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东楼 (微信号:lidonglou)首发百度百家
对于社会化媒体营销,东楼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要根据不同的人群、产品、行业属性,通过文字、图片、语音以及视频等介质的运用,才能将信息准确有效的进行传达。图文营销,微博、微信已经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但视频营销一直是个软肋。视频网站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这种功用,但厚重的体积以及社交性的缺失,往往只是作为影视剧的播出平台。也就说,社会化营销的任督二脉,还没有完全打通。
在腾讯今年的智慧峰会上,东楼似乎看到了短视频营销崛起的迹象。短视频这种轻质丰富、兼具话题性和社交性的应用,已经引起众多品牌企业开始尝鲜试水。而在国外,在vine、instagram这些短视频平台上,不仅让普通用户一夜爆红走上人生巅峰,而且也得到了汽车、食品类企业的广告投放,正玩的风生水起。
作为长期研究观察新媒体营销的业内人士,东楼不妨以微视为例,也来分享下我对短视频营销的观点。
短视频营销 这边风景独好?
时下热门的冰桶挑战,在各个社交平台引发讨论,和以往图文播报不同,这种动态性的事件,此次让短视频抢得了先机。小米手机就通过微视,直播雷军从头凉到脚醍醐灌顶的挑战过程,当天视频的播放量就达到了50万。随后被雷军点名的郭台铭,也同样在微视上完成了挑战过程。
作为“粉丝经济”标志性企业的小米,将微视作为又一个涨粉的阵地。通过不断在微视上推出小米学院、新品发布广告、创意以及小米新闻资讯等种类多样标签,迅速积攒了40万粉丝,其中一条单条创意微视的播放量已超过千万。
在为小米在微视营销点赞的同时,也能看到短视频这种营销的特质。
动态轻质的视频,无疑是短视频最大的特点。视频所具有的丰富性、直观性是文字、图片所无法比拟的,这意味着更大的表现力。而且视频拍摄门槛低,不像文字还需要考虑字句搭配、正确与否,拍张照还要考虑构图,“分段拍摄”已经成为短视频的标配功能,创意空间也加大了,按照每帧呈现一个画面的话,那么8秒就是192种画面,拍出的视频也变得更加好玩。
另外,短视频的话题标签效应,可以围绕同一个主题聚拢更多的人气,形成营销的氛围,冰桶挑战、小苹果的模仿、搞怪,也正是基于这种氛围的带动,而且当这种话题引起共鸣时,还能分享到其它社交平台,形成二次、三次持续性的营销。
除了与微博、微信介质的不同外,微视这种短视频,更多的是以差异化的玩法,塑造了一种全新的营销生态。在这个生态体系中,我们也看到,很多成名的玩家并不是以往的微博红人,而更多来自喜欢视频表达的普通用户,并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圈子。
“三微联动”格局初成
当然,站在社会化营销的角度看,短视频并不仅仅是独立的个体,也是从属于整个营销体系中。东楼就记得社科院就提出了“微时代”这样一个概念,来描述微博、微信以及微电影所带来的变化。
不管是微电影还是微视,这种视频特性所带来的,首先表现出来是一种资讯呈现的形式。因此微视出来后,很多传统媒体纷纷开通账号,将其作为新媒体的延伸,而政府机构也将微视作为与受众沟通的平台,提出了“微博、微信、微视”这种三微联动的新媒体传播体系。
而在三微联动的探索中,明星微站则已经走到了前面。明星微站集合了行程、美图、视频、微视等内容功能,还有多种互动玩法,明星将随时空降微社区、直播室和粉丝热聊,吸引了范冰冰、黄晓明、Angelababy、胡歌等上千位明星入驻。在东楼看来,对于微博、微信和微视三者之间的玩法,显然明星们也都有各自的分工。比如微博主要是晒一些生活照,与朋友互动等;微信公众号则是推送一些语音以及文章;而微视则会更新生活片段以及一些拍摄花絮等。最重要的是,一旦明星们需要做营销宣传时,这三个平台联动出击,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所有的粉丝。
对品牌企业来说,在当前这个社会化媒体时代,不同的渠道在企业营销当中承当的职能也会不同。比如微博更多的是做品牌宣传,微信可以用来维护客户关系,而微视的营销价值可能是在与用户的深层次的互动上。特别是对一些产品的展示上,短视频的表现更加丰富、立体、直观。这样形成的一个三微联动的营销矩阵,将能覆盖90%以上活跃的社交用户。
短视频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化媒体平台,很多企业还未意识到其中蕴藏的营销机会。为了验证东楼对短视频营销的判断,特意在网上搜了下,果然查到了微视如何加粉,如何进行互推攻略等信息,比如可以增加热门标签便于其它人搜索,发布一些搞笑好玩的创意增加曝光度等。看来短视频营销,已经春江水暖鸭先知了。
-----------------------------------------------------------
【李东楼】是著名的泛科技和营销类自媒体。除了这里,他还是新浪优秀专栏作者和科技名博,并是虎嗅、钛媒体、百度百家、新浪创事记、创业邦、快鲤鱼等多个专业科技网站专栏作者,搜狐IT、今日头条自媒体认证作者,百度阅读认证作家、《经理人杂志》、《东方国门》等传统媒体长期撰稿人。
扫一扫关注东楼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