期内利润(除所得税后净利润)22.9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9.5亿元增加18%。
在门店方面,百丽的线下零售网络由中国9153家直营门店组成,是中国最大的直营时尚鞋服零售网络。线上方面,线上渠道的收入贡献由截至2017年2月28日止年度的不足7%,大幅增加至2021年11月30日止九个月的超过25%。
在客户方面,百丽的绝大部分客户为消费者,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包括经授权第三方零售商及若干其他批发客户)销售总额占总收入少于1%。
私有化后,百丽针对鞋类业务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举措,以优化运营及提升产出。主要包括重新梳理定位品牌、投入大量资源发展在线业务、优化线下零售渠道、加快数字化转型、探索智能制造和规模定制等创新能力和模式。
在百丽国际退市之前,线上业务一直是其软肋,因为转型失利,业绩也节节败退。招股书显示,在2021年天猫“双十一”,天猫五大畅销时尚女鞋品牌当中四个品牌均来自百丽集团,即BELLE、STACCATO、TATA及BASTO。2021年618购物节期间,按直播销售额计算,抖音上五大最畅销时尚鞋履品牌均来自百丽时尚。
从1981年香港成立至今,百丽已经超过“40岁”了,虽然经过了转型失败和退市,但在规模方面依然可以稳居“鞋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2020年零售额计,百丽时尚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时尚鞋服集团,拥有20个多元布局的自有品牌及合作品牌(包括代理及分销品牌),覆盖女鞋、男鞋和童鞋以及服装、包袋和配饰等品类。
2、曾卖身自救
在此次的招股书中,详细地介绍了百丽国际此前的上市、私有化到退市、重组改革的历程。
2007年5月23日,百丽国际首次在联交所上市,上市首发股价6.2港元/股,市值约510亿港元。百丽CEO盛百椒十分自信,声称“凡是有女人经过的地方,都要有百丽”,此后五年里百丽开疆拓土,门店数从6000多家涨到超1.7万家,并在2013年2月达到巅峰,市值突破1500亿港元。
上市后,资金充裕的百丽先后并购了妙丽、美丽宝和森达等多个鞋服品牌;2010-2012年,百丽每年净增门店数目都在1500至2000家,最终突破20000家。2013年还与女装品牌巴洛克日本合作,首次介入女装领域。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庞大的线下门店曾是销售数字攀升的保证,但在渠道变迁的时代背景下,很快就变成了累赘。一方面,这些鞋类专柜绝大部分位于百货商场,当百货商场成为一种老旧业态,不再吸引客流,商场内的品牌自然也受到波及;另一方面,线上渠道的普及越来越广泛,这对常年依靠线下专柜的百丽是一个致命打击。
2014年起,百丽国际线下发展遇阻,线上转型不断失利,,2016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滑38.41%。到了2017年,百丽国际的净利润已经同比减少18.09%,较2012年几乎腰斩。
在其退市前的最后一份年度财报指出,截至2017年2月28日,百丽集团营收为417.07亿元,比上年同期仅上升2.2%;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03亿元,同比下降18.1%。
报告认为利润下滑主要由于利润更高的鞋类业务收入、盈利大幅萎缩,未能被利润率较低的运动服饰业务的增长抵消。“转型有代价,目前局面不改善,公司今后的价值会越来越低”在业绩发布会上,百丽集团CEO盛百椒解释了“为何卖身”的具体原因,称自己要承担所有责任,“自己不会开电脑,连微信都没有,对市场变化没做出很好的预判,没找到转型路径,主要责任在我。”
不久后,作为创始人的百丽国际董事长邓耀和CEO盛百椒,出售持有的百丽全部股份,套现130亿港元后离开了百丽。
高瓴资本、鼎晖投资以及百丽国际控股的执行董事于武和盛放组成的财团提出私有化要约,百丽国际以531亿港元的价格从港交所退市,这成为港交所规模最大的一次私有化交易。百丽完成私有化后,高瓴资本还主导了百丽业务的拆分和重组,将百丽国际划分为百丽时尚和运动鞋服业务滔搏国际,并操刀后者的独立上市。
3、女鞋不好卖
百丽得到了救赎,但其他女鞋品牌呢?
曾经可以与百丽共争“鞋王”的达芙妮,已经从巅峰的近7000家门店骤降至目前的400多家。现在的达芙妮,已经不再卖鞋,转型“卖品牌”了。在达芙妮的中期报告中指出,2021年上半年,达芙妮国际基本完成了从零售商至轻资产品牌商的业务转型,将零售网络转型成加盟商及授权商网络。授权商经营的实体店约为170家和网上商店约为250家。
在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公告中,达芙妮上半年收益同比减少 77%至5040万港元,股东应占盈利为4480万港元。而2020年同期股东应占亏损约1.41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2.5港仙,不派中期股息。
有着内地“女鞋第一股”之称的星期六,也准备向达芙妮靠拢。据其2022年1月发布的公告称,拟将除品牌商标之外的鞋类销售相关业务及资产打包出售,专注于品牌授权、品牌管理、供应链服务的“轻”资产运营方式。
随之在星期六1月19日发布的2021年度业绩预告中表示,2021年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30-6.45亿元,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亏损0.47-0.71元/股。
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星期六表示,部分原因由于为了大力推动互联网营销业务的发展,在转型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额外费用,预计全年计提坏账准备及存货跌价准备约 2.8-3.5亿元人民币。
拥有Kiss Kitty、Patricia等品牌的天创时尚,在2021年三季报中指出,2021年第三季度,单季度主营收入4.44亿元,同比下降3.6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71.68万元,同比下降109.76%。
女性买皮鞋越来越少,买运动鞋越来越多。
在女鞋企业惨淡的财报面前,运动鞋的财报喜气洋洋。2021年,安踏集团全年营收同比增长38.9%, 达到493.3亿元;经营溢利同比增长20.1%,至109.89亿元。李宁收入同比增加56%,而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137%。特步2021年收入增长22.5%,净利润增加了56%。
过去几年,在设计和销售上,国潮概念崛起,笼络了一批年轻人,本土运动品牌享受到极大红利,但这个红利与耐克和阿迪达斯等外资品牌无关。据滔搏国际中期报告,截至2021年8月31日的半年内,滔搏营收为155.7亿元,同比轻微下滑1.2%,耐克和阿迪达斯贡献了86.8%的营收。在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中,滔搏零售及批发业务的总销售金额同比下跌20%-30%。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